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iO2能导电,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 H2O2易分解是因为H2O2分子间作用力弱C. 醋酸溶于水的过程,有共价键的破坏D. 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答案】C【解析】A、制造光导纤维是利用二氧化硅晶体对光的全反射,SiO2没有导电性,选项A错误;B. H2O2易分解是因为H2O2分子中化学键键能较小,易断键,分子间作用力只能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B错误;C、冰醋酸溶解在水中,很少一部分电离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因此有共价键的破坏,选项C正确;D、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单原子组成的分子,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选项D错误;答案选C。
选择题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沸点:HF>HCl>HBr>HI ②离子还原性:S2->Cl->Br->I-③酸性:HClO4>HBrO4>HIO4 ④金属性:K>Na>Mg>Al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 ⑥半径:O2->F->Na+>Mg2+A. ①②③B. ③④⑤⑥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①HF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其它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还原性越弱;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④根据元素周期律确定金属性的强弱;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强;⑥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①HF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其它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则沸点为HF>HI>HBr>HCl,故错误;②元素的非金属性:Cl>Br>I>S,则离子还原性:S2->I->Br->Cl-,故错误;③非金属性: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酸性:HClO4>HBrO4>HIO4,故正确;④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K>N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Na>Mg>Al,则金属性:K>Na>Mg>Al,故正确;⑤元素的非金属性:F>Cl>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故正确;⑥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半径:O2->F->Na+>Mg2+,故正确。
答案选B。
选择题下列化学用语或命名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B. NH4Cl的电子式:C. S2-的结构示意图D. 含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符号:【答案】D【解析】A、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选项A 错误;B、NH4Cl的电子式:,选项B错误;C、S2-的结构示意图,选项C错误;D. 含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符号:,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选择题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离子,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 (A-N+8) molB. (A-N+10) molC. (A-N+2) molD. (A-N+6) mol【答案】A【解析】试题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离子,质量数为A,则其质子数=A-N。
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O,所以n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答案选A。
选择题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Xm+、bYn+、cZn-和dRm-(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则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a-b=m-n;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③元素非金属性Z>R;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A. ①②③B. ②③C. ③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变为阴离子。
原子失去或获得的电子越多,其所带的电荷就越多。
根据题意可得:①a-m=b-n ,整理可得a-b=m-n,故正确;②由于这几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Xm+、bYn+是阳离子,失去的电子m>n,所以原子序数a>b;cZn-和dRm-是阴离子,得到的电子m>n,所以原子序数c>d。
阳离子的原子序数大于阴离子的原子序数。
所以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故正确;③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由于Z的原子序数大于R的原子序数,所以非金属性Z>R,故正确;④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原子序数X>Y,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X,故错误。
答案选A。
选择题下列为可逆反应A(s)+3B(g)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速率最快的是( )A. υ(A)=0.5mol·L-1·min-1B. υ(B)=0.020mol·L-1·s-1C. υ(C)=0.4mol·L-1·min-1D. υ(D)=0.015mol·L-1·s-1【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将各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B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以此可比较反应速率大小,注意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比较。
A.由于A是固体,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B. υ(B)=0.020mol·L-1·s-1;C.υ(B)=1.5υ(C)=1.5×0.4mol·L-1·min-1=0.6mol·L-1·min-1=0.01 mol·L-1·s-1;D.υ(B)=1.5υ(D)=1.5×0.015mol·L-1·s-1=0.0225mol·L-1·s-1;则反应速率最快的为D。
答案选D。
选择题下列变化符合图示的是( )①冰雪融化②KMnO4分解制O2 ③铝与氧化铁的反应④钠与水反应⑤二氧化碳与灼热的木炭反应⑥碘的升华⑦Ba(OH)2·8H2O 和NH4Cl的反应.A. ②⑥⑦B. ②⑤⑦C. ①②⑤⑥⑦D. ③④【答案】B【解析】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图示表示的是吸热反应,据此回答。
①冰雪融化吸热,是物理变化,不符合;②KMnO4分解制O2是吸热反应,符合;③铝与氧化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不符合;④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不符合;⑤二氧化碳与灼热木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符合;⑥碘的升华吸热,是物理变化,不符合;⑦Ba(OH)2•8H2O和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符合;答案选B。
选择题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液为硫酸,工作时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Pb为正极,被氧化B. 负极的质量逐渐减轻C. SO42-只向PbO2处移动D. 电解液密度不断减小【答案】D【解析】A.由总反应式可知,Pb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为原电池负极,选项A错误;B、负极电极反应式为Pb+SO42--2e-═PbSO4,负极生成硫酸铅,质量增大,选项B错误;C.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Pb移动,选项C错误.D.工作时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消耗H2SO4、生成水,电解液密度减小,选项D正确;答案选D。
选择题下列事实能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是Na2SiO3+CO2+2H2O=H4SiO4↓+Na2CO3 ②SiO2+2C Si+2CO↑③Na2CO3+SiO2Na2SiO3+CO2↑ ④CH4比SiH4稳定A. ①④B. ①②④C. 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Na2SiO3+CO2+2H2O═H4SiO4↓+Na2CO3,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可知酸性:H2CO3>H4SiO4,则C的非金属性比Si强;②SiO2+2C Si+2CO↑中,说明高温下C的还原性大于Si的还原性,不能比较C、Si的非金属性;③Na2CO3+SiO2Na2SiO3+CO2↑,为高温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④CH4比SiH4稳定,可知C的非金属性比Si强;答案为A。
选择题有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X>Z,原子序数之和为16,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其中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
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不能溶解于B中B. X元素位于═A族C. B的沸点高于C的沸点D. A和C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X与Y能形成两种化合物【答案】D【解析】根据10电子分子可围绕常见氢化物分析,根据原子序数结合原子半径,可知Z是氢、X是氧、Y是氮,A为NO,B为H2O,C为NH3,据此分析。
根据10电子分子可围绕常见氢化物分析,根据原子序数结合原子半径,可知Z是氢、X是氧、Y是氮,A为NO,B为H2O,C为NH3。
A、A为NO,B为H2O,NO难溶于水,选项A正确;B、X是氧元素,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A族,选项B正确;C、B为H2O,常温下为液态,沸点高于NH3的沸点,选项C正确;D、NO和NH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N与O形成的化合物有N2O、NO、N2O3、NO2、N2O4、N2O5,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选择题反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①增加少量②升高温度③体积不变,再通入④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⑤体积不变,再通入He⑥压强不变,再通入HeA. B. C. D.【答案】D【解析】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①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因此该反应中加入C,反应速率无变化,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②符合题意;③体积不变,再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③符合题意;④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④符合题意;⑤体积不变,说明容器为恒容状态,再通入He,组分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⑤不符合题意;⑥压强不变,再通入He,体积增大,组分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故⑥不符合题意;综上所示,选项D符合题意。
选择题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s)和B(g),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C和D的浓度比值⑤B物质的量浓度( )A. ①⑤B. ③⑤C. ②④D. ①④⑤【答案】A【解析】①因A是固体,反应过程中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容器的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变化,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②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③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④C和D是生成物,根据转化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和D的浓度比值始终保持不变;⑤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