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1.1工程概况 (2)1.1.1中间风井 (2)1.1.2蛟桥站~长江路站区间 (2)1.1.3长江路站~珠江路站区间 (3)1.2区间工程地质情况 (3)1.3区间水文地质情况 (4)第二章端头加固 (5)2.1编制依据 (5)2.2场地管线和建筑物情况 (5)2.3盾构进、出洞加固方法 (5)2.4三重管旋喷桩施工工艺 (7)2.4.1施工技术参数 (7)2.4.2施工技术措施 (7)2.4.3质量保证措施 (9)2.5三轴搅拌桩加固 (9)2.5.2设计工程量 (10)2.5.3质量保证措施 (11)2.6施工部署 (12)2.7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设备 (12)2.8安全文明施工 (14)第一章 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二标段包括1个车站、2个盾构区间,具体为长江路站、蛟桥站~长江路站区间(此区间设一座中间风井)、长江路站~珠江路站区间。
1.1.1中间风井中间风井位于蛟桥站与长江路站之间,周围地势较为平坦,周围有小水坑,风井东侧为瀛上湖,主体结构侧墙外侧距瀛上湖河堤最近距离为82m ,风井西侧为保利高尔夫球场,侧壁离球场最近的一段距离为35m 。
风井共设2个活塞风井,1个新风井,1个排风井,以及1个出地面的安全出口。
1.1.2蛟桥站~长江路站区间蛟桥站~中间风井区间起始里程为CK1+570.423~CK3+083.82,区间正线长度1513.397m ;中间风井~长江路站区间起始里程为CK3+113.820~1#联络通道4#联络通道5#联络通道及泵房联络通道及泵站长江路站(含) (CK4+662.307)本标段终点-珠江路站(不含) 中心里程(CK5+356.682)本标段起点蛟桥站(不含) 里程(CK1+570.423)2#联络通道中间风井兼3#联络通道 中心里程(CK3+098.820)CK4+466.094区间正线长度为1352.274m,结合区间风井设置一座联络通道,风井两侧分别设置两座联络通道,共五处。
此区间经过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南端附近,线路穿越北一环路向南前行,穿过瀛上湖,沿黄河路在凤凰花园小区处以340m半径曲线右转连接丰和北大道接入长江路,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340m,线间距为12~13.6m,线路纵坡设计为双向坡,最大坡度为28‰.区间最大覆土为23.6m,最小覆土为7.0m。
1.1.3长江路站~珠江路站区间长江路站-珠江路站区间起始里程为CK4+662.307~CK5+356.682,区间正线长度694.375,里程CK5+014.030处设置联络通道及泵站。
区间隧道场地较为平整,地貌形态单一,属赣江冲积平原地貌,地面标高19.28~20.59m。
区间隧道从长江路站南端出发,沿丰和北大道向南前行至珠江路站北端。
区间呈“V”型坡,最大坡度为8‰,最小平曲线半径为800m。
1.2区间工程地质情况本标段区间场地地层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其中盾构主要穿过②3-2细砂、②4中砂、②5粗砂、风化千枚岩。
①1杂填土:松散、杂色,主要由碎块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组成,含有少量粘性土,成分较杂,性能不均一。
①2素填土:松散,灰、灰黄色,主要由砂性土组成,局部为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砾石,岩性杂,分布路基上的勘探孔,揭示上部50~70cm以卵砾石为主。
②1-1粉质粘土:可塑,中压塑性,灰黄、褐黄色,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高压缩性,灰色,层状,层面夹薄层粉砂,粉砂单层厚0.1~0.4cm,局部夹团块状粉砂,含少量腐殖质,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韧性中等。
②3-1含粘性土粉砂:中等偏高压缩性,松散,灰黄色,局部孔段呈褐黄色,夹软塑状团块状粘性土,成分以石英、云母、长石为主。
②3-2细砂:饱和,中等压缩性,松散-稍密,灰、灰黄色,部分孔段为中砂,局部含少量泥质,成分以石英、云母、长石为主。
②4中砂:饱和,中等压缩性,稍密-中密,灰、灰黄色,部分孔段为细砂,成分以石英、云母、长石为主,局部含少量砾石,砾石粒径<1cm为主。
②5粗砂:饱和,中等压缩性,中密,灰、灰黄色、灰白色,成分以石英、云母、长石为主,含砾石,砾石粒径<1cm为主。
②6砾砂:饱和,中等压缩性,稍密-中密,灰、灰白色,颗粒粒径以0.2~2cm为主,含量20-35%,母岩成分以石英岩、砂岩、硅质岩为主,亚圆形,钻探揭露最大粒径4~6cm,含量5~15%,填充中粗砂,砂成分以石英、云母、长石为主,偶夹薄层中粗砂透镜体。
②7圆砾:饱和,中等偏低压缩性,中密为主,局部稍密,灰、灰白色,颗粒粒径以1~3cm为主,含量35~45%,母岩成分以石英岩、砂岩、硅质岩为主,亚圆形,钻探揭露最大粒径5~8cm,含量10-15%,局部含块石,填充中粗砂,砂成分以石英、云母、长石为主,局部孔段砾砂透镜体。
⑤1-1强风化泥质粉砂层:低压缩性,紫红色,原岩结构可见,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或短柱状,碎块用手可掰断,遇水软化,正常钻进速度较快,岩芯采取率低。
⑤1-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局部段呈灰绿色,泥质胶结,局部为钙质胶结,原岩结构清晰,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长柱状为主,局部为碎块状,节理裂隙不发育,见少许陡倾角裂隙,锤击声稍脆、易击碎,遇水软化,易崩解呈片状。
⑤2-1强风化砂砾岩:低压缩性,紫红色,原岩结构可见,夹中风化岩块,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或短柱状,碎块用手可掰断,遇水软化,正常钻进速度较快,岩芯采取率低。
⑤2-2中风化砂砾岩:紫红色,泥质,钙质胶结,厚层状,原岩结构清晰,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长柱状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局部为碎块状,锤击声稍脆,易击碎,遇水软化,砾石粒径以0.2~1.5cm为主,母岩成分以砂岩,千枚板岩为主。
1.3区间水文地质情况场地地表水主要为赣江、瀛上湖(碟子湖)以及棋盘分布的池塘,目前地表水位高程约为15.50~19.60m之间。
拟建场地浅层地下水属上层滞水,孔隙性渗水,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表层填土及②砂土、砂砾、圈砾中。
工程区深部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砂质、砂砾岩以及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千枚岩岩层内。
第二章端头加固根据盾构始发及接收要求,需对端头土体进行加固,以防止人工凿除洞口端墙混凝土时,造成凿除面正面土体的垮塌或发生涌水、涌泥和涌砂事故。
同时也起到防水止水作用。
2.1编制依据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T8-9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DB/TJ08-002-98)江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南昌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2场地管线和建筑物情况在施工时如发现不明管线严格按照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中相关方案执行,具体详见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说明。
2.3盾构进、出洞加固方法盾构机在进出车站及中间风井时,为了维持隧道与车站接口处地层的稳定,必须对这些端头部位进行加固。
图41 盾构机拆卸流程图长江路站北端头采用桩间距450mm,直径φ600的旋喷桩加固。
长江路站南端头采用直径φ850mm,间距600mm的三轴搅拌桩加固法。
珠江路站北端头采用直径φ850mm,间距600mm的三轴搅拌桩加固法。
中间风井采用桩间距450mm,直径φ600的旋喷桩加固。
采用三重管旋喷桩进行加固,旋喷桩采用φ450@600,加固后的土体,应有良好的均匀性、自立性、止水性,其无侧限抗压强度qu为1.0~1.2MPa,渗透系数≤1.0×10-7cm/sec。
采用三轴搅拌桩进行地层加固,桩径850mm,桩长进入隧道底部下3m,呈梅花型布置,桩间距纵横向均为600mm。
地基加固水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5,旋喷压力2.0~3.0MPa。
加固后的土体,应有良好的均匀性、自立性、止水性,其无侧限抗压强度(28d)qu≥1.0MPa,渗透系数≤1.0×10-7cm/sce。
加固范围:盾构始发:加固长度为11m,加固宽度为盾构外径两侧和底部各3m。
盾构到达:加固长度为11m,加固宽度为盾构外径两侧和底部各3m。
见附件一:盾构进出洞地层加固图。
2.4三重管旋喷桩施工工艺旋喷桩是利用钻机将旋喷注浆管及喷头钻置于桩底设计高程,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通过高压发生装置使液流获得巨大能量后,从注浆管边的喷嘴中高速喷射出来,形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直接破坏土体,喷射过程中,钻杆边旋转边提升,使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径的柱状固结体,从而使地基达到加固堵漏效果。
施工中一般分为两个工作流程,即先钻后喷,再下钻喷射,然后提升搅拌,保证每米桩浆液的含量和质量。
三重管旋喷桩工艺流程见下图。
2.4.1施工技术参数(1)加固料选用42.5#普硅水泥,浆液充填率大于0.75,水泥掺量20%。
(2)采用纯水泥浆液作固化剂。
水灰比1.5,密度1.36kg/cm3。
(3)喷嘴切割土层,360°旋转,喷嘴Ф=1.8mm。
(4)提升速度10cm/min。
(5)气压0.7MPa,浆压2.0MPa。
(6)孔深误差≤100mm,孔位误差≤50mm,垂直度偏差≤1.5%。
2.4.2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前调试好各种施工机具。
施工前进行工艺性试成桩。
(2)钻机造引孔,钻头严格对位,并作水平校正,减少孔位偏差和孔斜。
(3)插入喷射管时可使用少量压缩空气,边喷气,边插管,以确保喷射管下达设计深度。
(4)正式提升喷浆前,待泵压、风压上升至额定值方可提升,提升速度应按设计要求执行,不得加快。
(5)浆液要严格过滤,并设两道过滤网。
严格控制浆液比重,当比重误差超过1%时停喷,调整水灰比。
(6)拆卸注浆管节造成停喷,续喷时停喷点加深0.3m,再进行喷射提升。
主要施工机具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7)经常检查和调整泵压、浆压、输浆量、空压机风量和提升速度,核定实际用浆量。
(8)一旦出现中断供浆、供气,立即将喷管下沉至停供点以下0.3m,待复供后再行提升。
因故停工3h时,妥善清洗泵体和喷浆管道。
(9)当提升至设计桩顶下1.0m深度时,放慢提升速度至设计高程,然后继续提升一段距离(0.4m)才停喷。
(10)喷射作业结束后,用冒出浆液回灌到孔内,直至不下沉为止。
2.4.3质量保证措施(1)明确质量目标,分解质量目标计划,健全和完善各部分岗位的质量管理工作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成立以项目管理组长为主的工程质量监督、评审小组、工程创优小组和全面质量管理小组。
在工程施工中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各工班有兼职质量检查员。
完善质量工作保证体系。
(3)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全面、系统、全方位的质量教育,使“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严格规范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