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及其前景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20111070139 李斌摘要: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在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观光旅游、促进情谊交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主要讲述云南花卉产业现状的优势劣势,并设计云南花卉产业未来所应该前行的道路。
关键词:云南、花卉产业、现状、前景花卉不仅是构成现代环境不可缺少的特殊媒介物,而且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社会品位和思想素质的重要载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花卉业既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新的兴产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花卉业作为一种高效农业产业,在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以下主要讲述云南花卉产业现状的优势劣势,并设计云南花卉产业未来所应该前行的道路。
1.云南花卉产业的现状1.1概述:云南自九十年代初进行商品花卉开发至今,花卉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
1999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5935亩,90%以上的产品销往全国37个大中城市,拥有全国40%左右的鲜切花市场,并开始规模化进入东南亚、东亚市场,已形成以温带鲜切花生产为龙头,以昆明为中心,向各地扩散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云南鲜切花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自控温室大棚;初步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拥有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市和一些自发性的花卉交易市场,如昆明尚义街鲜花批发市场、宜良端午节花市等。
全省共有花卉生产企业283家,其中鲜切花生产企业79家,约10000户农户从事花卉生产。
1.2 优势:1.1.1 种质资源优势云南北高南低的地势,错综复杂的地形,印度洋西南季风、南太平洋东南季风及青藏高原气团的交替影响,形成了包含从热带到极地各种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拥有1 7000种高等植物,野生观赏植物有2500多种,八大名花享有盛名,还有众多的国兰野生种,是世界上观赏植物宝贵的种子基因库,这也是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资源优势。
1.1.2 气候资源优势云南省地域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具有可周年生产花卉的优势,同时在品种结构和上市时间方面调剂的余地很大。
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大的灾害性极端气候,特别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更是四季如春,十分有利于鲜切花周年种植和均衡生产,是我国少有的鲜切花生产的最适宜区,世界上主要的鲜花类在这里都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1.1.3 人力资源优势花卉是鲜活产品,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云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2002年全省乡村劳动力1990.44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750万人,占总劳动力的37.68%。
劳动力充足,加上地方特色花卉产区种植花卉史历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花技艺和经验,因此在花卉产业竞争中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
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保证了花卉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同时,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也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花卉产业,这也为云南花卉的产业化提供了条件。
加之云南省土地、人工资源廉价而丰富,构成了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的综合资源优势。
1.1.4 区位优势云南沟通着两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三大市场(中国、东南亚、南亚),具有悠久的口岸历史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陆、水、空全方位开放的口岸网络,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云南省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经贸交往的重要前沿,区位优势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云南的区位优势,给“云花”的出口提供了多条通道,也带动了我国乃至东南亚、南亚地区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
1.1.5 产业优势从1994年以来,云南省鲜切花产量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的水平,“云南鲜花”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云花在国际花卉产业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声誉,在国际花卉产业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像丽都、海宇园艺、杨月季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花卉企业。
根据云南的地理和区位特点,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昆明为主的滇中温带鲜切花生产区,以西双版纳为主的滇西南热带花卉生产区,以迪庆、丽江为主的滇西北高山花卉、球根类花卉生产区。
目前,鲜切花重点布局在昆明市的呈贡县、官渡区、嵩明县、安宁市,玉溪市的红塔区、通海县、江川县,曲靖市、楚雄州和红河州靠近昆明、交通便利、生产基础较好的县(市、区);盆花以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为重点;球根类花卉以丽江和迪庆为重点;花卉制种以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为主。
品种布局上,形成了以温带切花为主体,热带兰花、切花、观叶植物及寒带球根育种几大类别、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区域和产品布局日趋合理。
经过多年的实践,在种植、营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云南花卉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配套产业齐全的产业体系,为花卉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6 产业优势云南与缅甸、老挝、泰国、越南三国接壤或临近,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地理条件。
40余条国内外航线的开通,为花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
云南省的花卉出口量逐年增加,鲜切花出口到日本、韩国、中东、东南亚和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
在蝴蝶兰批量进入北美市场的基础上,出口北美的花卉品种、数量都有较大突破。
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市场在已有突破的情况下,正努力扩大出口量和市场占有率。
1.3 劣势1.3.1 品种单一、落后,科技含量低世界花卉消费市场目前的总体趋势是消费正由传统花卉日渐转向新优花卉。
由于我国花卉产业起步较晚,育种能力不强,导致新优品种严重匮乏。
我国花卉出口的类别主要有鲜切花、盆栽植物、观赏苗木、干花以及蝴蝶兰、康乃馨半成品和原产于我国的花卉种子,大都属于低端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种老化,无法占领国外高端产品市场。
虽然价格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利润率却很低。
以出口日本为例,我国康乃馨的出口量占日本康乃馨市场的第二位,但价格却一直徘徊在哥伦比亚产品的1/3价位,主要原因就是品种落后。
云南花卉资源十分丰富,而花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大规模商品化种植的花卉品种几乎全部靠进口。
加入WTO后,外商处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国际市场的控制,不愿把优质品种输入到专利品种很难得到保护的云南以确保其技术优势,这是制约我省花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长远看,要做大做强花卉产业,不可能再靠引进花卉品种来维持我省花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1.3.2 产业化水平低从产业化程度上看,中国花卉企业呈现“多、散、小、差”,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多,规模小,花农种植分散,管理粗放,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差。
我省花卉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大多数产品无商标,品牌几乎没有。
缺乏宏观指导,从众心理比较普遍,生产靠摸索,管理靠感觉,赚钱靠运气。
社会化服务水平差,组织化程度低。
花农从生产资料的采购到产品销售都靠自己来完成,使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益低,交易创新就更困难了。
1.3.3 花卉保鲜技术落后花卉产业发达国家可以做到边采收边消毒,然后将采收的鲜花运到采后中心处理,“保鲜”时间长。
而我省由于无法做到田间边采收边消毒,大多只作初级采用处理,未形成标准化、现代化、全程化、产业化采后处理运作模式,大大降低了我省鲜切花的保鲜度、瓶插时间、正品率及鲜花品质,也影响了出口花卉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打造国际花卉市场接轨的云南出口花卉采后处理与流通体系也势在必行。
1.3.4 物流系统落后机场不能为花卉物流的运作提供一个顺畅的平台:①机场不能提供冷藏环境,并且因为等待装机等时间的存在,花卉往往只能暴露在露天,从而对花卉的品质造成了极大操作使得一批花卉需要三次开箱及再包装,对花卉的品质影响严重。
而且各环节不能连续在白天操作,致使鲜切花必须在断根的情况下渡过两夜,徒然增加了重新插水、重新包装的环节的损害。
②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使得花卉损毁严重。
③花卉与其它一些鲜活易腐物品放置。
冷链运作极不完善。
在花卉的运输过程中,目前的大多数物流企业还不能提供冷链物流来满足花卉物流的需要,从而使得花卉在运输过程中往往是在常温的情况下进行的。
缺乏统一协调,各流程空间位置分散。
对于出口花卉,由于办理交易、熏蒸、检验检疫、报关的各部门分散于昆明市区及县区的各个地点,在空间位置上过于分散,以及各部门办事效率存在差异,使得很多时间耽误在路上,如果堵车甚至遭遇误机,造成巨大损失。
并且办理程序只能在白天上班时间进行,办事位置的分散造成了大量过夜时间的耽搁。
花卉物流系统缺乏整体性的流程优化。
对于云南目前的花卉物流系统来说,花卉的运输流程都是从生产地到斗南花卉集散中心,交易之后再运往机场,而出口花卉还要通过检验检疫和海关部门。
总体上来说,中间的环节较多,时间也较长,致使花卉物流运作的流程较繁琐。
也正是因为整体流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各环节的非连续性。
2.云南花卉产业的前景2.1 细分花卉产品,扩大产业链现代花卉业早已突破了传统种植业范畴,辐射到农药、肥料、基质、设施、设备等相关工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多行业,已由小农生产方式发展为环节相互联接、多方协同的现代产业价值链体系,因此,应培育花卉消费市场,引导消费,创新消费,帮助和鼓励企业细分市场,延伸市场,运用产业链成果,提供多级产品。
根据目前花卉产品结构和消费形式,我们可以把花卉产品细分为几大类:观赏花卉、园艺花卉、餐饮花卉、装饰花卉、礼品花卉、药用花卉、保健花卉等等。
在这些大类下,还可进一步细分。
2.2 积极开展人才培育工程,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充分利用滇中地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比较集中,技术力量雄厚,信息网络发达的有利条件,根据花卉产业发展的要求,培养专业人才,重点是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专业市场营销人才,特别是国际市场专业营销人才、科技开发人才、应用技术推广人才、信息服务专业人才以及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争取通过5~8年的时间,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建立云南花卉人才资料信息档案库,收录国内外、省内外有关花卉人才资料,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聘请国内外、省内外有经验的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组成具有把握国际、国内花卉发展潮流的花卉产业专家顾问组,定期对花卉产业提供咨询建议。
比如我省引进的花卉育种高端人才包满珠博士就“云南主要切花资源收集及品种培育”为主要研究内容,这有助于提升我省花卉领域的研发能力,所以须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
2.3 加强市场开发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一些花卉出口国家集中市场的交易,借助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的实施,推动云花产品向周边国家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