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民业余生活调查报告

居民业余生活调查报告

居民业余生活调查报告篇一:居民休闲生活调查报告题目:咖啡认知报告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班级:电子商务*班小组成员: *** *** ** **年10月30日XX目录导语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分析当代社会,人们休闲方式是什么导语: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居民可随意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由于“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及平时的双休日构成的城市居民休闲时间长达114天。

因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开始步入休闲经济时代。

所谓休闲经济,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提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

调查对象:内江市,绵阳市,遂宁市三地居民80名调查内容:通过对小区居民的闲暇生活方式,业余时间安排,对周边休闲设施的满意程度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

调查结果:? 年龄分布状况:如下图? 闲暇生活的认识:我们对于居民人员对于“闲暇生活”的认识,做了一定的调查,发现很多居民对于闲暇生活的认识停留在闲暇生活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有益于保护环境和社会进步的一切活动。

对于居民的这种认识,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闲暇生活的时间:在每天闲暇时间的安排上,%的市民认为自己的闲暇时间不足1小时,%的市民闲暇时间在1-4小时之间,30%的市民拥有4-8小时的支配时间,%的市民闲暇时间长达8小时以上。

? 闲暇生活花费状况:在本次调查中,对每月的闲暇生活开支,市民选择支出在100元以下的为%,100-300元最多,占到%,300-800元间,占到%,还有%的市民的支出在800元以上。

? 闲暇活动类别: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许多居民对于闲暇生活很重视,在对闲暇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具有多样性(为此我总结了部分类似的选项,进而便于记录。

)通常情况下是以群体方式除外休闲娱乐,有%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聊天/户外交往,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扩展自我知识与排解闲暇时间的无聊与空虚,有%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呆在家里/独处/看电视/上网/游戏,这部分人群没多以青少年为主;有%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出去逛街/探亲访友/串门; 有%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工作/做家务,多以女性为主,且中年居多;有5%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看书报; 有10%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娱乐场所消费;有%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运动;有%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旅游,而通常这部分人群的闲暇时间较为宽松,所以选择旅游时最佳方式;有%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打麻将/扑克/桥牌等民间娱乐项目,而且多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有%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购物/公园动物园,广场休闲等;有30%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进行音乐/舞蹈/文体等艺术活动,用于拓展自我精神空间和学习能力;有15%的人群在闲暇时间里选择其他项目。

? 居民的文化水平:由于不同的文化水平对于被调查人的闲暇生活水平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做了一下统计,15%的人学历在小学以下,有10%的人学历为小学,有24%的人学历为初中水平,有25%的人学历为高中水平,有21%的人学历为大学本科,有5%的人为大学本科以上。

在对于周边环境设施的需求上,有60%的人认为多建造一些休闲设施对于居民来说是很好的,有25%的人认为对现有设施表示满意,有15%的人认为设施的多少与自我闲暇生活的影响不大。

调查结果分析:作为一个人,生活方式无非就是“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一个人不光有着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用通俗的话来说“身体存在着,心却没有了”,于是人们逐渐的开始在闲暇的生活时间中寻求不同的生活方式来满足自我的精神需求。

为此,我对我所居住的小区部分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以下结果。

(一)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年龄层的不同,在闲暇生活上的生活方式也不同,在对16周岁以下的儿童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儿童人群以呆在家中为主(由于本次调查时间在暑期,故大量的学生群体已经没有学业课程),并分别以看电视,上网冲浪,听音乐,独处为主,少部分以学习,辅导班为闲暇时间的安排。

而对于年龄处于17-30岁的人群,以工作,做家务,看书报,购物逛街,电影院或歌舞厅,茶楼,运动,旅游等为主要生活方式。

篇二: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专业班级 1102学号姓名关于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前言: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绵延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而备受关注,与此同时,农村、农民的问题也成为社会的焦点,农村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否。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农村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时至今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生活水平普遍迈上了新的台阶。

这就为农村发展提出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的空缺如何弥补?因此,对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一农村现状会为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客观依据,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就此,我利用这个暑假的部分时间对本人所在地区的常住居民做了相关调查,发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一、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1.电视、广播的普及自1958年中央电视台试验台开播以来,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一步步迈着坚实的步伐昂首走来,这是一种为所有人喜爱的娱乐形式,不出家门尽知天下大事,新闻访谈、电影综艺、音乐戏曲,时尚与传统,活泼或严肃,形式多样,种类繁杂,迎合各类人群的独特文化品味。

所以,电视、广播毋庸置疑成为人们的业余文化首选,尤其是在农村这样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地区,更是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民表示会看电视,而且每天都会有部分时间收看电视。

55%以上表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低于三个小时,在农闲时期,最多可达十余个小时。

60%以上的人表示主要收看电视剧和综艺娱乐节目。

男性收看新闻、体育、军事节目较多,而女性则普遍选择娱乐性质的休闲节目。

另外,传统形式的节目收视率在农村依然较高,例如戏曲节目《梨园春》,这进一步反应了农村居民传统思想依然占据主流的现实。

2.主流娱乐方式——串门串门的传统在农村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串门不仅仅是农民消遣娱乐的形式,而且也是增进街坊邻里之间感情的有效方法,农民在人们眼中一贯都是勤奋踏实,热心而真诚的形象,这一形象的造就与邻里之间真诚的交往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居住在城市高楼大厦里的人都冷眼旁观着楼上楼下的邻里,缺乏的就是这么一种彼此发自内心的交流,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发达的城市远不如农村更能给人温暖。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民会在闲暇时会选择串门的消遣形式。

3.集会传统形式的传承在我国各地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集会习俗,华北地区也不例外,90%以上的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集会。

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

每逢集会时节,村里各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而各路小商小贩也不会错过时机,卖衣服的,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

在我的儿时记忆里,每逢集会,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套圈,打枪等形式的游戏为儿童喜欢,一般集会时会有唱大戏的戏班子,老年人都搬着小凳子热热闹闹的看戏去。

这样的集会对于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我对于儿时的集会至今记忆犹新,深知其中的乐趣。

可是,对于活动范围狭小的农民来说,集会频率太小了。

相信随着这种感触的加深,集会会成为农村一种别具风格的文化形式。

4.互联网汹涌而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互联网基本上成为他们消遣娱乐的唯一形式。

在我的受访人群中有这样的一个大学生,暑假回家打工,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天上午工作,下午和晚上基本没事情,所以从学校带回来的笔记本电脑成为了他唯一的娱乐形式,上网聊天,看视频,一直就宅在家里也不与老同学联系,和父母的交流就很少。

虽然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也丰富了我们的网络虚拟生活,但是与此同时却让这位同学的现实生活失去了色彩,每天单调的生活近乎黑白,让人为之担忧。

据调查,70%以上的农村家庭已经配备有电脑,主要原因是家庭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或年轻人的游戏娱乐需求。

时代的进步,农村家庭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是件好事,但是现实中网络的有效利用率还是让我们堪忧,在网络教育和监管方面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5.其他形式的业余文化生活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业余文化娱乐形式外,近些年又出现了新的更加多样的娱乐形式,在这个村我发现有一些中老年妇女常常汇集在一起学习舞蹈,夏季每天晚上固定在某个地方练习,一来是锻炼身体,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据调查大家普遍比较认可这种娱乐形式,希望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业余文化形式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例如露天电影的放映,现在很少见这一现象了。

另外,有些不良的业余文化形式依然存在于不少农村,例如聚众赌博。

打麻将,玩棋牌受到农民的欢迎,类似于此的游戏事实上也是一种不错的娱乐选择,但是许多人把辛苦赚来的钱财抵押在了小小的麻将牌上,嗜赌成性。

据调查,该村有几处明目张胆聚众赌博的场所,当然这些可视的筹码下的都小,那些在人身后的“棋牌室”,难以估计其恶化程度。

二、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业余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农村业余文化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政府在对农村业余文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规定与要求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大部分地区处于“做样子”的状态,对于政府的方针政策执行的不认真不彻底,许多活动只是象征性的每年举行一两次。

有调查数据可知,一些电影下乡、文化下乡活动有但是少之甚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农村业余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各方面力量的热心关注和广泛参与。

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目前部分乡镇领导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对农村业余文化建设的重视仅限于写在文上、放在桌上、挂在墙上,就是不落在行动上,导致农村的业余文化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对农村业余文化建设的投入普遍不足。

2、区域差异,农村业余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据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居住地附近没有公用健身器材的占32%,而这32%的居民大多是住在偏远地区。

越是接近县中心或是与市区接轨的街区或村庄,农村业余文化建设就越好,不仅业余文化活动组织频繁,而且娱乐活动的硬件设施新且全。

而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村的业余文化建设就较明显落后,不仅业余活动少而单一,而且部分地区甚至还没有公用的文化娱乐设施。

导致农村业余文化建设发展出现因地域问题而呈现不平衡的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