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按要求执行从产品的领料生产至产品包装的完成的品质检验作业,产品 的状态标识,生产过程中不良信息的反馈,不良品的跟踪处理,样品的制作和确认,协同生产对制程不良问题的改善等;
3.2仓库负责半成品、成品的入库点收作业及分类整理作业等;
3.3技术部负责生产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3.4计划部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安排,通知及跟进等;
7相关文件:
《产品包装指引》
《成品外包装质量通用标准》
《不合格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8附件:
无
9记录表单:
《制程巡检记录表》
《制程首检记录表》
《生产制程异常申请处理单》
《品质异常联络单》
《成品入库检验单》
《产品取样单》
10实施:
无
5.7制程品质异常处理
5.7.1作业人员或测试人员及检验员发现产品不合格,应依据检验规范的规定予以标识区分或移离生产线。如属于致命缺陷情况下,及时反馈并出具《生产制程异常申请处理单》。
5.7.2当生产过程中出现批量性或不良率偏高时,应依据《不合格控制程序》,发出《生产制程异常申请处理单》给相关责任单位,并要求在期限内处理完毕。
5.4 制程检验员测净含量时,分三个不同时间段取样,每次10个,做好记录。净含量标示为ml的,根据产品密度转化为克数,称重检测。
5.5 生产完成后,生产部填写《成品入库检验单》,给到制程检验员。检验员依据单上对应内容展开检验,并将结果填在单上。
5.6制程检验员填写《产品取样单》给到生产部,每批次产品取样2个,送品管文员登记保管。
5.7.3《生产制程异常申请处理单》发出人,应主动跟踪验证处理情形与处理结果,并将异常处理结果归档,以作为质量反馈与分析改善的资料;
5.7.4如需要返工时,应依据«不合格控制程序»的规定办理,返工后的产品应再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5.8制程检验操作作业流程如下
6 关键控制点(CP):)
6.1 根据样板、《产品包装指引》、《成品外包装质量通用标准》、设计稿、生产订单等信息,确认首件是否合格。
文 件 修 改 页
状态
更 改 内 容
日 期
现行有效
内容部分有变动
2014年10月1日
编写人:日 期:
审核人:日 期:
批准人:日 期:
持有人:发放编号:
1 目的:
规范工作流程,为制程检验和制程的异常处理提供依据,确保不良品不流入下一道工序,从而保证品质;
2.适用范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从产品领料生产至产品包装完成各工序的检验工作;
3.5生产部负责组织产品生产,首件的制作及送检,完工品的送检,不良品的隔离/返修处理等;
4.定义:
无
5.内容:5.1生产部门按照板制作首件产品,并送给IPQC确认。
5.2制程检验员核对产品信息,样板(包装样板由品管部签样,内料样板由技术部签样)与产品核对,查看生产订单,依据《成品外包装质量通用标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颜色、香味、净重、外观、配套性、密封性、喷码内容格式、贴标位置和相关功能检测等。检查合格后生产部方可继续生产,检查结果记录于«制程首检记录表»上。首检一般要求15分钟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5.3正常生产开始后,制程检验员每1小时巡检1次,每次抽检数量不低于20个,特殊情况下可多抽查,检验内容依各工序要求,包括颜色、香味、净重、外观、配套性、密封性、喷码内容格式、贴标位置等,有些工序如压粉,还需做跌落测试(胭脂、粉块从50cm高度自由下落,眉粉、眼影从80cm高度自由下落,粉块无裂开和破碎现象。),粉类和膏体还需做涂抹测试。检验结果记录于«制程巡检记录表»上,并做相应的状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