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牙拔除术(课堂PPT)
12
(四) 术前检查
⒉口内检查:
⑴有无张口困难; ⑵8的阻生情况,有无炎症; ⑶检查6/7情况,判断其能否保留;特别 注意7有无龋坏,如有,术前交代清楚, 因拔第三磨牙后可能仍有疼痛。
13
(四) 术前检查
⒊X线检查:
常规拍摄根尖片或全景片,观察: 下颌管与牙根的关系 判断根尖是否突入下颌管的依据: ①观察牙根的牙周膜和硬骨板是否连续(连续
9
(三) 临床分类
⒉根据牙在骨内的深度
高位:>= 合平面 中位:合平面——7牙颈பைடு நூலகம் 低位:<7牙颈部 (骨埋伏)
10
(三) 临床分类
3.根据阻生智齿的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的关系:
垂直阻生 颊向阻生 水平阻生 舌向阻生 近中阻生 倒置阻生 远中阻生
11
(四) 术前检查
⒈口外检查: ⑴颊部有无红肿; ⑵颌下及颈部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⑶检查下唇有无麻木或感觉异常。
留食物残渣及牙的坏死组织 牙槽窝复位
27
㈦拔牙创处理
去除锐缘 先缝颊侧切口,再缝远中切口 可置入碘仿海绵---防止发生干槽症 术后冰袋冷敷手术侧面部 术后用药:消炎消肿止痛
28
二.上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除术
29
(一) 分类
30
31
(二) 适应证
⒈牙本身龋坏,补牙操作较困难; ⒉与邻牙远中面之间有食物嵌塞(这种嵌 塞很难通过调磨纠正); ⒊无对牙而下垂,属于废用牙,易产生食 物嵌塞;
麻药最好用2%利多卡因加肾上 腺素
21
切开
注意事项: ①远中切口勿偏舌侧 ②颊侧切口勿超过前庭沟 ③ 切开时应直达骨面,作粘骨 膜全层切开。
22
翻瓣
注意事项: ①应使用较锐利而薄的骨膜分离器, 直抵骨面,紧贴骨面将瓣掀起。 ②颊侧瓣翻到外斜线时即可,勿超过 此线。
23
去骨
去骨的量与部位: 面 、颊侧及远中 暴露牙颈部。
47
一.牙拔除术中的并 发症
48
㈠软组织损伤
⒈牙龈撕裂 原因: ⑴ 分离不彻底 ⑵ 牙钳夹住 后果: ⑴ 术后出血 处理: ⑴ 及时发现,再分离 ⑵ 撕裂后缝合
49
㈠软组织损伤
⒉下唇损伤 ⒊行翻瓣手术时粘骨膜瓣被撕裂 ⒋软组织刺伤 ⒌使用骨钻去骨或分冠拔牙时将邻近软组织卷入
50
㈡牙槽骨折断
原因:突然使用暴力致頰侧骨板折断。 常见牙位:
32
(二) 适应证
⒋部分萌出,反复发作冠周炎; ⒌咬颊或摩擦颊粘膜:可以造成创伤性溃
疡,并且是一种长期的慢性刺激; ⒍有囊肿形成;
33
(二) 适应证
⒎妨碍下颌喙突运动; ⒏压迫第二磨牙远中,造成龋坏与疼痛; ⒐防碍义齿的制作与戴入。
34
(三) 拔除方法
术前应进行仔细的临床与X线检查,并 做到四个注意:
64
5A
阿司匹林(Aspirin):影响血小板,使它在小动脉中的聚集 及堵塞功能降低。
抗凝剂(Anticoagulants):多用于有心肌梗塞或脑梗塞的 病患。
广谱抗生素(Antibiotic):可抑制肠道菌丛,使维生素 K 生成减少,进而使依赖维生素K而产生的凝血 因子减少。
酒精(Alcohol):长期大量饮酒容易产生肝硬化,从而使依 赖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
58
㈦神经损伤
鼻腭神经和颊神经损伤 颏神经损伤
原因:颏孔周围的手术 预后:与神经是否切断与关。 预防:必须作翻瓣手术时,垂直切口应尽可能位 于前方。 舌神经损伤 原因:远中切口偏舌侧
59
㈦神经损伤
下牙槽神经损伤 原因:拔下颌阻生智齿时发生。 预后:导致下唇及颏部麻木或感觉异常有
望在半年内恢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恢复。
79
㈤干槽症
病因
⑴感染学说 ⑵创伤学说 ⑶解剖因素学说 ⑷纤维蛋白溶解学说 ⑸其它因素
80
㈤干槽症
干槽症诊断标准: ⑴拔牙2~3d后出现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
阻生牙拔除术
1
一.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除术
2
(一) 应用解剖
舌侧骨板薄
劈冠时应保护,如发生骨折注意去除游离骨片、修整 骨尖、缝合牙龈
取断根时小心,可能进入舌下、颌下间隙
下颌管关系 磨牙后区有颊动静脉径路
远中切口偏舌侧可导致出血
3
(一) 应用解剖
内侧面有舌神经 磨牙后区肌腱附着 发育沟——劈冠
69
㈠拔牙术后出血
局部因素引起
①软组织撕裂 ②牙槽骨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 ③牙槽内小血管破裂 ④牙槽骨骨折 ⑤血凝块未能有效形成
70
㈠拔牙术后出血
临床表现: 血凝块高出牙槽窝表面,渗血。
处 理: 清除—缝合—压迫—碘仿纱条
71
㈠拔牙术后出血
继发性拔牙后出血
牙槽窝内血凝块受损造成
处理:同前
72
㈡拔牙后感染
与干槽症的鉴别
74
㈣面颊部肿胀反应
临床特点: 开始-12~24h;消退-3~5d 组织松软有弹性,皮肤可捏起——
与炎症鉴别
75
㈣面颊部肿胀反应
产生机理: 与组织渗出液沿颊沟向前扩散有关。
影响因素: ⒈个人体质差异(明显有关); ⒉瓣切口过低以及翻瓣时的创伤; ⒊缝合过严。
76
㈣面颊部肿胀反应
→未进入) ②下颌管是否变窄。 (变窄→进入)
14
(四) 术前检查
阻生牙及邻牙的关系
邻牙有无龋坏,远中骨质有无吸收
阻生牙周围的骨质情况,有无硬化致密 阻生牙牙根形态。
15
(五)阻力分析
牙冠部阻力: 包括软组织及骨组织的阻力。 如软组织覆盖超过 面的1/2,需将 其切开; 低位阻生者,冠部骨阻力大,需去 除较多骨质。
⒈注意并以手指触摸覆盖阻生牙 牙冠的软硬组织,估计阻生牙位于骨组织 的深度以及手术的难易程度。
35
(三) 拔除方法
⒉注意阻生牙与邻牙的关系以及邻牙本身 的情况: ①阻生牙的牙冠在邻牙牙根之间 或在邻牙牙根上面并与它直接接触; ※遇此情况,除了术中应注意避免 损伤邻牙牙根之外;术前还须向 病人交 代可能发生损伤邻牙牙根的并发症。
颊侧2条,舌侧1条
牙根多样——阻力分析(X线)
4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从预防的角度而言,早日拔除可以预防很多由 其引起的问题。
最好的拔牙时机是16-18岁时 理由: 牙根已大约形成1/3之长,拔除较容易; 病员的耐受力较好; 伤口愈合迅速。
5
适应证
引起7远中骨质的吸收 7or8龋坏 反复冠周炎 压迫引起邻牙牙根吸收
16
(五)阻力分析
牙根部阻力:
垂直阻生时,牙根常为融合根,或为二根,但多向远 中弯曲, 一般阻力较小,多可直接挺出。
长根、多根、根分叉大,根尖弯向近中或二根尖相向 弯曲,根的骨阻力较大;应该结合其它阻力分析情况, 采用劈冠法,去骨法,或二法合用解除之。
短根、锥形根、根尖弯向远中、根尖尚未形成等,骨 阻力较小,在去除冠部阻力的情况下,多可应用挺出 法解除。
原因:
⒈ 常规拔牙少见 2.异物残留:牙碎片、结石、肉芽等 3.拔牙亦可引起间隙感染
处理:
1.彻底清创,去除异物,冲洗创口 2.减少损伤,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
73
㈢拔牙后疼痛
原因:⒈拔牙时对硬组织的损伤 ⒉拔牙时对软组织的创伤:
处理:创伤较大的拔牙,如翻瓣去骨取根术或下 颌阻生智齿的拔除,术后应给予镇痛剂。
53
㈢口腔上颌窦交通
后果:上颌窦感染,口腔上颌窦瘘 预防:
⑴上颌磨牙拔除困难时,用翻瓣去骨及分根 法拔除。
⑵疑上颌窦穿孔时,用捏鼻鼓气法检查。
54
㈢口腔上颌窦交通
处理:
⑴小穿孔(≤2m) ① 常规处理 ② 抗生素 ③ 勿用鼻腔鼓气
⑵中穿孔(2~6mm) ① “8”字形缝合 ②鼻腔喷雾可以减轻充血的药剂
⑶大穿孔(>6mm) ①转移临近组织关闭穿通口 ②术后注意事项(同上)
55
㈣下颌骨骨折
原因:
1. 下颌角部骨折 下8阻生 2. 原来就存在病理性骨质疏松状态。
56
㈤颞下颌关节脱位
原因:操作时间长,习惯性脱位 防治:左手支持
57
㈥邻牙或对颌牙损伤
1. 邻牙大面积龋坏,修复体---术前解释 2. 安放牙钳---长轴一致,钳喙过宽 3. 牙挺---邻牙支点 4. 脱位力需控制,保护
预防: 处理:
⒈缝合不过密 ⒉冷敷 ⒊加压包扎
抗生素预防感染
激素
热敷,理疗
77
㈤干槽症
命名:
干槽症、纤维~溶解性牙槽炎。
发生率:国外10~30%,国内14.1% 好发牙位:下颌智齿→下颌第一磨牙
→下颌第二磨牙
78
㈤干槽症
组织病理学表现:
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牙槽窝骨壁 的炎症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
24
劈开
劈开成功的关键:
①牙冠发育沟明显; ②牙冠部无龋; ③正中劈开时应根分叉明显且分叉处较高; ④牙不松动; ⑤使用锐利而合适的器械(阻生齿凿); ⑥凿的放置方向正确,不滑动 ⑦劈开时,牙冠应已有足够的显露。
25
26
㈦拔牙创处理
随时吸出唾液及血液,避免唾液进入拔 牙创。
检查并清除碎牙片或碎骨片。 刮除肉芽肿牙囊 去除邻牙远中颈部(尤其是有龋时)存
36
(三) 拔除方法
②阻生牙的牙冠与邻牙牙根紧密接 触并侵蚀邻牙牙根。
※遇此情况,邻牙是否能保留应予 考虑。
37
(三) 拔除方法
⒊注意与上颌窦的关系 ⒋注意阻生牙根的弯曲方向
38
(三) 拔除方法
手术步骤 切开翻瓣 去除覆盖骨质 挺出阻生牙 (拔上颌阻生智齿时,不能用劈开法) 处理拔牙创后缝合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