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
格律诗根据声律上追求的不同一类应是普通的律体,另一类当是“前格律诗”永明体,又称齐梁体、拗体。
普通律体讲究粘对,尽量使用律句,确因表达需要出现拗句原则上要进行相“救”,而拗体则讲究不粘,讲究不对,尽量使用拗句。
因次,区别普律与拗体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看是否粘对。
粘与不粘,对与不对,代表作者不同的追求。
下面就普通律体的平仄声律要求作如下说明:
一、句内要平仄相间
句内平仄相间,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这也就决定着句子的意义结构和节奏结构。
例如七言句的平仄相间,前四个字要每两个字为一个单位,后三个字可分为5与67相间或56与7相间,在拗句中后三字也可单字相间。
说具体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身无彩凤双飞翼轻烟散入五侯家
但是在具体写作中,也不要求我们像这样按标准格律来写,我们可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理论(当然这说话不是绝对的,有道理,但说来有毛病)来进行常用格律模式的创作。
如: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可怜九月初三夜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联内平仄相对
即要求每联内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对。
亦即相反。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是实际中一三五不论的情况下,只要做到二、四、六分明即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反。
如果二四六平仄不相反即为“失对”。
“失对”是大毛病,不能违反。
如:郎在溪西妾岸东诗中二四六几字平仄一定是相反的。
双眸寄恨托溪风
平仄不相反的一定是永明体(拗体)
如:昔时无偶去仄平平仄仄(“昔”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
今春犹独归平平平仄平(“独”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此句是拗句。
三、联间平仄要相粘
即联间相邻句子之间二四六字平仄要相同。
如:五绝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第二句与第三句二四字都是相同的平仄,这句相粘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失粘”也是个大毛病,在普通格律中是不允许的,在拗体中可以。
例:普通格律体:拗体:
秦时明月汉时关,良人的的有奇才,
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四六相粘何事年年被放回。
失粘
但使龙城飞将在,如今妾面羞君面,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君到来时近夜来。
四、脚分明
每句最后一字为“脚”,押韵句的“脚”称为“韵脚”,不押韵的“脚”称为“白脚”。
韵脚的平仄都必须相同(一般我们的韵脚都是平,所谓仄是指现在有人改革,推平及仄,出现了仄韵格,此不讲,以后再说)绝对不允许平仄通押。
白脚也不能用韵否则就是“踩脚”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五、拗句可在普通律诗中单独使用
如:山外青山楼外楼,⊙仄平平平仄平这就是一个拗体的单独使用。
西湖歌舞几时休?⊙平⊙仄仄平平
二四六字是相对的,所以符合以上要求。
没有错误。
失对的也有单独使用拗句的,但通常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顶格式用于倒数第二句。
如:黄花无主为谁容?
冷落疏篱曲径中。
尽把金钱买脂粉,这是个拗句,与下句失对,与上句失粘。
一生颜色付西风!
理论上说:拗句是可单独使用的,前人有很多范例可做佐证。
但是用多了就是拗体。
所以掌握一些拗体是为了便于表达,不是故意去追求,我们通常还是应该追求普通格律的。
万不得已才用拗句。
这点应该明确。
特别说明:我个人在使用拗句的时候,喜欢遵循“相对”和“相粘”的要求,如出现“失对”“失粘”,尽量把它进行多重相救,以期达到“相对”“相粘”的要求。
偷懒的时候就不管那么多了,直接用拗句理论来支持自己,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