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自1997 年到2010 年间一直处于逆差,并且在1997 年的逆差额为69.9 亿美元,到2010 年逆差额一度达到291 亿美元。
表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很弱,这将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本文研究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以期对提高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一、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1.基于供给角度的影响因素分析(1)运输服务业本身发展滞后根据市场供求规律,市场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反作用于需求。
运输服务业是运输贸易的基础产业,它既属于传统服务业又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运输贸易是运输服务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运输服务供给对运输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现从我国运输服务业基础设施、运输方式和运输企业来分析我国运输贸易的竞争力:在基础设施上,我国运输服务业基础设施落后,海运虽占大部沿海地理位置并有丰富劳动力而初具比较优势,但船舶陈旧、吨位小、装卸效率低。
交通硬件设施总体技术水平仍较低。
在运输方式上,我国主要以海运为主,其他运输发展不力,运输方式单一不均衡,而运输贸易发达国家运输方式多是多样化协调发展。
在运输企业上,我国运输企业过于传统和保守,大部分是小企业导致规模都不够,而中远、中海等少数大企业又缺乏竞争力。
因此,我国运输服务业发展滞后并缺乏竞争力,这使得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亦缺乏竞争力。
(2)生产要素禀赋不力要素禀赋是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一国某产业生产要素情况决定着该国该行业的生产力发展。
运输服务业各个生产要素间是相互联系并共同影响运输贸易的发展。
现从地理位置、人力资本与技术、劳动生产率和运输成本等关键生产要素来分析我国运输贸易的竞争力:在地理位置上,我国三面环海,这对我国以海运为主是一大优势,但仅通过此条件并不能改变我国运输贸易落后的局面,反而显示其他要素不具有优势。
在人力资本与技术上,我国运输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问题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却发展不具竞争力,表明劳动力资源并不占绝对优势,这使得竞争力很弱,我国必须借鉴发达国家以资本密集型为主要竞争力的运作模式,加大资本和技术在运输服务业中的投入,以调整产业结构。
在劳动生产率上,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没使运输贸易快速发展,表示劳动生产率不高。
在运输成本上,如果一个企业投入少产出多,那么该企业就会很快形成规模经济收益递增。
如果前几个生产要素都带来良性影响,那么运输成本自然会降低,可对运输量、运输方式、运输距离、运输服务水平和质量等方面把握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终提高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3)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不协调运输贸易辅助产业主要指为运输服务业提供投入的产业。
如承载基础设施的交通运输制造业、钢铁业、造船业,随行运输设备的通讯、电力、医疗卫生和餐饮等服务辅助产业。
如一国这些投入的产业能降低运输服务成本,则该国运输贸易就具竞争优势,一国运输贸易的发展不仅靠本产业发展,还靠各种相关产业的支持。
我国运输服务业现代化不强,基础设施陈旧不健全,运输港口管理不善,使运输服务相关的通讯、电力、医疗等辅助服务无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标准,使得运输效率极低,并增加了运输成本和减弱了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发展也不均衡,制造业的效率不高,从而影响我国运输服务业的建设。
因此,我国运输服务业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协调不力也势必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2.基于需求角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一般贸易市场供求状况是有供给就有需求,尤其是货物贸易,而运输贸易则是有需求才有供给,需求量决定供给量。
运输贸易需求相对于供给对运输贸易更具有影响力。
因我国运输服务业自身发展能力和生产资源的限制,我国运输贸易在国际上几乎无市场,好在国内市场的需求规模还算很大,并且运输贸易在整个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很大。
所以,我国运输贸易竞争力虽弱,但由于需求量的递增会使竞争力逐渐提高,我国应充分利用WTO 平台,并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我国运输贸易国际竞争力。
另外,国际贸易量的增加也会带来需求的增加,尤其是货物贸易量。
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0 年的5302.49 亿美元迅速攀升到2010 年的32732 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0 年的4637.88 亿美元上升到2010 年的29086 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0 年的664.61 亿美元上升到2010 年的3645 亿美元,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0 年的140.67 亿美元上升到2010 年的975 亿美元,而运输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比重由2000 年的21.16%稳步提高到2010 年的27%。
3.基于贸易政策角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0 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2732 亿美元,不能不说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作用。
一国的经贸政策,对一国经济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使占其比重较大的运输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相当薄弱。
现从三方面分析基于贸易政策的影响因素:在贸易法律法规上,我国对外贸易是以《对外贸易法》为贸易法律体系最高法,其中第四章就是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条款,正是在贸易最高法的保障下,我国服务贸易得以安全有序的不断发展。
我国运输贸易发展落后,然以海运方式远距离运输时却因遭遇海盗等不安全隐患。
在对外开放政策上,服务贸易开放给我国某些运输服务业带来一定优势,使国外先进服务业进入本土并参与竞争,使国内企业改善管理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这种贸易自由化和企业间竞争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有利于服务业创新发展;还引进外资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对外开放并不适合所有行业,如我国运输贸易的发展,本身就缺少竞争力,如果对外开放,将对国内同行业带来很大冲击。
服务贸易的开放,可能使我国运输贸易长期逆差,可能抢占我国发展后劲不足的同行业市场,故运输贸易市场只能适度开放。
在政策扶持上,我国政府分阶段对我国贸易中的弱势产业予以政策支持和提供公平竞争、稳定的市场发展环境。
经过不断地贸易政策扶持,使我国运输贸易规模得到快速的发展。
除贸易政策外,还要适当干预扶持运输服务基础产业,因为其本身就过于传统而缺乏竞争力,政府应不断加强对运输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二、提高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加强中国运输产业和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在运输服务业自身发展方面,运输贸易是运输服务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目前我国运输贸易的发展落后,其竞争力不强,我们应先考虑提高其基础产业的竞争力。
我们要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运输贸易操作效率,设法提高对运输服务业基础设施自身的利用效率。
使运输贸易生产资源能按“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保持运输贸易生产要素长期供给,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还要不断强化我国海运大国优势,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最好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在相关辅助产业发展方面,比如说交通工具大中型油轮的制造,就涉及到钢铁业、造船业、科技服务及信息服务等行业。
不断加强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竞争力的提高。
根据对象把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和消费性两种服务业,前者是被其他商品和服务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后者是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服务业。
显然运输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故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辅助产业也有助竞争力的提高。
许多发达国家的运输贸易竞争力不断提高,也主要归因于制造业和借助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故中国要大力发展相关制造业并提高层次,还要加强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最终不断提高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优化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环境(1)充分利用法规维护和政府对运输服务贸易的政策扶持中国是WTO 成员国,而国内部分运输服务市场由国外同行业把持,故我国在制定WTO 贸易规则时充分顾及我国运输服务业的利益,这也是尽快提高我国运输贸易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要为国内运输贸易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国内外商运输贸易企业应加以管制,保障本土企业发展并参与国际市场,通过贸易法律法规保障国内外我国企业朝着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
另外,一些运输贸易发达国家,其贸易政策大都较先进。
我国的运输贸易起步较晚,竞争力比较薄弱。
要想提高我国运输贸易的竞争力,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或干预措施就必须对我国运输贸易的发展能够有利支撑。
政府政策上,应在战略上重视服务贸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组合,加大资本、技术投入含量;还要制定更开放的政策,引入竞争机制,鼓励运输服务业创新;政府建立的贸易政策应有助于确立运输服务业竞争规则和维护运输贸易市场秩序;政府应拿出一定资金投入到新兴或弱势企业中,使企业得到扶持并参与竞争。
(2)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并加强国际经贸合作要想加快运输贸易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就要充分利用市场并加强国际合作。
首先,我们必须有市场,中国已加入WTO,故中国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优势。
在国内,要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开发新兴服务项目,尽可能创新的设计服务项目组合套餐,建立产业内贸易机制,使其形成规模收益。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运输服务业可最大限度的参与竞争,使资源得到优势互补,也可借鉴先进技术,使我国运输服务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还可发展服务业跨国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其次,近来国际间贸易摩擦频繁化和常态化、贸易争端愈演愈烈等问题客观上要求国际间应加强谈判交流,促进经贸安全有序的发展。
最后,我国应积极与贸易强国加强经贸合作。
要借助WTO 平台,确保本国运输贸易利益,使运输服务贸易走安全而和谐的贸易之路。
(3)加强培养运输服务业专业技术型人才伴随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一国各行各业竞争的优势资源。
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产业,更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要想提高我国运输贸易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或引进。
在国内,重点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节奏的全面高素质及专业高技能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整个运输贸易中都能高效作业,能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外,要学习优秀运输服务业的技术操作和管理方式,大力引进优秀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在国际上,我国运输服务业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根本不具有竞争优势,我们迫切需要培养能够提高我国运输贸易竞争力的海内外优秀专业人才。
三、结论经过分析,我国运输贸易发展既存在挑战又存在机遇。
从挑战来看,我国运输贸易供给不容乐观,运输服务产业基础差,辅助产业发展薄弱,使得运输服务生产力不强;运输贸易需求也存在问题,国际上基本无市场,而市场对外开放度较高,国内部分市场由国外企业占据;政府政策干预和扶持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