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总管结石手术周期护理指引

胆总管结石手术周期护理指引

胆总管结石手术周期护理指南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是指位于胆总管的结石。

发病率约为胆石病的2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2:1,我国农村发病率高。

一、入院和术前准备期1.患者的常规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功能、血糖、肝肾功能、尿、便常规、乙肝、丙肝抗原抗体、巨细胞病毒等。

2)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等。

2.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食物。

三、术前准备:1.术前彻底清洁病室,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及各种用物,紫外线空气消毒早晚各一次,30分钟/次,定时开窗通风。

2.床单位用经过高压蒸气灭菌的床单、被罩铺好麻醉床,病床周围空间宽敞,有利于抢救和护理。

四.护理1.术前护理:1)按肝胆外科一般护理及全麻手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卫生整顿,术前一日理发、剪指(趾)甲、沐浴、更衣。

3)护士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及咳嗽,床上翻身及排便方法,做好术前宣教。

4)护士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对于手术存在恐惧、焦虑心理,护士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详细的解释指导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达到护患理解和信任,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2.术后护理:1)按肝胆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A.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并记录。

B.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

C.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各引流管引流液性质及量的变化。

D.术后遵医嘱及时抽血监测肝功能变化。

3)维持各种引流管效能术后引流管分别标识,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堵塞及脱落,每1〜2小时挤压一次,避免逆行感染。

4)加强营养,促进康复术后禁食,静脉补充营养,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

肝功能差的病人进适量蛋白饮食。

5)T管引流的护理A.妥善固定:术后除用缝线将T管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固定于腹壁皮肤。

但不可固定于床上,以防因翻身、活动、搬动时牵拉而脱出。

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避免将T管拔出。

B.保持有效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予以挤捏,保持引流通畅。

若术后1周内发现阻塞,可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

1周后,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低压冲洗。

C.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正常成人每日的胆汁分泌量为 800〜1200m1,呈黄色或黄绿色,清亮无沉渣。

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每日200ml左右。

术后1〜2天胆汁呈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呈黄色。

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则可能有受压、扭曲、折叠、阻塞或脱出。

应立即检查,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若流量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

D.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长期带T管者,应定期冲洗,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

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以75%酒精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行丁管造影后,应立即接好引流管进行引流,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

E.拔管:一般在术后2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清亮,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时,可考虑拔管。

拔管前引流管应开放2〜3日,使造影剂完全排出。

拔除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日可自行闭合。

6)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6)出血的观察及护理A.严格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腹痛情况。

B.观察腹腔引流管、T管引流液的变化,一旦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应立即通知医师,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C.观察病人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有无四肢发凉、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D.做好解释,关心、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紧张情绪,并嘱其安静,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呕吐物。

E.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F.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及时输入药物和新鲜血,维持病人有效循环血量。

G.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和神志改变。

H.准备行介入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病人,做好术前准备。

7)胆屡的护理A.妥善固定引流管,保留适当的长度以利翻身,防止牵扯引流管导致胆汁外漏。

B.按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

保证屡口引流通畅,防止胆汁性腹膜炎。

C.观察腹部置管处有否胆汁流出或病人有无腹痛、发热等感染症状。

D.注意更换置管处渗湿的敷料,并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周围皮肤。

E.胆汁外渗多时,可给予引流口处持续负压吸引,以保持皮肤干燥。

F.加强营养,可经胃肠道或静脉补充。

G.如需行手术治疗,应做好术前准备。

8)基础护理:a.患者回病房后神志清醒,可床上翻身活动,护士应鼓励患者活动四肢,协助翻身,保持舒适卧位,以放松全身肌肉、促进肠蠕动的恢复,防止下肢血栓的形成。

b.雾化吸入2次/日,协助患者叩背排痰,防止肺部感染。

c.做好晨晚间护理,每日早晚刷牙,三餐后用漱口液含漱2 —3分钟,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d.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渣,有污物及时更换。

9)稳定情绪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对待疾病和预后,给予心理上开导,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尽量满足其要求,鼓励其主动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胆总管结石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指南一、入院和术前准备期1.术前检查的内容和目的意义(1)影像学检查,如B型超声、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心电图检查:检查心率和心律,评估手术安全(3)胸片:为常规术前检查,以了解呼吸系统状况,评估手术安全性,并为术后预防肺部并发症做准备。

(4)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清四项、凝血功能和血型,为常规术前检查,了解有无心、肝、肾、肺、凝血功能,排除异常疾病,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5)尿便常规:了解泌尿和消化系统情况。

2.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食物。

3.术前饮食的要求和目的意义。

术前一日中午照常进餐,12:00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目的是防止患者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大便排出,增加手术污染的机会,还可防止术后发生腹胀。

晚餐应吃宜消化的软食,不吃肉类和青菜。

晚22:00以后禁食,术前4〜6 个小时禁水,以防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呕吐而引起窒息。

4.术前准备的内容和目的意义:1)皮肤的准备:保持术区清洁,利于手术。

2)胃肠道准备:同术前饮食的要求和目的意义。

3)控制感染:术前一日遵医嘱给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树立良好心态: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5)手术物品的准备:包括(1)腹带一条:如用以术后保护切口。

(2)一次性大尿布数包和白色大浴巾一条:防止术区渗液浸湿床单。

(3)氧气雾化吸入器一个:术后雾化吸入用,以湿化痰液、促进排痰,防止肺部并发症。

(4)女病人准备便盆一个:用于术后会阴冲洗,保持会阴部清洁。

6)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床上翻身、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7)术前晚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定5mg片口服促进睡眠。

二、术后各种不适症状的原因及应对方法:1.各种症状的原因及应对方法:(1)疼痛:手术切口所致,可使用持续镇痛泵,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2)腹胀:术后肠蠕动未恢复前可致腹胀,可指导患者多活动,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行胃肠减压。

(3)发热:一般在术后3日内,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为术后吸收热,不必紧张。

(4)恶心呕吐:有可能是患者对术中麻醉剂敏感而产生的胃肠道症状。

必要时报告医生给予止吐剂。

(5)便秘:指导患者多活动,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者给予灌肠。

2.饮食指导:患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饮水、进半流质饮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先吃米汤,然后慢慢过渡到粥、软饭等,每餐六七分饱,避免油腻。

三、出院指导1)指导病人选择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油腻食物及饱餐。

肥胖者应适当减肥,糖尿病者因遵医嘱坚持药物和饮食治疗,养成良好的工作、休息和饮食规律,避免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

2)避免疲劳,增强抗病能力。

3)向带T管出院的病人解释T管的重要性,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止引流管受压;沐浴时采用淋浴,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处,以防增加感染的机会。

日常生活中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以免牵拉T 管而导致脱出。

在T管上标明记号,以便观察其是否脱出。

引流管口每日换药1 次,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若敷料渗湿,应立即更换。

每日在同一时间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形状。

若发现引流液异常或身体不适等,因及时就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