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主要包括能源储存结构现状和消费结构现状。
首先,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煤,其次以石油为辅,天然气,水电,风力,核电只占很少的比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出口量畏惧世界第一。
而其中标准煤占据十万亿吨,可供利用的为10,,1996年,其产量为13,8吨,同样位居世界第一,因此,我国山西称为煤海之都也不住为奇了。
作为工业的水黄金,石油是中国的第二大能源,而且其比重在不断加大,1950年其原产石油占世界第27位,至1986年,达到了1.3亿吨,位居世界第5位。
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不稳地因数。
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燃气体,天然气自然在今后的社会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蕴藏在地层内,无需加工,易于管道运输。
所以我国就给局这一特点而实施了“西气东输”这一重大工程,它的储存量是二十四万亿吨,仅次于前苏联居世界第二,到1996年以开发了210亿立方米。
而正在开发的新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还不具有规模性,投入使用量很少,所以我国的能源储存结构可以归结为“富煤,贫油,少气”而能源的储存也决定了其消费结构现状。
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从第十个五年计划末的21.6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29.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5,,而另一份资料也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中,煤站67.7,,石油站22.7,,天然气站2.6,,而新能源只占7,,通过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比较突出,占主导地位,究其根本,煤的存量大,已然形成了已关的产业链,。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它对社会的发展乃至运作都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火力发电,炼钢,炼铁,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他有密切联系,所以消费就大,而其他能源如石油,天然气也扮演重要作用——汽车的行驶离不开石油,有些家庭烹饪离不开天然气。
然而这些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人类“疯狂”的开采下,总有一天它们会衰竭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节能意识,我们要倡导每个人都珍惜资源,同时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面对中国的能源结构现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针对性基本方针:大力开发新能源,充分利用市场,立足于国内能源,不完全依赖国际市场的供应,其次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参与和开发国际能源资源,让我们为此而努力吧~(一)中国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世界的2.4%,天然气占1.2%;而煤炭却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左右。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
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8.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7.5%、石油9.4%、天然气3.8%,其他(水电、核电、风电)占9.3%。
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0.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70.0%、石油17.8%、天然气3.9%、水电、核电7.5%,其他非化石能源(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0.8%(见图1)。
(二)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Yibin Center City of traffic radiation force, play regional function Center role; on the through integration and strengthened Yibin Center City of city function, improve city of overall image, prompted Yibin city construction became through North-South, and connection things of South regional integrated traffic hub. 5.2.4 development track traffic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
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在中国的消费比重为17.8%,世界平均水平为34.8%,中国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天然气中国消费比重为3.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8%)20 个百分点左右,而中国的煤炭消费比重高达70.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9.4%)40多个百分点;中国的核电只有不到1%,而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了5.5%(见图2)。
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巨大,可以调整的空间也巨大。
二、“十二五”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目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
按单位热当量燃料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计算,煤炭是石油的1.3倍,天然气的1.7倍,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低排放或者零排放。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将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十二五”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到201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从2009年的70%从上下降到63%左右,天然气、水电与核能以及其他非化石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电力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3.9%、7.5%和0.8%上升到8.3%、9%和2.6%(见图3)。
“十二五”能源结构调整目标的制定,重点是围绕实现中央提出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增加和碳减排两个目标展开。
我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曾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一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二是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
而能否实现这样的减排目标,能源“十二五”结构调整的目标能否实现是关键。
2015年煤炭实现能源结构中占比63%的目标,也就是5年内降低7个百分点,天然气从3.9%到8.3%的增长幅度,增长一倍多,任务非常艰巨。
三、“十二五”能源供给选择:“一降(煤炭)、一稳(石油)、多升(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根据“十二五”能源结构调整目标,预计2015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导向性目标为41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分别为38.2亿吨、5亿吨、2300亿立方米和4.7亿吨标准煤。
从生产方面,为了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增强应急调节能力,适度超前部署生产能力建设。
2015年一次性能源供应能力按照43亿吨标准煤安排,其中,煤炭国内生产能力38亿吨,净进口2亿吨;石油国内生产能力2亿吨,净进口3.3亿吨;天然气国内生产能力1700亿立方米(其中煤层气200亿立方米),净进口900亿立方米;非化石能源生产能力4.7亿吨标准煤,其中核电规模达到3900万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规模至少达到2.7亿千瓦以上,风电须达到1亿千万以上。
按照以上的分解目标,一次能源供给总量年均增长在5.8%左右。
为了实现能源结构“一降(煤炭)”目标,煤炭供给年均增长必须低于5.8%,经测算,煤炭供给总量必须控制在年均增长4.6%之内,国内煤炭生产只能控制在年均增长3.5%左右。
“一稳(石油)”,国内原油产量基本维持在2亿吨左右,但净进口需要增加到3.3亿吨,原油供给总量须维持在年均增长4.3%左右。
“多升”,天然气供给总量年均增长须Yibin Center City of traffic radiation force, play regional function Center role; on the through integration and strengthened Yibin Center City of city function, improve city of overall image, prompted Yibin city construction became through North-South, and connection things of South regional integrated traffic hub. 5.2.4 development track traffic 达18.8%,国内天然气生产年均增长须达12.3%左右;非化石能源生产年均增长须达11.7%左右,其中,核电年均增长须达30%左右,水电年均增长须达5.2%左右,风电年均增长须达26%左右。
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从上面供给选择的测算来看,要实现“十二五”能源结构调整目标,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必须要有新思维,在政策上做安排,在管理上求创新。
一是控制国内煤炭生产的过快增长。
从生产侧,目前有两种意见值得考虑,一种是对煤炭生产总量设定上限,年生产总量不得突破上限;另一种是在对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建立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对大型煤炭企业实施煤炭生产配额管理,控制其增长幅度。
从消费侧,新上各类项目能用气的不用煤,能用油的不用煤,能用气的不用油,鼓励优先用气,其次用油,不得已的经过审批才能用煤。
唯此,才能控制煤炭消费过快增长,才能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二是在挖掘国内生产潜力的同时,更多地要开拓国际市场,用贸易弥补国内清洁能源的不足。
能源短缺,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挑战。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如果按现有开发力度,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可开采储量仅能维持20年、50年、100年。
国内资源有限,必须全面出击,抢占世界资源。
国内可以加紧勘探,特别是对油气的勘探。
对深海的、有争议地区要加快勘探开采步伐,不能坐等失去机会,眼睁睁地看着别国大肆掠夺开采。
对国内油气的勘探,更多的可以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在国际贸易受阻的情况下,应急满足国内需求。
当前,应该充分利用中亚双线、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线,从陆路最大限度地进口油气资源。
LNG的进口也应该加大力度,加快在沿海地区的产业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LNG资源。
三是国内大力开发利用煤层气、页岩气。
中国是继俄罗斯、加拿大之后的第三大煤层气储量国,总量约为36.8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4.87万亿立方米,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
截至2009年底,累计查明煤层气资源储量1852亿立方米。
产能17.5亿立方米,年产量10亿立方米,大大低于同期美国的700亿立方米的产量。
如果加快开发利用步伐,2015年达到200亿立方米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成分以甲烷为主,甲烷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同时赋存于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
中国地域辽阔,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广泛发育,具有形成大量页岩气资源的基本地质条件。
初步估计,中国页岩气资源量为30.7亿立方米,其中南方、华北和塔里木三大地区海相页岩气资源量21亿立方米,占总资源量的70%。
目前,中国第一口页岩气实验井刚做完工程改造,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已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