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2022年化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新教材2022年化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化 学 (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1~1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答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的0分。

1.下列我国古代发明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 .铜的冶炼B .粮食酿醋C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D .火药的发明与使用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A .铜的冶炼是化合态铜元素转变为游离态,属于化学变化,A 不符合;B .粮食酿醋过程中淀粉水解变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 不符合;班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C.打磨磁石制指南针,是物质形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D.火药成分是木炭、硫磺和硝石,使用时爆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D不符合。

2.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2HCl===H2↑+FeCl2B.2FeCl2+Cl2===2FeCl3ΔC.CaO+H2O===Ca(OH)2D.2Fe(OH)3Fe2O3+3H2O【答案】B【解析】A.该反应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由于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C.该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3.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食盐C.干冰、铁、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答案】A【解析】A.烧碱、液态氧、碘酒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A符合题意;B.生石灰、白磷、食盐按混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B与题意不符;C.干冰、铁、氯化氢按化合物、单质、化合物顺序排列,C与题意不符;D.空气、氮气、胆矾按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顺序排列,D与题意不符。

4.下列现象或者性质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同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墨水时,容易发生堵塞现象B.江河入海口,容易形成沙洲C.医学上治疗肾衰竭等疾病时,血液的净化手段利用血液透析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答案】D【解析】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没有形成胶体,与胶体性质无关,故选D。

5.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硫酸应属于①酸②能导电的纯净物③含氧酸④混合物⑤化合物⑥二元酸⑦强电解质A.①②③④⑦B.①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⑥⑦D.②③⑤⑥⑦【答案】B【解析】①硫酸的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从性质分类属于酸,①正确;②硫酸由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④错误、⑤正确,且纯净的硫酸中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②错误;③硫酸由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含氧酸,③正确;⑥1mol硫酸可电离出2mol氢离子属于二元酸,⑥正确;⑦硫酸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⑦正确;综上所述可知,①③⑤⑥⑦正确。

6.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的是A.石油的加热炼制B.食物的腐烂C.农家肥的腐熟D.动植物的呼吸【答案】A【解析】A.石油在加热,沸点低的物质会受热气化、经冷凝后分离出来,继续升温,沸点较高的物质继续受热气化、经冷凝后分离出来。

没有新物质生产,属于物理变化;B.食物的腐烂有新物质生产,属于化学变化;C.农家肥的腐熟有新物质生产,属于化学变化;D.动植物的呼吸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产,属于化学变化。

7.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KOH、熔融NaCl、熔融Na2OC.稀H2SO4、NaOH溶液、稀HNO3D.食盐水、石灰水、铜【答案】B【解析】A.醋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B.熔融KOH、熔融NaCl、熔融Na2O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都能够导电;由于都是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因此三种物质都属于电解质,B符合题意;C .稀H 2SO 4、NaOH 溶液、稀HNO 3都是混合物,因此都不属于电解质,C 不符合题意;D .食盐水、石灰水都是混合物,因此都不是电解质;铜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D 不符合题意。

8.某无色透明溶液,在酸性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 +、K +、OH -、Cl -B .K +、MnO 4-、NO 、Fe 2+C .Mg 2+、Cl -、NH 、SOD .Na +、SO 、HCO 、C1-【答案】C【解析】A .酸性环境下OH -不能存在,故A 错误;B .酸性环境下MnO 4-和NO 都有氧化性,都能与Fe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 错误;C .酸性环境下Mg 2+、Cl -、NH 、SO 都不能反应,可以存在,故C 正确;D .酸性环境下HCO 能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不能存在,故D 错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②提纯Fe(OH)3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过滤③明矾能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与水作用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④在制备Fe(OH)3胶体实验中,可以长时间加热⑤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溶解形成棕黄色溶液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答案】B【解析】①“卤水点豆腐”是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而发生聚沉,“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是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的胶体发生聚成,因此①正确;②提纯Fe(OH)3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渗析,因此②错误;③明矾能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与水作用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因此③正确;④在制备Fe(OH)3胶体实验中,如果长时间加热,则胶体会发生聚沉,因此④错误;⑤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胶体发生聚沉,先有红褐色3-4+24-24--33-4+24--3沉淀生成,再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后来沉淀溶解形成棕黄色溶液,因此⑤正确;即有3个正确。

10.如图所示,将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的袋子中,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Na +和Cl -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重复几次,可以得到纯净的淀粉胶体,该方法称为渗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粒子直径小于1nm(10-9m)的分子和离子能通过半透膜B .淀粉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 之间C .渗析法可以用来提纯胶体D .用滤纸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 【答案】D【解析】由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Na +和Cl -能通过半透膜,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直径小于1nm 的分子或离子能通过半透膜,直径在1nm~100nm 之间的粒子(即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

A .溶液中粒子能透过半透膜,粒子直径小于1nm(10-9m)的分子和离子能通过半透膜,故A 正确;B .淀粉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直径在1nm~100nm 之间,故B 正确;C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用半透膜能将小分子或离子与胶体分离,可以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故C 正确;D .滤纸的空隙较大,当粒子直径大于100nm 时,不能通过滤纸,胶体和溶液的粒子都能通过滤纸,故D 错误。

11.下列关于离子或物质的鉴别,判断正确的是A .加入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SO存在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C .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有CO 存在D .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固体试样中不含NH24-23-4+【答案】BC【解析】A .加入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时,可确定有SO ,也可能含有Ag +,A 错误;B .还可以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就显示碱性,比如碳酸钠等,B 正确;C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溶液可能含有CO 、HCO 、SO 、HSO 等,C 正确;D .氨气易溶于水,如生成氨气,一般用浓溶液且进行加热,则不能证明该固体试样中不含NH ,D 错误。

12.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的评价不合理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D【解析】A .H 2SO 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2H ++ SO +Ba 2++2OH -===BaSO 4↓+2H 2O ,故A 正确;B .向碳酸镁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MgCO 3+2H +===CO 2↑+H 2O+Mg 2+,故B 正确;C .是制备Fe(OH)3胶体,不能有24-23-3-23-3-4+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