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②影响: 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理解)
指南针的发明①发明过程 世界上最早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战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时期(记住)
②影响:A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B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理解)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反正统反权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记住)
补:明清时期的新儒学思想只是给思想界带来一股新鲜空气,但不足以改变理学和心学的正统地位。
古代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①发明过程:西汉时期我国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记住)
②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理解)
补:四大发明的顺序: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二、汉字与书画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最终演变成五种主要字体,即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演变趋势:由繁到简。(要能识别几种主要字体)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 作者:
———————————————————————————————— 日期: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春秋时期——儒学的创始人孔子
1.儒学思想:核心思想是“仁”,提出“礼”;主张“为政以德”、包含民本思想。
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记住)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中央兴办太学,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地方各郡设学校。
三、宋明理学:理学的实质:将儒家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提升到天理的高度,以维护封建统治。(理解)
程朱理学
1.程颢、程颐(号称二程):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的核心是“仁”。
墨家:墨翟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节葬、节用。
法家主张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的法治观; “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
代表人物为韩非子和商鞅。(以上诸子主张应从区别和特点方面掌握)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理解)
2.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 3.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战国时期——儒学得到丰富和发展,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孟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后称“亚圣”)
1.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2. 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
3.发挥了“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4.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朱熹(或去)人欲”;“格物致知”等。
3.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后,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补: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作注,成为理学经典。“四书”一说由此而来。
1.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火药的发明①发明过程: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13世纪传入欧洲。
②影响:促进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印刷术的发明①发明过程A.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B.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记住)
王阳明的心学 (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
1.宣扬 “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2.致良知;3.知行合一
(以上代表人物的主张是理解加记忆)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李贽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言和儒家经典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挑战传统儒学权威;提出“童心说” ,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摹古文风,提倡个性。(反正统反权威,但不反对专制。)
荀子:1.天人关系:天有行常;制天命而用之。
2.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3.君民关系:舟水之说(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4.主张“性恶论”。
道家:1.把“道”作为世界的根本。2.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的思想。4.庄子提出“齐物”(即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文人画:发展历程:北宋以后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②创作上强调个性,体现画家的文化素养;
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人物:苏轼、王维(以上内容要记住)
三、文学成就——记住或熟读
《诗经》:概况: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内容:分三部分,即风、雅、颂,其中最具价值的是风。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2.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记住)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汉武帝时期,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理解)。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者。(以上人物主张是理解加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