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摘要: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较常采用的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两种发展战略各有不同的优缺点。

由于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在我国实施中产生了许多弊端,以及东亚一些国家运用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示范作用,我国逐渐的从进口替代转向了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不少成就。

关键词:出口导向加工贸易亚洲四小龙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

19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不少国家陷入衰退。

这四个成功发展且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体,其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验使其安然度过危机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典型例子。

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迅速走上发展道路,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火车头之一,国际社会普遍皆视亚洲四小龙为发达国家及地区。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紧紧抓住了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实行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这是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的成功战略,同时也被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在长达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效, 使我国成为今天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该战略主张大力发展外向型的加工业,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

把国际市场作为本国经济的活动中心,把制成品出口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主要措施是鼓励出口贸易的同时,也大量引进外资、技术、进口原料,以弥补内资金和原材料的严重不足。

出口导向能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重点,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如此重要的作用,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
关的。

这是因为:首先,出口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就要大力发展外经贸事业,就要大规模地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以及多边、双边经济合作等,所有这一些都需要出口贸易换取的外汇提供资金保证。

其次是我国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一方面因为发展出口贸易必须积极发展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出口贸易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所需资金创造条件。

第三,我国具有发展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

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优势,稀有金属、煤炭等的矿产资源优势,机电等制成品的工业基础、生产规模和成熟的国际市场优势,新开发生产的高科技产品优势等都比较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的物质商品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发生了两个明显的转变:一是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出口商品是以食品、土特产品、矿物燃料产品等为主,工业制成品不占主要地位。

到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5年初级产品的出口仅占全部出口产品的7.9%,工业制成品已占到92.1%。

二是工业制成品中由粗加工型为主向精加工型为主的转变。

过去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多属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近年来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逐渐增多。

目前我国出口的几大类产品中,高科技产品仅次于机电、轻纺排在第三位,而且还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但是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总体上讲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

轻纺产品中的绝大部分和机电产品中的相当一部分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上不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我国国内原材料价格、劳动工资的上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也正在减弱。

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贴牌产品虽然市场看好,但我国付出的成本代价太高。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加快出口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继续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科技兴贸”战略。

二、通过国际规范的而非扭曲贸易的政策措施和工具来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继续为我国的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三、加快制定并实施进口战略。

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的背景下,应善用进口政策,既服务于自身的经济建设和保障经济安全,又为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四、挖掘大国的国内市场优势,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真正统一的全国大市场。

“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在我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出口导向”战略也需要实现转型。

从国际层面来看,庞大的贸易规模和迅速增长的市场份额使得我国继续实施“出口导向”难以为继。

从国内层面来看,“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扭曲了生产要素配置,预想中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很有限。

因此,我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 [N] 难进大学出版社 2009(7)
[2]万娜.出口导向战略对经济的影响——看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发展历程[F].决策&信息.2008(9).
[3]高怀民.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F].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2).
[4]苏丹丹.我国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双重选择分析.现代商贸工
[F].2009(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