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观后感范文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之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自己是被自己感动了。
”我感动着你的感动。
下而是立春,欢迎阅读!
今天是周末,淅淅沥沥的小雨从早上就一直在下,在寝室里待了一天,不过,在细雨连绵的日子里,泡一杯热茶,看一部电影,也是
一件很惬意的事……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立春》,是由顾长卫导演,蒋雯丽主演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在一个闭塞的小村庄,一个长相普通
却有着歌唱天赋的老师,热爱着唱歌,然而在小小的村庄却每人能够
去欣赏,去理解。
她不甘于平庸,一心想要去北京发展,却屡次受到打击,终于,
有一天以为遇到了一个可以去沟通的人,并且是自己喜欢的人,一个
热衷于画画的人,曾经试图考过五次北京的美院,可是到头来还是一
事无成,然而,到头来竟然全部都是自作多情,自己爱的人却不爱自己,还为此几乎结束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心情很复杂,但是,这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很有内涵的一部电影,电影的整个氛围给人的感觉是阴郁的, 但是,最后的时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一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感觉感触很深,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孤立的,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中,有无数这样的人,虽然外形并不出众,却并不甘于平庸, 渴望摆脱闭塞,渴望摆脱现实的生存状况,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渴望容入到一个群体当中,一个社会当中,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每个人的力量在残酷的现实而前是那样的脆弱无力,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充满了无奈,压抑,矛盾……同时,社会是一个群体,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只有更好的融入这个群体,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的生活,然而,有时候一些东西是自己无法选择的,纵使一些人有着不凡的才华,却始终与这个社会水火不容,不被世人所认同,那结局也将是可悲的,就像剧中的舞蹈老师,选择用那样的一种方式让自己得到的解脱,虽然那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或许,只有这样做,才是最完美的结局吧……
故事发展到最后,虽然没有看到最完美的结局,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希望,犹如早春的第一缕阳光,暖洋洋的洒在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或许,我们有自己的梦想,并努力的去追求了,虽然并没有达到自己所想,春天也不会距离我们太远吧……
那是一群郁郁不得志的文艺青年。
以王彩玲为首的一拨拉子为艺术而活而奋斗而准备献身的青年,他们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艰难而痛苦地挣扎,在挣扎中,有的沉沦了,有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有的—臣服于残酷的现实。
而最后的现实,原来是这么平静,原来生活不需要哪怕是一点的高调。
其实影片一开始我就猜到王彩玲会爱上黄四宝,从王彩玲透过门框去看独自在风中投入地玩耍着胶片的黄四宝时就可以断定。
这个孤独的天真的孩子让王彩玲动心。
一个梦想唱歌剧唱到巴黎去,一个考美院每年都落榜,两人其实是有点惺惺相惜。
而大部分女人都是情感的动物,这样,只见过一次面的王彩玲主动跑去见黄四宝并对他说:
“你要是让我留下,我可以放弃我的北京户口”这样的话也就不奇怪了。
而王彩玲哪有北京户口呢,她只不过在一次次的虚荣中自欺欺人罢了。
那时,王彩玲是断定自己能够唱到北京去,唱到巴黎大歌剧院去。
能拥有北京户口,能实现自己的文艺梦想的。
所以她不惜一切代价,她清高而目空一切地生活在那个小县城里,她甚至对周瑜说,我是不会在这个城市发生的。
而—自恋的大龄文艺女青年王彩玲却被这个县城的文艺小青年击倒。
在爱情的天平上,王彩玲并没有与暗恋她的周瑜产生共鸣, 她渴望爱情,向往艺术的殿堂,而爱情与艺术这两者刚好都折射在黄四宝身上,王彩玲也许是同情,也许是欣赏,也许是真的爱上这个男人了。
多年的
对歌剧艺术的执著和梦想的搁浅,使她将这种情感转嫁到对黄四宝的爱情上,而王彩玲对于黄四宝来说却只是短暂地依恋, 同样不得志的黄四宝,只想在精神上与王彩玲彼此取暖。
酒后,黄与王发生了关系,清醒后的黄却无地自容,一把推倒王彩玲说,是你亵渎了我。
猥琐到如此的感情,残酷到如此的爱情,迎头痛击地把王彩玲一下击倒。
是的,王彩玲是太丑了。
每每看见蒋雯丽穿着土气而臃肿地提着个黑色公文包,扬着一张长满黑斑的脸,趾高气扬地走过来,一口砲牙地说“我马上就要调到北京口(去)了”时,我总要倒吸几口冷气。
那副神气只有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的人才敢有。
那种丑陋,让我对蒋雯丽生出由衷地敬佩来。
不是敢演丑,而是丑到骨子里而迸发出了那种精神的美,心灵的超脱和对角色完美的追求。
谁又没有年轻过没有梦过呢?谁说丑女就不能有理想了,就不能嫁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就没有爱情的权利呢。
谁说爱情和艺术哪个就更高贵?
但我还是欣赏王彩玲的勇气,她最起码敢于在歌剧院办公室里放声大唱,旁若无人;敢于走到黄四宝面前去告诉他,她喜欢他;敢于穿着自制的演出服爬上高塔然后跳下来。
这世上,自恋到极致需要勇气,坚持也需要勇气,那勇敢的一跳也是需要勇气的。
至死而后生,这一跳,使王彩玲—痛悟,人生,大抵没有歌剧也可以活,不在北京一样每天能看到太阳升起。
说到芭蕾胡的命运,让人唏嘘,那个世界,说来还是庸俗很更现实。
像芭蕾这样的高雅艺术,尤其是和男性结合,总不免生出一些怪胎般的思想来,何况那是20世纪80年代。
你说要是在21世纪,胡老师还用挖空心机地去向王彩玲请求假吗,还用想出“去调戏女学生来证明自己的性趋向是正常的”这样的谡主意吗。
正是那样的时代造就了王彩玲和芭蕾胡这样的悲剧。
在监狱探视室里的胡,终于可以无拘束地踮起脚尖跳芭蕾,他说,我终于可—地跳了。
但芭蕾胡这个男人看上去总让我感觉别扭,你跳芭蕾就跳芭蕾好了,执著也行热爱也好,但无需那么卑微那般委琐呀,举手头足间简直就是个同性男的角色,看着不爽。
之前看过顾长卫导的导演处女作《孔雀》,被他那种长镜头而吸引,为张静初的表演而喝彩。
一样的背景年代,一样的叙述方式, 旁白、方言,梦想破灭,到重生,甚至惯用的长镜头,这些,都成了顾长卫的标志。
《孔雀》因此而获得xx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这部《立春》的女主角,也就是他的妻子蒋雯丽赢得了xx年罗马电影节影后的桂冠。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