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卉出口状况
多年来,云南省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下,花卉产业在产业化、规模化、优质特色花卉研发创新能力、制度保障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增强,不仅创造了闻名于全国的“云花”品牌,而且形成了以昆明、玉溪等滇中地区种植玫瑰、康乃馨、百合等为代表的鲜切花种植区域,以大理、保山、楚雄、西双版纳、红河等州市种植山茶、兰花、杜鹃、观叶植物区域,以昭通、曲靖、迪庆、丽江等气温偏低地区的种球生产基地的产业布局。
截止2013年上半年,云南共出口的花卉达2875批次,出口金额3045.57美元。
产品远销到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地区。
云南花卉与其他省份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利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的多样性,按循环经济的原理,因地制宜地生产低成本、高效益、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各类花卉产品。
一些花卉企业在栽培上注重施用农家肥,保证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
如杨月菊有限公司拥有90多亩的玫瑰和绣球花生产设施,每年使用农家肥1, 000多立方,年产玫瑰700万支,绣球花30多万支,产值近400万元。
其产品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受到好评,商品出口率这80%以上。
而且使用农家肥既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又生产出花苞大、开花期长的优良产品。
虽然“云花”发展态势良好,但“云花”对外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着大问题。
目前,云南鲜切花10%出口到国外,全年外运量约7万吨。
“云
花”销往国外本应获得比国内市场更高的利润,但由于物流成本高,许多花卉生产出口企业常常出的越多亏损越大,血本无归。
很多分散的花卉小生产由于对各国文化传统缺乏了解,在品种选择、生产布局上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常常形成供给高潮与需求高峰期的错位。
对新品种的保护认识不足,难以提升产业总体水平,这对“云花”的顺利出口无疑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些企业在市场上盲目收购产品,没有认真经过筛选、分级、加工、包装等程序,竞相大量出口,导致花卉产品质量不稳定,出口渠道混乱。
目前云南花卉产业正面临一个大好的发展契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结合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组织好生产销售,不断解决号发展、生产、科研、销售等问题,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发优质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花卉种植条件。
做好保鲜和物流环节运用冷链运输技术。
注重人才培养和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不断开发和巩固市场,最后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样才能保障云南花卉出口不但是量的提升、也达到品质、声誉的提升,保障“云花“对外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鲜切花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