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对主义
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冲突
如今,文化相对主义与经济利益的差异、民族文化情 结和政治实用主义等一道化身日益风行的全球化的“阻挡 者”,因此而成为众多学者的批判目标。 • 反对者认为,尽管文化相对主义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 模式,但其观点中也潜藏着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文化系 统都满足于自身的价值标准,必然推导出自己是世界上唯 一最优秀的文化,于是会固守自己的文化方式,盲目排斥 甚至压制其它文化,结果导致文化孤立主义。 •
• 博厄斯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 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 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 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 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 • 他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都有自己 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 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 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
•
文化相对主义的立足点是民族,而不是国家和阶级。 民族中必然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必然有阶级或者利益集 团的划分,文化相对主义抹杀了民族中的这种划分,将一 个民族抽象地看成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仿佛只要是属于一 个民族,人们就拥有一致的风俗信仰,一致的价值观念。 • 中国学者马庆钰认为,文化相对主义对多层次文化形 态采用了单一的整体主义认识方法,在强调“小文化”的 差异时故意忽略了“大文化”的国际认同,同时也回避关 于文化目的性的思考,因此而日益凸显出它的破绽以及软 弱性。
文化相对主义的困境: 文化相对主义的困境:冲不破的全 球化瓶颈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 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 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 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 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为个中翘 楚。
文化形态无高低之分
文化相对主义
理论简介
• 该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 “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 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 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 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 西。”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 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
•
继博厄斯之后,许多文化人类学家都从文化 和个性发展的角度阐发了文化相对主义观点。 • 露丝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各种文化 同样都是有效的,现代文化和原始文化都是同样 的实现人类潜力的方法,不能认为现代文化比原 始文化更为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性”,赫斯科 维奇曾有一段精辟的描述:“文化相对主 义的核心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 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 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 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 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