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⑦儒生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陆九渊的心学: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宋词、《清明上河图》

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元曲

明朝王阳明(守仁)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明末清初非正统思想:
①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男女平等、反对盲从孔子、童心说、真心
②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工商皆本
儒学成为官方正统(主流)思想
汉赋
魏晋南北朝
佛传入、道家兴起。
冲击儒学
国画的形成
隋唐
儒道佛三教合流,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儒学仍是官方正统,科考的内容
唐诗、文人画理论的形成
宋朝
程朱理学兴起。
朱熹的主张:①理比气更根本
②三纲五常
③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④存天理灭人
⑤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⑥要求人要有社会责任心
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文学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儒家:
1.孔子:克己复礼、敬鬼神而远之、德治、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3.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产生并发展,思想活跃
《诗经》
《楚辞》
道家:
1.老子:自然无为、顺应自然、事物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愚民政策
2.庄子:齐物、逍遥
法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术势三者相糅和、主张变法、事异则备变。(商鞅、韩非)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葬节用
秦朝
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遭到重创,死气沉沉,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汉朝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传播儒学的手段:建立中央的太学、地方的郡国学
③顾炎武:经世致用、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气一元论
无法冲击儒家正统地位
明清小说

注意问题
1.董仲舒主张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影响
3.明清非正统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对比(P77)
4.中国古代科技阶段、地位、中西科技的对比(P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