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5篇)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5篇)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反思本课的教学工作!尽管有一些收获,但也存在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导方面,由于课堂读书时间长,写字知道没有进行,而是放在第三节写字课指导。

以后我会更加合理安排时间,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句子、诗,欣赏画面,品读词句,背诵积累,实践体验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一些体会: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给孩子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

1、教师引述: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画,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 (《语文园地二》习作要求: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把它按一定顺序写下来)2、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色的几幅图画,选一幅图画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说一说,然后生生评价。

3、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画,师生评价。

因为是学生自己作品,这本身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

我从唤起学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学生情感需要入手,让学生容易走近文本,愿意走近文本,接受美的感染,为整节课铺设一个“美的基调。

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

二、走进教材,超越教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改反复强调:“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高明的教师,在于能通过教材上例子,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

在生活中,学生无时无地不在运用语文,学习语文。

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用联系的观念来处理教学,教学必然由单元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浅薄走向厚重。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开放性、选择性、适应性的特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

根据学生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大语文观、大课堂观和新教材观,把语文教学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断语文教学的生活地联系,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材成为心中的活教材,这就是我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正确处理教材,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思考。

三、关注语言积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把同学们的思路从山野引向人们,从丰收的景象引向丰收的原因,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读一读,想一想,你与你的学生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还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你们怎么为秋天的图画增光添彩?《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2这是“市小学特级、骨干教师网上直播教学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时,周老师执教的一堂语文课。

能与那么多的专家、老师一同交流、一同碰撞、一同互动,是我的一种荣誉;能有机会领略执教老师的风采是一种享受;能幸运地聆听到几位特级教师的点评,更是一种学习。

周小平老师执教的《秋天的图画》这一课,如同闷热夏季中吹来的丝丝凉风;如同在秋季里我们品尝着一个个鲜美的果实。

从周老师的课中我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语文课堂中的“实、活、趣”。

一、实1、抓重点,从学情出发,争取把生字读通、读准:在本课中,有个生字“梁”比较特殊,它单个时读原声;可是组成词语“高梁”时,它就要读轻声。

周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这个语言特色,让孩子们体会到拼音的变化,扎实地掌握了它正确的读法。

2、在“合作学习”中识字,让每个孩子都实实在在地投入学习: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接着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检查读,读的好的夸一夸同桌,读不好的帮一帮同桌。

你看,这是多么富有人性化的的引导呀!每个孩子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都积极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这使每位学生都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

3、“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课堂上,我们时时可以感觉到周老师的目光刻刻关注着每个孩子,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到她爱的阳光。

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当周老师悄悄地走到一个孩子面前时,她弯下腰在孩子耳边轻轻地耳语时,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股浓浓的爱,一股对生命的关爱。

其实我们知道周老师的原意是想让这个学生推荐一名他认为在平时学生中比较有困难的孩子,从而了解底线孩子的学情,但它“雁过无痕”,非但没有让被检测到的学生觉得是一种自卑,反而感觉是一种荣耀。

因为周老师说“哪位被他推荐到的孩子可是非常光荣的,请你自信地站起来读一读。

”一位优秀老师的风采尽在于此,一种高深的教学艺术尽在于此!让我们不禁感慨“教育是一首诗,一首立体的诗”,周老师的教学不仅关注到孩子的现在,更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关注到孩子的未来。

对孩子自尊的呵护,尤为可贵!比起某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请你推荐我们班中几位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来读读”,实在是要高妙许多。

4、写字教学扎实而有效:识字写字是我们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积极倡导要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但具体实践起来,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

今天听了周老师的这部分教学后,让我们顿有所悟。

你看,周老师她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时,大胆地把写字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了学生,完全地信任学生,让学生得到了满足。

先让学生去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再请他们当当小老师来教教老师在写时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来做老师的老师,学生的兴致就来了,优越感油然而生,兴趣便随之而来。

接着等老师放手让学生写字时,老师又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如此重锤敲击,不禁让我们想起“习惯比知识更重要”这响当当地呼唤。

二、活我们说一堂好的课不仅学生要有活力,教师要有活力,而且整个课堂流程更是要充满活力。

以读为主,用读来激活课堂,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升华,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读形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趣1、情趣一:情境创设,富有创意。

本课中周老师充分利用了“学习伙伴”这一角色,来搭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和孩子们共同学习。

课伊始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老师卖了个关子,这礼物其实就是本堂课要学习的第一句话。

但是如此巧妙地一呈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大不一样了。

第二次出现刚好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点句中的秘密,这可是教学的重、难点。

但经“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便使学生觉得更有意思更可亲了!2、情趣二:周老师巧妙地将课文中的第二句排成四行,引导学生去发现句式的特点。

如此创造性地重组教材,排成四行以诗的形式出现,更容易让学生去发现,更容易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去理解去感受,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了最动人的音符,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孤独。

一堂课听下来,周老师那扎实的功底、精彩的设计、真实的情感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触动着我。

听着听着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可能是旁观者清吧?我想也来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如果课堂上当学生发现我们小朋友的脸颊红红的就像一个个红苹果时,如果老师能及时捕捉到这个教学讯息,顺势一引:是呀,你还发现哪些地方也像这样说什么像什么了吗?可能就不会造成课堂上一时的“凌乱”现象。

我想,精准、恰当的点拨不正是孩子们开启智慧的“魔法石”吗?课堂是个大熔炉,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勇敢地让自己融入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地在这个大熔炉中锤炼自己、锻造精彩吧!《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3设计理念:《秋天的图画》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贴画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

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吗?”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

并且以“梨树、苹果树、高粱、稻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为句式,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体会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难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这是重点句,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喻句的形式,并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秋天诗歌丰收的季节,是本课的难点: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贴画音乐磁带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吗!秋天来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画得可美啦!小朋友想不想欣赏?在音乐声中贴上图画。

画上有什么?(用句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这幅图画,还把这幅美丽的图画写成一段美美的话,打开课本读给大家听。

2、生自由读要想读好这段话,首先要把每个字读对,每个句子读通顺,不会念或难念的字,圈出来。

3、交流学习情况(1)读生字卡(2)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你觉得哪一句最难。

(3)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句,自己用朗读来展示。

三、研读课文1、秋天的图画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秋天很美?(看看图,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2、交流讨论,朗读中感悟小朋友对秋天的喜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1)屏幕出示。

梨树——灯笼A、你看到了什么?梨树上长满了许多金黄色的梨,远远看去好像许多小灯笼挂在枝头。

B、谁把这美丽的景色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为什么要把“金黄”一词读得特别好?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是不是也想高兴地招呼大家一起来欣赏?在前面加上两句“秋天来啦”在读一读,感觉怎么样?怎样读更能表达高兴、兴奋的心情?(金黄的梨头像一盏盏灯笼,多么美呀!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屏幕显示:苹果——脸颊A一个个苹果像什么?多像小朋友的脸蛋呀!摸摸自己的脸颊,圆圆的、红通通的、笑眯眯的、真是太可爱了!B让我们一起带着微笑,捧起红红的脸颊,读读这句话。

(同桌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读。

)(3)屏幕显示:稻海——波<《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4《秋天的图画》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潜力。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到达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实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构成真实的情感,再出示图,使枯燥的语句更加形象,学生乐学、爱学。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读的情境,重视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

二、注重识字写字教学我还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