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对胡塞尔意向性观点的批判
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对胡塞尔意向性观点的批判
海德格尔也会反对这样的观点,即行动经验的意向内容是其目标的表征.现象学的考察表
明,在范围广泛的情形中,人以在组织有目的的方式与世界发生关联,而不总是伴随着这
样一种表征状态,它规定了行动为达目的应指向何方.例如打网球这样熟练的活动;开车
去办公室或刷牙这样的习惯活动;在床上翻身或在说话时作手势这样不经意的活动;在听
尔可称为主体与客体之分的精神与世界的区分,直接被植入行动的逻辑之中.
"正如看桌子的例子涉及两个相关的部分一样,即—个意向的部分(视觉经验)和这一部分
的满足条件(桌子的存在及其特征).因此我举起膀子的行动也涉及两个部分,即意向的部
分(行动的经验)和满足该部分的条件(我的手臂的运动)."海德格尔对伴随着塞尔对感觉
种满意的格式塔的性质不是表现出来的.
为了让我们相信最终格式塔状态并不需要在实现目的中起作用,梅洛-庞蒂举了肥皂泡的例
子.肥皂泡开始时是变形的薄膜.肥皂的微粒依照在此发生作用的规律对局部力量作出反
应,以致使整个系统变成一个球面,但这个球面的结局对肥皂泡的产生并不起因果的作用
.身体和球拍的格式塔结果也是如此.我的确不能表现我如何转动球拍,因为我不知道当
相行动的逻辑作分析时的那种现象学观点提出了质疑.他首先否定行动的经验必须是我引
起该行动的经验.其次否定行动的经验必须代表满足该行动的条件.
塞尔开始说明行动意向时指出,我们看起来总是在行动过程中知道我们在行动——至少是
在我们的经验本身作为活动的来源而不是被动地作运动这一意义上.海德格尔可以同意这
一点.为了发现他有可能说些什么,让我们转向梅洛—庞蒂.只有在慎思的行动中,对一
个专家一切条件都顺利,他所经验的就更像是自如挥动着的手臂完全处在恰如其分的位置
上,球拍与场地的角度也恰到好处(我们甚至不必意识到成怎样的角度),所有这一切都完
成了由场地、其奔跑着的对手相迎面来球组成的格式塔整体状态.他会感到自身的运动是
由所感知的条件所引起的,以致减轻了偏离某种满意的格式塔状态的意识.
一个乏味的演说时踌躇不安和敲打手指这样自发的活动.在所有这些行动的例子中,一个
人有可能在行动时并不表现自己试图做什么.的确,有时候—个人也会在行动时伴随着实
际的惊奇,如因某人来到办公室而打断了自己的思考.
按照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的观点.熟练的适应完全不需要对其目标的精神表征.它在行为
人不表现目的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有目的的.我们可回到梅洛-庞蒂对行动的说明以理解经验
演中说:"我的实质意图是首先提出(主/客关系)问题,然后这样来论证,即整个西方传
统的实质将集中于一个基本问题的简单性."这一基本问题不在于何种意向性(是理论的还
是实践的)是更加基本的,而在于如何从对意向性的传统理解下面达至某种更加基本类型的
经验.
胡塞尔把现象学定义为研究在将世界加括号(即现象学还原)之后精神中仍然留下来的意向
"指出了这样的事实,即感知、相信、欲求、惧怕、怀疑等精神状态总是关于某个事物的
,也就是总对着加以描述的某个事物,无论这一超精神的客体存在与否.使这种指向得以
实现的精神特质被称为精神状态的表征的或意向的内容.弗勒斯达尔在集中讨论行动的意
向内容对思想的意向内容的相对重要性时,忽视了海德格尔的激进观点,即以精神内容对
.当日常适应顺利进行时,我们便经验了如运动员所说的流动,或者是头脑的表现.一个
人的活动完全适应了情境的需要.
胡塞尔的学生阿隆·古尔维奇(Aron Gurwitsch)也是海德格尔的细心的读者,他在解释《
存在与时间》时对这种非意向论的即心智主义的意识作了绝好的说明:
"强迫我们做的不是由我们自己所决定的,好像此时某个外人站在情境之外只是看着这一
大三
帖子
125
精华
0
积分
282
威望
0
金钱
137石头
阅读权限
30
一、导言任何一个了解《存在与时间》的人都知道,海德格尔在这一著作中试图摧毁关于知识对实
践的优先性的笛卡尔传统.初看起来,海德格尔的确试图把这一传统简单地颠倒过来,即
论述纯粹的沉思是对日常经验内容的否定的修正.更为特别的是,青起来是说这纯粹的
规则又是教师本人以前从别人那里学得的,而且他们知道迄今仍在使用,然而在某一时候
,空军心理学家在研究教师模拟飞行中的眼睛运动后令人惊奇地发现,教师本人也未遵从
别人教的规则行事,事实上眼睛的运动因情形而变,看来并不遵守规则.飞行教师对自己
扫视表盘的方式并不了解,因而也不能表述他们所遵从的扫视顺序以作为自己的目标.
.记住对一个熟练的网球选手的格式塔说明.如果一个人是网球专家而且一切都顺利进行
,所经验到的是他的手臂的向上挥动并达到恰当的位置,以完成场地、对手和来球的格式
塔情境.我们不仅感到自己的运动由所感知的条件所引起,而且知道它以这样的方式所引
起,即它限于减轻偏离某种满意的格式塔状况的意识.现在我们还可以加上这样一句:这
我打回球后将做什么.也许我曾被告知要将球拍握成与场地垂直的状态,我也许成功地这
样做了,但此时经验已将我铸成以比一个遵守规则的初学者微妙和恰当得多的行动力方式
来适应实际情形.
一个更突出的例子特使这一点更加昭然,在此例子中,身体要达到的目标对于行动者来说
不是像可以对准的某物那样可以获得.飞行教师教初学者扫视仪表盘的顺序的规则,这一
的谬误,即错误地构想了我仍自身所是的那种存在的基本本体论结构."这就使得海德格
尔听起来像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外在主义者.他好像是在宣称精神状态想过与外部世界的某
些联系而获得其意向内容.然而,正如我们将看到的,海镕格尔的观点更加激进.他要引
入一种避免全部内容观念的意向性.
我们在得以完全评估海德格尔的研究井决定他是否成功之前,不得不尽量澄清他所反对的
内容.海德格尔反对作为此方法基础的那种观点,即一个人与世界及其事物的关系必须始
终由意向内容作为中介,以致能够进行将精神与世界分离的还原.正如他所说:
"关于意向性的通常观念……错误地构建了自我导向性即意向的结构.这种错误解释源于
对意向性的错误的主观化……具有意向经验的一个主体这一观念……其本身已包含了这样
切:所发生和加于我们的是由情境及其自身结构所规定的;我们愈是让自己受其导引,即
我们在投入其中并从属于它时愈少保留自己,我们对情境的行动便愈是正当.我们发现自
己与情境交织在一起,被它所包围,的确是'全神贯注'于斯."
我们可以考虑梅洛-庞蒂关于网球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是初学者或尚未入神,他就有可能发
觉自己努力用眼睛盯着网球,使球拍与场地垂宜,正对着球打,如此等等.但他如果是一
意向性的说明预设了但却忽略了更为基本的意向性类型一—一种完全不包括意向内容的意
向性.海德格尔不想使实践活动处于首要地位;他想表明实践活动和沉思的认知都不能被
理解为自我满足的主体及其意向内容与独立的客体之间的关系.
弗勒斯达尔断定领海德格尔所反对的是关于实践的传统的表征理论.海德格尔试图打破这
一哲学传统,他集中于努力超越这些观点所预设的主体/客体之分.他在1929年的一次讲
出现在某些扰乱的场合,(2)意向性的这两种方式都预设了世界中的存在,一种海德格尔称
为原初超越约意向性形式,他把这称为主动的和缄默的意向性的可能性条件.他在出版《
存在与时间》那年的讲课中指出了这种双重的任务.
"揭示此在的存在的构成的任务首先派生出双重的任务,内在的任务是更激进地解释意向
性和超越的现象.我们由这一任务起而反对此前的所有哲学都未曾知晓的—个核心的问题
中可与被行动所作用的经验相区别.我即使在受骗时(如在被麻痹时)也可以有行动的经验
,而且我意欲导致的和以为发生的身体运动,事实上并未发生.相反,如果把电极置于我
的大脑.这也能在我并不具有行动经验的情况下引起我身体的运动.由此而可推出行动的
经验与它所引起的身体运动属于两个完全分开的领域.因此在塞尔看来.胡塞尔和海德格
个人的行动意向付诸实施的经验才引起其运动.在日常投入的适应过程中,行动的经验却
是对一个人的环境作出反应的持续的熟练活动之流的经验.这种经验的一部分是意识到,
当一个人的处境偏离身体与环境关系的最佳状态时,他的运动将使他靠近这一最佳形式,
从而减缓偏离所引起的"紧张".情境"要求"一个人的身体与环境处于正确的关系之中
尽的和令人信服的意向性说朋作辩护.因此,我将首先介绍塞尔对精神/世界分裂如何被
设想植入行动的经验的阐述,然后论述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批判.
在身体运动够格被称为行动之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行动目标的表征必须存在于
运动的全过程,而且必须对行动的形成起持续的因果作用.塞尔把目标的这种持续表征称
为"行动的意向".第二,塞尔坚持主体必须持续地经历行动意向和身体的运动之间的因
建构世界中发生作用的观点以及他对其发生方式的分析,在我看来是海德格尔对哲学的主
要贡献".
弗勒斯达尔指出:"胡塞尔在1916年来到弗莱堡之后,显然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的实践活动
是我们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他然后试图决定现象学中对实践活动的这一新兴趣
应当归功于谁.他写道:"胡塞尔有可能在这——'实践的'新方向上影响了海德格尔,
者试图实现某件事情,并且可将行动的经验定义为引起我的身体实现这一目的的经验.
这种反应无疑具有正确的成分,但也有麻烦的一面.网球手也许很想赢得一分,但他或她
正在做的看起来是经过十分精巧的处理的.例如,职业网球手学习如何冲到网前并将球打
回对手的身后,并持续这样做,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当然,正如塞尔所指出的,
精神意向论.也就是说,如何将主体/客体之分设想为建立在所有与世界有关的方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