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学作业题

健康教育学作业题

学号:姓名年级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和的完满状态。

2.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养成良好的。

3.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是:、、。

4.目前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可大致分为:、、、等四类。

5.成瘾行为的特征有:、、、。

6.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

7.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

8.香烟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有、、三种。

9.药物的常见剂型:、、。

10.合理用药的三项基本原则是、、。

11.传染病要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

12.中毒途径一般可分为、、三条。

13.、、都是典型的成瘾性行为,又称药物依赖性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疾病类型和死因谱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是什么因素的不同()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 风俗习惯D.卫生服务2. 据调查,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0%~90%归因于( )A.传染病和营养不良B.慢性疾病C.急性中毒D.环境污染3. 据统计,在大城市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初诊病人中约有多大比例是心身疾病( )A.1/2B.1/3C.1/4D.1/54. 以下哪项描述不是..心身疾病的流行特点( )A.女性高于男性B.城市高于农村C.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D.经济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5. 最为常见又较肯定的心身疾病是( )A.流感B.原发性高血压C.肺结核D.肺癌6. 吸烟对人体的最大危害是( )A.肺癌B.冠心病C.高血压D.肺炎7. 我国中年人的吸烟动机不包括...( )A.认为吸烟能提神,能提高工作效率B. 心情沉闷时借烟解愁C.以烟作为社会交际的一种方式D. 有男子汉的阳刚风采8. 酗酒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 )A.酒精性脑病B.心血管疾病C.神经精神疾病D.中毒性肝病9. 以注射方式吸毒,最易感染( )A.肝炎B.肺炎C.艾滋病D.性病10. 以下对吸毒危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长期使用则可能引起大脑器质性病变,形成器质性精神障碍B.可能感染 AIDS和性病C.对家庭、社会带来危害D. 引起严重的肝、脑损害11. 不洁性行为的危害,最主要的是( )A.导致婚姻关系紧张B.严重影响子女身心健康C.性传播疾病D.社会道德危机12. 人类每天晚上理想睡眠的时间是()A.4h~5h B.5h~6h C.7h~8h D.9h~10h13. 接种卡介苗可预防()A.结核病 B.乙型肝炎 C.脊髓灰质炎 D.百日咳1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A.有传染性、免疫性和病原体 B.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病原体C.有传染性、免疫性、病原体和流行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和流行性15.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发病,主要取决于()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16.传染病流行过程基本条件是()A.散发、流行和暴发流行 B.病原体、人体、外环境C.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D.患者、病毒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17.根据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A.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B.初期、极期、恢复期C.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D.早期、中期和晚期18.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A.患者 B.病原携带者 C.隐性感染者 D.易感者19.对肠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A.隔离患者 B.治疗带菌者 C.预防性服药 D.切断传播途径20.目前,对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起关键作用的措施是()A.加强营养 B.锻炼身体C.注射丙种球蛋白D.预防接种21. 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B.健康促进减弱了健康教育的力度C.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相同的概念D.健康教育比健康促进内涵更广泛22.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A.生物因素B.行为生活方式因素C.环境因素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23. 人们在遇到挫折时以幽默化解尴尬,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 )A.排他性防御B.神经症性防御C.幼稚性防御D.成熟性防御24. 当酗酒者酗酒时,给予能引起负性心理效应的刺激,从而帮助矫正酗酒行为,这种个体行为矫正方法称为( )A.脱敏疗法B.厌恶疗法C.示范疗法D.强化疗法25. 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基本健康行为B.预警行为C.保健行为D.避开环境危害行为26. 谈话是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信息的过程,正确的谈话技巧应该( )A.避免重复B.尽量使用学术用语C.尊重对方D.多发表自己的见解27. 在婴幼儿保健方面,妈妈们更愿意相信医务人员的指导,而不是街头小报的指导,这体现了受者的( )A.求真心理B.求近心理C.求短心理D.求新心理28. 健康促进测量指标不仅是针对健康状况,而且要针对人群的( )A.生活方式B.生活质量C.健康观念D.社会环境29. SARS主要通过( )传播。

A.直接接触B.飞沫C.食物D. 虫媒30. 向目标人群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是希望改变影响行为的( )A.倾向因素B.促成因素C.强化因素D.环境因素31. 健康促进规划的评价方案形成于( )A.规划设计阶段B.规划实施阶段C.规划实施结束后D.规划设计、实施全过程32. 糖尿病健康促进规划的结局评价应评估糖尿病患者( )A.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变化B.自测血糖技能的变化C.饮食行为的变化D.血糖控制率的变化33. 健康促进规划的过程评价主要关注( )A.计划是否完善、合理、可行B.项目活动的数量、质量、效率C.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D.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34. 社区健康促进的目标人群是( )A.妇女、儿童B.老年人C.慢性病患者D.全部社区居民35. 由于交通不便,农村居民的食盐主要是购买流动盐贩的非碘盐。

为此,在农村社区碘缺乏病控制项目中,为促进居民食用碘盐,核心策略应该是( )A.增加村民碘缺乏病危害有关知识B.加大力度打击流动盐贩C.增加碘盐销售网点D.提高碘盐质量36. 学校有安全清洁的水源供师生饮用、洗手,属于学校卫生环境中的( )A.物质环境B.社会环境C.自然环境D.事物环境37. 医院健康促进涉及三级预防中的( )A.二级预防B.三级预防C.二、三级预防D.一、二、三级预防38. 和吸烟者讨论吸烟的利弊,启发“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吸烟者做出抉择。

这样的技巧适用于( )A.无戒烟愿望者B.对戒烟犹豫不决者C.准备戒烟者D.刚刚戒断吸烟者39. 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行为是与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 )A.共同进餐B.共用马桶C.共用注射器D.共用游泳地40. 人口老龄化是( )A.人口出生率上升和人均期望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B.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均期望寿命缩短的必然结果C.人口出生率上升和人均期望寿命缩短的必然结果D.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均期望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三、多项选择题:1. 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的特点为( )A. 潜伏期长B. 特异性弱C. 存在广泛D. 变易性大E.后果重2.健康的四大基石是指()A. 合理饮食B. 适量运动C. 戒烟限酒D. 心理平衡E.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3. 关于SARS的流行特征正确的是()A.主要发生于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B.农村地区病例少 C.有明显的居民楼聚集现象D.可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E.儿童发病率较高4. 下列哪些行为方式能传播AIDS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传播 D.器官移植 E.蚊虫叮咬5. 控制体重的一般方法包括()A.改变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 B.禁食 C.行为疗法D.保持稳定的生活规律 E.剧烈运动6. 接种百白破疫苗可预防()A.破伤风 B.百日咳 C.白喉 D.结核病 E.麻疹7.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有()A.营养咨询 B.控制体重 C.鼓励运动锻炼 D.应付紧张 E.倡导缩短睡眠时间8. 儿童最常见的几种疾病是指()A.佝偻病 B.缺铁性贫血 C.肺炎 D.腹泻 E.肝炎9. 临终关怀的目的是()A.解除病人的疼痛和痛苦 B.尽可能地使病人安然去世 C.帮助丧偶者及其家庭D.探讨生与死的意义 E.提倡安乐死10. 目前临终关怀服务的内容包括()A. 生理服务B. 心理服务C. 伦理服务D. 社会服务E. 法律服务四、概念题:1.健康教育:2.网络成瘾:3.合理用药:4.非处方药:5.心理健康:五、问答题:1.什么是健康?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有哪些?危害健康的行为有哪些?2.夏秋季是食物中毒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期,请你谈谈什么是食物中毒?如何预防?3.什么是性传播疾病?常见性传播疾病有哪些?如何控制性传播疾病?4.酗酒是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之一。

试述酒精对人体有哪些危害?醉酒后可引起哪些临床表现?5.李同学患了病毒性感冒到某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治疗)和头孢类的抗生素(消炎治疗),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A.健康是指人的生命活动正常B.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社会适应方面正常C.健康是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处于完好状态D.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完美状态2.Dever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为四大类,下列哪一项不在这四大类之列:()A.生物学因素B.卫生服务因素C.生态因素D.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3.健康教育要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A.医疗技术B.诊断技术C.救护技术D.知识、技术与服务4.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括:()A.个人行为改变B.集体行为改变C.政府行为改变D.个人及政府行为改变5.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改变个体和群体的:()A.知识B.态度C.行为D.价值观6.健康教育宣讲人员在某社区对育龄妇女及其丈夫的群体中讲授计划生育对个人、家庭、国家的意义,并给予避孕方法的指导,提供避孕工具,结果大部分妇女都自愿地实行避孕,也有少部分人不执行,相关部门按政策对不执行者进行一定的处罚,整个过程实际是:()A.健康指导与行为改变过程B.心理咨询与个别访谈过程C.全科医疗与卫生服务过程D.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过程7.驾车时使用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A.基本健康行为B.预警行为C.保健行为D.避开环境危害行8.“知信行”模式是有关行为改变较成熟的模式,其间的关系是:()A.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B.知是动力、信是基础、行是目标C.知是目标、信是动力、行是基础D.知是基础、信是目标、行是动力9.下列哪项不是危害健康的行为:()A.致病性行为B.不良生活习惯C.高危险行为D.预警行为10.下列那项不是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A.潜伏期长B.特异性强C.广泛存在D.个体差异明显11.健康相关行为是指:()A.是指个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B.是指团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C.是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D.是指个们或团体与疾病有关的行为12.C型行为模式是与下列哪项疾病关系最密切:()A.冠心病B.恶性肿瘤C.糖尿病D.高血压13.危险行为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是:()A.不良的心理行为模式B.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C.高危险行为D.不良疾病行为14.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最早提出的行为模式为:()A.S刺激—O有机体—R反应B.O有机体—S刺激—R反应C.R反应— S刺激—O有机体D.S刺激—R反应—O有机体15.危害健康的行为通常可分为四类:()A.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不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预警行为B.预警行为、不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不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D.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预警行为、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16.讳疾忌医属于下列哪项危险行为:()A.不良生活方式B.不良心理行为模式C.不良疾病行为D.危害健康行为17.拉斯韦尔模式的正确表述是:()A.传者——信息——传播途径——受者——效果B.传者——传播途径——信息——效果——受者C.信息——传者——传播途径——受者——效果D.信息——传者——传播途径——效果——受者18.从健康传播效果的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健康信念认同的是:()A.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B.经常参加健身活动C.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D.反对家人在旁边吸烟19.某村地理位置偏僻,全村80%是文盲和半文盲,15%的家庭拥有电视机,家家装有有线广播,乡里有事往往通过有线广播通知,但村里有时停电;村里有一所庄办小学,共有十几个学生,根据传播策略选择的可及性原则,该村的传播媒介应以:A.电视为主B.小册子、小报为主C.有线广播为主D.小学的健康教育课为主20.受者的心理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求真B.求新C.求近D.求长21.下列哪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A.单向性B.广泛性C.速度慢D.公开性22.下列不属于动态体语的是:()A.手势B.触摸C.面部表情D.仪表服饰23.在人际传播技巧中,为观察技巧的是:()A.略微前倾坐姿,关注对方讲话B.使用图示表达自己的意思C.使对方能听懂和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D.通过察言观色,发现对方的真实意图24.在人际传播反馈中,为模糊性反馈的是:()A.使用图示或摇头表达不赞同意见B.听到意见后,作出“啊噢嗯”的反应C.微笑或点头表达意见D.因未听见,而没有反应25.传播效果的最高层次是:()A.态度转变B.知晓健康信息C.健康信念认同D.采纳健康行为26.“你今天跑步了吧?”是属于()提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