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孔子和老子知识讲解
(2)老子哲学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 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道德经》中摘抄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说明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
儒家
仁、礼、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敬鬼神而远之 因材施教、
注重学习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在世 界文化史上有 重要影响
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B ( )
A 新兴地主的要求 B 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 手工业者的要求 D 富裕商人的要求
一、孔子
1、孔子的重要身份 ——三个“家”、一个“创始人” (1)思想家 (2)政治家 (3)教育家 “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启发诱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孔子的重要身份 ——三个“家”、一个“创始人” (1)思想家 (2)政治家 (3)教育家 (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
道家
道是万物本原 无为而治
辩证法
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原;对中 国文化产生深 远影响
△巩固练习:
A 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
香港孔教学院悬挂的
市加
《孔子游铜伦
像多
新加坡中学教材里 的《孔子行教图》 任鲁国司寇的孔子形象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孔子的重要身份 ——三个“家”、一个“创始人” (1)思想家 (2)政治家
其进步性的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 姓
△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有何意义? 体现了“民本”思想,具有进步性和积极意义,有利
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值得今天的施政者借鉴。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B 4、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 “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
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C ( )
A 启发诱导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诲人不倦 6、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教育以爱人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孔子的重要身份 ——三个“家”、一个“创始人”
(1)思想家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仁——“仁者爱人”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思想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 ——“克己复礼”——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如何评价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
这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落后和局限性的一面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C 2、下列对孔子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 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B 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 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 他主张“因材施教”
C 3、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涵 义的主张是
B ( )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诲人不倦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
A ( )
A 辩证法思想
B “无为而治”的思想
C “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
8、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
2、孔子的历史地位 (1)中国的圣人,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世界的名人,位列世界古代文化名人(共10个)之首
二、老子
1、老子的生平: 老子生平:强调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等 2、老子的哲学思想
A、世界本原:道 B、辩证法 C、无为而治 3、老子哲学的地位
3、老子哲学的地位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 2、知道老子 △分解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 思想主张、历史地位和影响
2、知道老子: 思想主张、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阅读课文P8第2自然段,了解孔子的生平。
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选择题:
D 下列不属于孔子整理而成的典籍的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孔子的重要身份 ——三个“家”、一个“创始人”
(1)思想家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仁——“仁者爱人”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思想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现实意义? 有利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