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考试重点整理

世界经济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各国社会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是超越国界的专业化分工,是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各国商品生产的社会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的产物,是商品交换关系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而扩展到整个世界的结果。

因此。

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获领域,从广义上说,世界市场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时也对国际分工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社会经济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影响更大。

不过。

自然条件的差别虽是国际分工产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性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利的自然资源无法利用,只有生产力的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资源才有可能被开发出来,变成可供人们消费和出口的产品才有可能形成把各国不同生产领域练习起来的媒介。

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通过产业革命建立起来的机器大工业生产从对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两个方面的需求将商品交换关系推向整个世界市场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3.交通运输和通讯业的发展,交通运输和通信业是商品国际流通的载体和信息传播的媒介。

19世纪交通工具的变革,为国际分工领域的扩大及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物质手段。

4.世界货币的出现,19世纪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金本位制,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标志。

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也就是二战后的)<一)世界市场的规模大大增加战后由于一系列殖民地国家独立,它们不再由宗主国来安排进入世界市场,而以独立主权国家的身份进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参加主体大大增多了。

另外,各国卷入世界市场的深度也在增加,表现为各国对外贸易额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外贸依存度有提高的趋势二)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二战后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战前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是60%与40%,战后这个比例开始倒过来了三)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战后的科技革命和经济高速增长,在加深国际分工的同时,也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国家间流动加强,于是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不但传统的服务贸易项目,如银行、保险、运输等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发展,其他的服务项目,如国际租赁、提供国际咨询和管理服务、技术贸易、国际旅游等也在战后得到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于同期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给世界市场以巨大影响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有一部分国家通过结成地区性经济集团,在一个区域的范围内追求更加紧密的国际经济联系。

于是在一个世界市场的范围内,存在许多跨国家的区域性市场<五)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联系在加强战前,作为唯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对参与世界市场是持警惕态度的。

战后初期,出现了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与外界的联系由地中海扩展到了大西洋,并进一步扩展到了印度洋和太平洋,贸易区域囊括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全球形成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贸易圈,即欧洲与亚洲贸易圈和欧洲与美洲,非洲贸易圈,世界市场扩大到了世界范围。

总之从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到十八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之前的近300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

正是在这一时期,欧洲人凭借其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先地位崛起为全球霸主,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第二章:1.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各组成部分(各国各地区)所处的地位,状态及其相互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取决于他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以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世界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心就是大家在什么地方做生意的多,所谓世界经济中心,就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2.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S世界经济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期,也就是开始于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三百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的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再美国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一百年的时间,这一时期经济的形成实在及其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

3,最终形成期,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二十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分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发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3.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标志:(1).各种正规的、大型的专业化的贸易组织形式出现。

(2).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唯一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的形成。

(3).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周期出现。

(4).世界性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经济全球化:在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条件下,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技术和人员的国际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结合成一个高度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1、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主要表现:动因:(1)科技革命:当代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

(2)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改革,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体制条件。

(3)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和主要推动力量。

(4)区域经济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集团化趋势重新高涨,各区域集团的内部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蓬勃开展。

(5)冷战结束:20世纪80年代中期冷战的结束,使经济因素在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凸显,各国竞相希望通过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更快地发展经济。

主要表现: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生产与投资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2、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积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和投资渠道获取了巨额现实经济利益。

(2)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为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扩张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潜在利益。

(3)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使其获得国际分工深化的巨大好处。

(4)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

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

(2)经济全球化使部分发达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和制造业职位的流失。

(3)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在发达国家之间及其内部各个地区、行业和人群之间的分配并不平等,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贫富悬殊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也普遍存在。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机遇:(1)参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显著的贸易、投资利益,使其得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更快的经济发展。

挑战:(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遭到威胁,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2)国际资本加速流动,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

(3)盲目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容易损害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4)最值得关注的是,经济全球化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第四章:关税同盟(书上定义):关税同盟的主要内容是取消成员间贸易的关税及数量限制,并对外实行统一关税和共同贸易政策。

共同市场(网上定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的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1、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1)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加深(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

(3)寻找有利的贸易条件和投资环境。

(4)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活动。

2、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内国家的影响:(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成员国商品的自由流动和贸易的增长。

(2)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了成员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3)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成员国内部分工及合作的发展。

对区域外国家的影响(自己总结):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其他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1)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为成员国带来诸多好处,这对集团外国家而言就产生了示范效应。

(2)区域经济集团对集团外产品的差别待遇,也会使其在与集团内产品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阻碍了非成员国利益的实现。

3、欧元的产生对推进欧洲一体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1)作为欧元区国家的单一货币,欧元能够降低成员国之间的交易成本,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2)欧元的诞生有助于稳定币值,稳定物价,从而有效防止和应对通货膨胀。

(3)欧元的问世进一步增强了欧洲的综合实力,提高了欧盟与美、日等国的谈判地位。

4、简述欧盟的发展历程:(自己总结)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共体正式改名为欧洲联盟。

2007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使其成员国从25个增至27个。

1.自由贸易政策:也称自由贸易制度,是指政府通过减免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也称保护贸易制度,是指政府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干预对外贸易的政策3.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考虑的因素:1.国家经济发展战略2.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3.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政府所代表的经济集团的利益5.国际经济环境4.GATT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一:它在体制上、组织形式和规则上有着多方面的局限性。

1.总协定的有些规则缺乏法律约束,也无必要的检查和监督手段。

2.总协定中存在着“灰色区域”,致使许多规则难以很好地落实。

所3.总协定的条款中对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带有歧视色彩。

4.总协定解决争端的机制不够健全。

虽然关贸总协定为解决国际商业争端建立了一套制度,但由于总协定解决争端的手段主要是调解,缺乏强制性,容易使争端久拖不决。

5.允许纺织品配额和农产品补贴长期存在,损害了总协定的自由贸易原则。

二:积极作用:1.总协定为各成员国规范了一套处理它们之间贸易关系的原则及规章。

2.总协定为解决各成员国在相互的贸易关系中所产生的矛盾和纠纷提供了场所和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