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语法第二节组合规则本节学习要求:这一节围绕组合规则讲。
分别从词法、句法两方来说明。
重点讲句法层面。
句法层面涉及的内容有:1、句法结构的五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的意义,表现这些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手段。
2、词如何组合成层次复杂的结构。
3、递归性如何使语言的组合富有弹性。
本节的重点:句法规则、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语法手段的关系、层次分析。
本节难点:语法手段、层次分析具体要求:1、了解词法2、了解构词法3、掌握句法结构中的五种基本类型及结构关系4、掌握常见的几种语法手段5、掌握层次分析法6、掌握递归性特点7、要求掌握的术语:构词法、词法、句法、复合构词法、派生构词法(附加法)、语法手段、直接成分、递归性语言学通识这部分我们介绍与层次分析相关的问题。
一、关于层次分析法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朱德熙先生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应把它看作是一种分析原则,因为方法是可用可不用的,而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我们进行句法分析时,则必须按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进行分析。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
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换句话说,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到底该在什么地方切分。
如“他刚来”这个句子,从结构上说,首先该在“他”和“刚”之间切分呢,还是在“刚”和“来”之间切分,这考虑的就是切分问题。
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再拿“他刚来”来说,在切分问题解决之后,“他”和“刚来”之间是什么句法关系,“刚”和“来”之间是什么句法关系,这考虑的就是定性问题。
层次分析的基本精神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中严格按照其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层次分析。
2.每一次分析都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s)。
再拿上面举的例子来说,“他刚来”这个句子,内中的三个词不再一个层面上,这个句子含有两个构造层面。
第一个层面,其直接组成成分是哪两个,第二个层面,其直接组成成分是哪两个,都必须明确说出。
3.在分析中,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的语法结构关系,也不管句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
举例来说,“张三喝啤酒”,第一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张三”和“喝啤酒”,它们之间是主谓关系;第二个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喝”和“啤酒”,它们之间是述宾关系。
这在分析中必须明确指出。
至于“张三”和“啤酒”之间是否有什么语法关系,“张三”和“喝”之间、“张三”和“啤酒”之间、“喝”和“啤酒”之间在语义上是什么关系,层次分析一概不管。
(参考书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二.关于替换和扩展“句法结构的层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要深刻的理解这个问题,就还得先说明一下“替换”和“扩展”的概念。
(一).替换(substitution)“替换”是语言学里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
所谓“替换”(substitution)就是在一个语言组合里一个语言项目替代另一个语言项目的过程。
举例来说,假如有“AB”这样一个语言组合,把“B”抽掉,填上“C”,而“AC”成立;或者把“A”抽掉,填上“D”,而“DB”成立,这一抽一填的过程就是替换。
“替换”这种分析方法在语音研究中已被证明是用来确定音位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请看英语、汉语的两组例子:(1)a.[pin] pin 大头针b.[tin] tin 锡(2)a.[tian55] 颠b.[t‘ian55] 天通过替换可以发现,在英语里,[p]和[t]是对立的,也就是说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见英语的[p]和[t]可以分别看作不同的音位。
通过替换可以知道,[t]和[t‘]在汉语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也应分析为两个不同的音位。
在语法研究中,“替换”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
比如说汉语里一个双音节的音段只是一个语素(morpheme)还是包含两个语素,也得通过替换来确定。
看几个例子:(3)白菜啤酒垃圾(3)中这三个双音节音段都有意义。
先看“白菜”。
“白菜”里的“白”和“菜”都可分别用另外的音节来替换,替换后的整个双音节音段依然有意义,而其中的“白”的意思都保持不变,内部结构关系也保持不变。
可见“白菜”包含两个语素,“白”和“菜”都是语素。
比较:(4) a.白菜白糖白药……(注:划线部分表示被替换的成分)b.白菜素菜香菜……“啤酒”里的“啤”可以用别的有意义的音节来替换,替换后整个双音节音段有意义,其中“酒”的意义保持不变;而“酒”则不能用别的有意义音节来替换。
虽然“啤酒”的替换情况跟“白菜”不同,但毕竟还是有可替换性,而且通过替换可以表明“酒”是语素,所以还可以认为“啤酒”包括两个语素,只是“啤”是通过证明跟它组合的“酒”是语素,然后才被确定为语素的,所以像“啤”这样的语素一般称之为“剩余语素”。
比较:(5)a.啤酒白酒黄酒……b.啤酒啤____“垃圾”则又是另一种情况:其中任何一个音节都不能由别的有意义的音节来替换。
可见其中的“垃”和“圾”都不能看成语素,整个双音节音段“垃圾”是一个语素。
比较:(6)a.垃圾垃____b.垃圾____圾语法研究中对词类的划分实际也用的是“替换”的方法。
例如:确定形容词可以用以下两条具体的标准:(1)能够出现在下列框架里:“很()”;(2)不能出现在下列框架里:“很()宾语”。
(注:(2)是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区别)表面上看这里用的是结构框架,实际也是一种“替换”。
在上面所设定的框架里彼此有替换关系的词就是同一类的词――形容词。
因此,替换是语言研究中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
“替换”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等量替换”,即替换不改变结构的长度。
例如:(7)看书→看报→看戏另一种是“不等量替换”,即替换一定改变结构的长度。
例如:(8)a.看电影→“电影”由“中国电影”替换看中国电影b.喜欢看电影→看“电影”由“看”替换喜欢看上面(8a)和(8b)还不完全一样。
(8a)是“超量替换”,即用以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超过被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即“中国电影”>“电影”)。
(8b)是“差量替换”,即用以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小于被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即“看”<“看电影”)。
“超量替换”的结果,造成句法结构的扩展;“差量替换”的结果,造成句法结构的紧缩。
上面说的“等量替换”一般归入“超量替换”。
(二).扩展(expend)句法结构中所谓“扩展”,一般的理解是指一个句法结构由简单变为复杂。
原先的词类序列称为“模型(model)”,扩展后的词类序列称为“扩展式(expended form)”。
(注:这里说“词类序列”是强调结构中不同的语法单位是否可以组合实际上是不同的词类的组合。
比如,甲类词和乙类词可以组合,甲类词中的成员才有可能和乙类词中的成员组合。
)“扩展”得满足三个条件:(1)扩展式在长度上超过模型;(2)扩展式与模型能有替换关系,即能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3)模型中被替换的语言项目到扩展式里以后,在那个用来替代的语言项目中居核心(head)地位。
例如:(9)a.买房子→买木头房子b.我不喝→我不喝啤酒c.来得早→来得早极了比如上面例(9a)“买木头房子”在长度上超过“买房子”,这就符合条件(1)。
又如:(10)a.买木头房子买房子b.买木头房子合算买房子合算c.买木头房子的人买房子的人d.张三买木头房子张三买房子e.买木头房子住买房子住比如上面(10a)“买木头房子”与“买房子”能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这就符合条件(2)。
“买房子”里被替换的“房子”到了“买木头房子”里去后,在那个用来替代的“木头房子”里居核心地位,这就符合条件(3)。
可见例(9a)就是一个合法的扩展。
例(9b/c)的情况跟例(9a)相同。
可是下面例(11)就不是一个合法的“扩展式”。
比较:(11)*他爱干净→他爱干净的孩子上面(11)中“他爱干净的孩子”在长度上超过了“他爱干净”,这看起来也符合上述条件(1);同时“他爱干净的孩子”与“他爱干净”又能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这看起来也符合上述条件(2)。
例如:(12)a1.听说他爱干净的孩子。
a2.听说他爱干净。
b1.他爱干净的孩子是事实。
b2.他爱干净是事实。
c1.兴许他爱干净的孩子。
c2.兴许他爱干净。
但是却不符合上述条件(3)。
因为“他爱干净”里被替代的“干净”,到“他爱干净的孩子”里去后,在那个用来替代的片段“干净的孩子”中不是居核心地位(即不是中心语)。
所以例(11)就不是一个合法的“扩展式”了。
从上面所谈的情况不难发现:“扩展”是通过“替换”实现的;但替换不一定造成“扩展”。
句法结构的“扩展”可以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更迭性扩展(expansion by the supersession)”。
这种扩展是模型里的某个语言项目被一个包含该语言项目但长度超过该语言项目的新的语言项目所代替,从而构成一个长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扩展式。
例如:(13)a.老师的衣服→我的老师的衣服b.老师很能干→数学老师很能干c.做作业→做完作业d.买房子→买木头房子e.他去→他去广州f.马上说→马上说清楚另一种是“组合性扩展(expans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这种扩展是以模型作为一个整体跟另一个词的序列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一个长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扩展。
(14)a.去→我去b.书→新书c.清除了→不合格的会员清除了d.批判→批判康德学说e.吃饱→吃饱肚子f.唱红了→唱红了北京城更迭性扩展是结构复杂化必不可少的手段;组合性扩展是由词组合成句法结构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结构复杂化的一种手段。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扩展,从本质上说都可以看作是替换的结果。
不同的是:在更迭性扩展中,模型与扩展式都是实序列;而在组合性扩展中,模型里被替代的是个零形式序列,扩展式里那个用来替代的语言项目是个实序列。
也就是说:(15)a.更迭性扩展:XZ替换Z → XYZ(买房子→买木头房子)b.组合性扩展:XøY替换øXY(批判→批判康德学说)(注:ø代表零形式,表明该位置是空位,实际结果是用词序列占有空位,从而实现扩展,如(15b)用“康德学说”占据“批判”后面的空位,使模型长度加长,实现扩展的。
)除了上面两种扩展以外,还有一种扩展形式是“插入性扩展(expansion through the insertion)”。
这种扩展是在原模型中间插入一个词的序列,从而造成一个长度超过原型的新的句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