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工商管理学名著提要》读书笔记一、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丹尼尔·A·雷恩是美国管理学家和管理思想史学家,《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通过考察管理思想的背景、概念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描述管理思想从最初非正式的时代直到当今社会的演变。
为此,本书概要地叙述了管理思想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并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趋势和活动,此外还说明了占主流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价值及体系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全书分为4大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
(一)早期管理思想工业革命以前,人们通过有组织的努力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使管理作为一种活动开始兴起,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形成产生了对军事、家庭、教会和国家的管理职能的狭隘的看法,文化的新生为工业化创造了先决条件。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工厂制度和管理的问题,并且形成了两大派别:以欧文为代表的注重人的问题和以巴比奇、迪潘、蒙哥马利和尤尔的注重组织和方法。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工业革命是以普尔的承认人的问题和以麦卡勒姆、普尔的注重组织和方法为代表。
内战后,工业开始发展,制度化管理的实行拉开了走向科学管理的序幕。
(二)科学管理时代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系统化的关注日益增强,泰罗率先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巴思、库克、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埃墨等人提出要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工人个人情况的关注,并且这种理论在学术界、企业和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管理向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
同时,法约尔和韦伯未被认可的工作也使得管理向管理和组织机构理论的方向发展。
明斯特贝格的工业心理学,以及改善企业条件、福利运动推动了人事管理的发展,在社会学伦理和工业社会学的前身和早期研究的基础上,共同促进了管理学向行为研究和霍桑试验方向发展。
(三)社会人时代在早期的行为科学家和修正主义者思想的基础下产生了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成员心理测试,团结力学,社会激励,参与领导等一系列理论的发展,使得管理学向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发展。
福利特的理论、霍桑试验产生的人际关系学说推动了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发展,揭示了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融合在一起的重要性,推动了管理学向组织理论发展。
同时,科学管理理论的正式组织,穆尼和赖利,巴纳德,西蒙的管理行为理论等也促使管理学向组织理论发展。
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戴维斯的理论,推动了管理学向管理过程理论的发展,此外,法约尔、久利克、斯托尔的理论也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现代在这个阶段,管理学出现了四种发展形式:○1系统管理——科学管理——生产管理——生产/运筹管理——计算机技术;CAD/CAM/CIM;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早期科学方法——科学管理——运筹学研究的开始——生产/运筹管理——计算机技术;CAD/CAM/CIM;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2早期人道主义——早期行为研究——人际关系与社会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自我实现;,目标设置;团队工作设计。
○3重新发现法约尔——戈登、豪厄和皮尔逊的报告——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者工作的研究及其他研究——再访管理理论丛林。
○4韦伯和正式组织理论——作为社会技术系统的组织——组织与环境;休戚相关者;等级扁平化。
二、彼得·F·德鲁克《公司的概念》彼得·F·德鲁克是一个精于企业战略和政策的学者、教授和咨询专家。
他的著作颇丰,其著作涉及工业社会的本质、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变革等多个方面,见解独到而精辟,每一部著作都为管理学树立了里程碑,同时也奠定了他“当代世界最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的地位。
本书是一本有关组织、管理和工业社会的书,该书首先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角度而非经济学的角度对公司进行研究。
它把组织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把对组织的研究确立为一门科学。
该书是一本关于通用汽车公司的书,但是书中提出的问题、疑问和机会同样适用于大型组织,无论是工商企业还是非赢利性组织。
该书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对现代组织的结构、政策及其涉及的社会人文问题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
全文分为四章:一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人的组织;社会机构;工业社会的经济政策。
(一)一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在美国,实行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正常运作对美国的国内稳定和世界和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美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取决于美国能否成功、稳定而且充满信心地“在一国范围内实现资本主义”,在一国范围内实现资本主义并不排除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或者控制,但是政府的功能只是在于为企业设立运行的体制,而不是管理企业。
大企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组织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特有的,而是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书通过对美国的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其成就、潜力。
问题和风险的研究,得出一些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有用的理论。
(二)人的组织公司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组织,公司的正常运转取决于它能否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领导的问题,基本政策问题以及运行和决策的标准问题。
本章主要讨论了分权问题,涉及到分权的目的,分权的好处,分权的运行机制等。
本章还指出,尽管分权有着种种的益处,但是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典范,通用汽车公司没有把分权理念视为最高领导层得组织手段,而是把它看做企业组织的一般原则。
同时引发了分权管理和集权管理哪个更有效,也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否和自由企业制度同样有效的问题的讨论。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了解到对于一个机构而言,培养领导人的能力远比低成本、有效地生产产品的能力更重要,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缺乏的正是持续、自发地提供和培养经济领导的主要手段。
(三)社会机构社会、经济的工程问题会对组织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基本上可以得到客观论证,然而在政治信仰、愿望和价值观的领域中,不仅存在方法和手段的差异,更有社会目标的分歧。
本章从美国的信仰开始,揭示了一个道理:大型公司要成为美国的代表性机构,就必须实现美国社会的基本承诺和信仰。
它必须让个人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行为权利和公平均等的机会。
通过对工头、工人、工资、工资率、年薪等的阐述,得出结论:在工业社会中实现机会均等以及唤醒工人的公民意识符合大公司的根本利益。
当公司成功地唤醒工人的公民意识后,它所能收获的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也不是成本会计能够计算的。
(四)工业社会的经济政策工业社会与经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必须要求公司能履行特殊的经济功能。
本章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它们的依存关系:首先,讨论了社会稳定的要求与大公司的结构要求有何要求;其次,在公司的准则、机构效率的尺度、赢利与经济效率的社会准则、最低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之间存在着两两相关关系;最后,以盈利为动机,以不受政治因素左右的公司为基石,以竞争为管制的自由企业制度,能否满足社会稳步扩大就业的需求。
三、彼得·F·德鲁克《管理实践》本书是德鲁克与1954年完成发表的,在此之前,西方管理界已经拥有了进行成功的管理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
然而在领导人的知识和工作实践与普通人的知识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本书的出发点,就是缩小能做的事和正在做的事之间的差距,缩小管理部门的领导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
本书并不涉及技术,是根据作者多年与管理人士的共事经历,不仅为企业的身居要职的人士提供了考察他们自己的工作和业绩以及如何提升业绩和工作效率的一个指导,而且也给年轻的管理人员从知识、工作实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指导。
本书分为5个部分来总结管理实践。
(一)导论管理的性质管理是每个企业中的推动因素,管理人员是每个企业中富有活力的赋予企业生机的因素。
企业管理的效能、完善和运作将对美国和自由世界都有决定的意义。
随着“自动化”产业革命的升级,新技术不但不会使管理人员成为多余之人,也不会以一般的技术人员取代他们,相反,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极大地扩展管理的领域。
(二)企业的管理阐述了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企业的目的是造就顾客而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任何企业都有两种职能:营销和创新。
企业经营的业务是什么,这不是由生产者决定的而是应该由顾客来决定。
企业目标的制定对企业的生存和兴旺有着直接的和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一般考虑八个因素: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实物和金融资源、利润、管理人员的表现和培养、工人的表现和态度、公共责任感。
管理部门必须始终预测未来,从而摆脱对商业周期的依赖,任何一项管理决策必须包括应付变化,适应挑战和抢救财产的预先采取的措施。
真正的保障是明日的管理人员,所以对管理人员的系统的培训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对于不同的生产能力企业要求有不同的生产体系,企业管理要求负责生产的人知道哪些生产体系是合适的,并且坚持不懈地,最大限度地实行这一生产体系的原则。
管理层必须知道个中生产体系对管理层的能力和运作的要求是什么。
(三)管理人员的管理管理人员的目标应该强调协作和集体的成就,这些目标必须高于企业的总目标。
在每个管理人员的目标中应该明确规定他在实现公司的各个业务领域的目标中应做出的贡献。
因此,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应运而生。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是能使管理人员控制自己的表现,自我控制则意味着一种更加强大的动力,追求卓越而不是仅仅过得去。
通过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将个人目标和公共的利益相互协调,建立起协作关系。
管理人员的培养,应该是培养与明日的任务相匹配的管理人员,而不是与昨日的任务相匹配的管理人员。
(四)管理的组织结构组织机构是实现企业经营目的和企业业绩的手段,良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企业的正常运作。
分析企业组织不能以讨论企业结构为起点,而必须对企业作分析,主要有三种分析方法:活动分析,决策分析,关系分析。
组织机构的建立要考虑几个因素:它必须是为实现企业绩效而设置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应该含有尽可能少的管理层次,形成尽可能短的指挥链;组织机构必须使培训和考察明日的高层管理人员成为可能。
(五)对工人和工作的管理工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在于人的“发展”不是由某些作用于其他的东西促成的,而是取决于自己的成长。
真正能起到激励作用的是员工的责任心。
企业需要有责任心的员工,也需要帮助工人来加强责任心。
一般有四种方法:安排工作要谨慎;必须制订较高的绩效标准;向工人提供自我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且让工人及时了解情况,进行自我控制、检查。
(六)当一名经理意味着什么经理有两项具体任务:第一,要造就出一个真正的集体,这个集体的工作成效要大于其他各个组成部分工作成效的总和;第二,当他采取行动或某些决策时,必须要协调好眼前和长远需要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