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葵果实生物碱成分研究论文

龙葵果实生物碱成分研究论文

龙葵果实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摘要】通过80%乙醇回流提取和酸碱处理从龙葵果实中得到总生物碱,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得到3个生物碱成分。

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澳洲茄碱(1),澳洲茄边碱(2)、β2-solamargine(3)。

【关键词】龙葵;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50-01
龙葵为茄科植物龙葵或少花龙葵的干燥全草,又名苦葵、天茄子、黑天天、天泡果、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等[1]。

龙葵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抑菌、抗病毒、解热镇痛、抗炎、降压和保肝等药理作用[2]。

近年来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龙葵生物碱在未成熟果实中含量较高,目前,从龙葵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成分主要为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等甾体苷类生物碱。

本研究采用醇提、酸碱处理等方法从龙葵未成熟果实中得到总生物碱,通过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得到澳洲茄碱(1),澳洲茄边碱(2)和β2-solamargine(3)。

化合物1-4的结构(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 4)
1 仪器与材料
bruker avance 600 核磁共振仪(瑞士bruker公司),lc-ms联用仪(英国varian公司),小型提取浓缩机组(天津大明制药设备
厂)。

龙葵未成熟果实购于四川省成都市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经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侯大斌教授鉴定;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的对照品购于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柱色谱硅胶(200-300目青岛海浪硅胶干燥剂生产厂),gi60
(0.015-0.040 mm,德国merck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 方法
2.1 总生物碱的提取
将龙葵未成熟果实干燥后粉碎成粗粉,取粗粉10kg,用100l80%乙醇在65 ℃条件下进行回流提取,每次4小时,共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后得总浸膏1500g。

将总浸膏用醋酸调节ph至5左右,离心去除沉淀,滤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9左右,离心收集沉淀,将沉淀干燥后得到龙葵总生物碱150g。

2.2 生物碱的分离
取龙葵总生物碱100g,经硅胶柱层析(φ=15cm, h=20cm),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20:1→3:1),tlc分析合并相同流份,得a1-a4部分。

再通过二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剂中进行重结晶操作,分别从a1-a3部分得到化合物1(5g),化合物2(6g),化合物3(8g)。

2.3薄层色谱分析
将分离所得生物碱成分与对照品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分别点
样于薄层板,分别以二氯甲烷-甲醇(3:1)、石油醚-丙酮(1:1)、
二氯甲烷-甲醇(5:1)作为展开剂,碘化铋钾显色。

2.4化合物3的酸水解
取500mg化合物3,加5ml10%盐酸,5ml二氧六环,100 ℃条件下反应4 h。

氢氧化钠调ph至8左右,减压回收溶剂,用20ml二氯甲烷萃取3次。

减压回收二氯甲烷,经碱性硅胶gi60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20:1-0:1梯度洗脱)得化合物4。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粉末(ch2cl2-methanol)。

碘化铋钾显橙红色。

ms m/z: 884.4 [m+h]+(结合其1h谱和13c谱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波谱数据与澳洲茄碱基本一致,tlc分析结果表明该成分在3种条件下与澳洲茄碱对照品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1为澳洲茄碱。

化合物2:白色粉末(ch2cl2-methanol)。

碘化铋钾显橙红色。

ms m/z: 868.4 [m+h]+(结合其1h谱和13c谱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

以上波谱数据与澳洲茄边碱基本一致,tlc分析结果表明该成分在3种条件下与澳洲茄边碱对照品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2为澳洲茄边碱。

化合物3:白色粉末(ch2cl2-methanol)。

碘化铋钾显橙红色。

ms m/z: 722.4 [m+h]+(结合其1h谱和13c谱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39h63no11);与化合物1相比,分子量减少了162,1h谱和13c数据也显示失去了1个葡萄糖基的信号。

将化合物3进行酸水解,得到其苷元(4)。

ms m/z: 414.6 [m+h]+(结合其1h谱和13c谱数据,推测其分子式为c27h42no2); 1h nmr (dmso-600 mhz)
δ: 0.95 (1h, m,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3为β2-solamargine。

致谢:特别感谢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索志荣副教授代测所有质谱,周志明博士代测所有核磁共振谱。

参考文献:
[1]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国家药典委员会).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eijing: china medical science press, 1977. vol ⅰ, 1978, 1541,
[2] li hn (李红念), mei qx (梅全喜), zhang zq (张志群), et al. morel’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ere reviewed. pharm today (今日药学), 2011, 21 (11): 713-7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