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之德国
Germa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其哲学思想:
虽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学,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他本人自称发动了一 场哲学领域内的哥白尼革命。在康德所处的时代, 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 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 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 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 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 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 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 判》。
德国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Gotthold来自Ephraim Lessing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WolfgangvonGoethe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伊曼努尔·康德 Immanuel Kant
情已经几近消失。席勒和歌德合作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 “古典主义”时代。
Germa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 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 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 家。其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 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康德 思想的发展,以1770年他提出教授就职论文为界,分为 “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他 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提出了“关于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 假说”和“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此外他还曾针对 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 拉普拉 斯假设。1781年,康德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哲学 名著。此后又陆续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 断力批判》(1790)这两部著作。三部著作的相继间世,成 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诞生的真正标志。
Germa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 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作为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 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歌德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 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 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歌德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 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 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 文艺作品。歌德的绰号为浪游者在法兰克。歌德的一个特点是, 将已经开头的作品搁置几年,有时是数十年之久,将已经 发表的作品进行重大的修改,将一些完成了的作品 压下很长时间才付印。
Germa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主要作品:
《强盗》 (1781年) 《阴谋与爱情》 (1784年) 《唐·卡洛斯》 (1787年) 《华伦斯坦三部曲》 (1800年) 《威廉·退尔》 (1804年) 《德梅特里乌斯》 (未完成)
总体来说,席勒这一时期的创作是古典主义风格的,早年的浪漫激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 --- 1832年3月22日),德国著名的思想
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 一。 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 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 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 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戈特霍尔德· 埃夫莱姆· 莱辛生于德国上劳齐茨地区的卡门茨; 出身于一个新教牧师家庭: 在莱比锡大学的神学学习,很快就从事更世俗化的活动,学习跳 舞、击剑和骑术,并对戏剧产生了兴趣; 在他的宗教哲学的作品中,莱辛维护了虔诚的基督徒的思想自 由。他反对对上帝的启示的信仰,反对通过占有统治地位的保守 的学术观点完全遵从《圣经》。与保守的观点相反,作为启蒙运 动的产儿,他相信一种“理性的基督教”,它可以自行导向信仰 的精神实质。他相信人类的理性(受到批评和异议的激发)可以 不需要神的启示自行发展。为了激起一场针对“完全的对信仰的 依赖”的公众讨论,莱辛在1774年到1778年出版了7部《未署名 者片断》,它们导致了所谓的“片断争论”。莱辛在这次争论中 的主要 论敌是汉堡主教歌策,针对歌策,莱辛写了一些 文章,包括11份 《反对歌策》。
Germa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戈特霍尔德· 埃夫莱姆· 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年1月22日德国卡门茨—
1781年2月15日德国不伦瑞克)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他的剧作和理 论著作对后世德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Germa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主要作品:
《浮士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 《赛森海姆之歌》
Germa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 里希· 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 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 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Germa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主要作品:
《明娜· 巴恩赫姆》(1767年) 冯· 《智者纳旦》(1779年) 《拉奥孔》(1766年) 《汉堡剧评》(1767年-1769年) 《论人类的教育》(1780年) 《怀疑论者》(1749年)
Germa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