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河南城建学院实习报告实习类别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系别: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宀兀成时间:2013年6月28日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 综合成绩目录第一章绪言 (1)(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状况1(二)实习时间路线及人员2(三).............................................. 实习实习目的任务要求:3第二章实习地区地层概括 (5)(一)........................................................ 太古界登封群5(二).............................................................. 元古界5(三).............................................................. 古生界7(四)中生界9(五).............................................................. 新生界9第三章三大岩类 (11)(一).............................................................. 岩浆岩11(二).............................................................. 沉积岩15(三).............................................................. 变质岩15(四)................................................................ 小结19第四章地质构造 (20)(一)............................................................ 地壳运动20(二)............................................................ 地质构造21(三)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24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27)第六章其他方面 (31)(一)............................................................ 风化作用31(二)............................................................ 水的作用31第七章后记 (35)第一章绪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直接面向大自然的学科。

要 改造和利用自然,首先必须了解和认识自然。

实习的目的就是巩固和深化课堂 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 工程地质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

该次实习要求 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工程地质与 水文地质的常规工作方法、步骤,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 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 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状况登封市 的地形是一 个西高东 低,向东开 口的盆地, 东西长五十 余里,南北 宽址余km, 县城位 于盆地中北 部,海拔约 380m 盆地 北侧为嵩山山脉。

自东而西由五指岭、太室山、少室山(玉寨山)、马鞍山等 山岭组成。

太室山海拔1584m 少室山海拔1512m 群峰秃立,山势险峻,相对 高差大于1000m 属高中山地形;盆地南侧为箕山、伏牛山。

箕山海拔 1064m尚庄IBK白冋短M 建王专• rratH it 码对1!卩殖逮血餐吧山庄EJ=F 円-口总淖 $ I. .1 . 1 !\55 UB 仙常岡口翌时币中国贰图1-1实习地区交通路线图A蜿蜒起伏于颖河之南,属中山地形。

伏牛山海拔627m呈东西向横亘于箕山之北,属低山地形;盆地内部为丘陵和平原。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箕山为颖河与汝河的分水岭。

区内小溪皆汇入颖河。

该河横贯盆地中南部,谷底标高320m向东经禹县于商水与汝河汇合,最后注入淮河,属淮河水系。

气候,年平均气温10 ° C,最高40°C,最低-8 ° C,年降雨最为614- 765mm 年蒸发量平均为1259mm 月中旬降雪,次年二月融化。

经济以农业为主,地方煤炭工业有一定的规模,其它小型乡镇企业及旅游业也有发展。

区内嵩山雄伟峻峭,拔地擎天,号称中岳,古迹颇多,尤以少林寺驰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浏览胜地。

(二)实习时间路线及人员1时间:2013年6月17日---6月28日2实习路线:路线一:6月17号市区一一玉皇庙村路线二:6月18号市区一老君洞一云城一石船—嵩阳运动一中岳行宫一法王寺一峻极峰路线三:6月19号市区一唐窑村采石场一太子沟一太子沟隧道路线四:6月20号市区一嵩阳书院逍遥谷一气象站一一线天一卢崖瀑布路线五:6月21号市区一少林寺一塔林一三皇寨一少林运动图1-3实习路线图1-2中岳嵩山■白tl3实习人员:杨国洲、宋帅奇、刘恒及12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全班同学(三)实习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实习目的:是通过短期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通过嵩山地质实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在野外观察、认识、记录、描述地质现象的方法,熟练掌握地质罗盘等地址工具的使用,熟悉地形突的使用和判读知识,初步了解和分析地质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质素描图的基本方法和地质报告的写作方法。

通过嵩山地质实习,使学生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为今后的地质工作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任务:为实现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本次实习安排了以下实习内容:有老到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初布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②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三大岩石的主要岩性类型及其矿产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及鉴定标志,进一步锻炼鉴定矿物和岩石的方法,学会野外观察和描述矿物和岩石。

观察区内褶皱构造和主要断裂构造及其鉴别特征和依据,学习在野外识别断层和褶皱的方法,了解其形成作用及其对区域地层分布和矿产的控制作用。

④沿石淙河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 重点是岩溶作用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沿书院河观察河流阶地,建立地壳演化的基本概念。

⑤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以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节理、断层产状和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⑥组织学生游览地质名胜、参观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实习要求:听从老师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

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港工建筑物、工业民用建筑物以及道路和桥梁工程等,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资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每天及时完成当日的实习日志,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并提交简要地质条件的分析报告,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章实习地区地层概括本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

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一)太古界登封群出露于登封市君召以北等地,为本区最古老的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层。

1、石牌河组:主要为灰绿、灰黄色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厚度大于256m岩石遭受强烈混合岩化。

有多期基性-中酸性岩浆侵入。

其中变闪长岩年龄值为29.86-30.6亿年。

本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夹中酸性火山岩及少量沉积岩。

2、郭家窑组:主要为黄褐、暗绿色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夹斜长角闪片麻岩、变粒岩和磁铁石英岩薄层或透镜体。

上部夹少量云英片岩。

厚857m本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和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及沉积岩。

3、老羊沟组:底部为一层不稳定的长石石英岩,下部为云英片岩、云母片岩夹斜长角闪片岩及少量磁铁石英岩。

上部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夹变质砾岩及含砾绢云绿泥石英片岩。

厚630m本组岩层以片岩为主。

无片麻岩,未见混合岩化现象,具斜层理及各种片岩构成的韵律层,含大量云母等粘土质变质矿物。

原岩为浅海碎屑岩。

(二)元古界1、下元古界嵩山群分布于玉寨山、嵩山、五指岭一带,自下而上分为罗汉洞组、五指岭组、庙坡山组和花峪组。

(1)罗汉洞组与下伏太古界登封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下段为灰白色巨厚含砾粗粒石英岩、含长石石英岩和底砾岩。

厚155m中段为白色厚一一巨厚层中细粒石英岩, 不对称波痕发育。

厚391m本组石英岩普遍含磁铁矿。

上段为灰色厚层粗粒石英夹薄层绢云石英片岩,波痕及交错层理十分发育, 203m(2)五指岭组:含一、二、三段。

一段为灰白、浅黄色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与千枚岩互层。

上部有白云质大理岩薄层或透镜体。

二段为青灰、灰白色千枚岩、石英绢云片岩夹石英岩。

顶部有白云质大理岩透镜体。

厚304m三段为紫杂色绿泥绢云片岩、绢英片岩夹赤铁石英岩。

底部为一层厚层中粗粒石英岩,含绢云母、绿泥石,交错层理发育。

上部具一层厚8―― 10m的假象赤铁矿层封式铁矿。

本段厚310m(3)庙坡山组:厚395m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石英岩夹致密石英岩(天然油石层),底部岩层发育称波痕及泥裂。

中部为灰白色夹紫红色条带状石英岩。

上部为中厚层状粗粒石英岩夹紫红色赤铁石英岩及千枚状绢英片岩。

(4)花峪组:厚194m底部为紫红色铁质千枚岩和角砾状千枚岩,靠上有一层含磷千枚岩。

下部为灰黄色厚层状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

偶夹千枚岩。

中部为灰紫、灰白色千枚岩。

靠底有一层含磷千枚岩。

上部为灰白色中层状石英岩。

2、中元古界五佛山群不整合覆于嵩山群或登圭寸群之上,自下而上由马鞍山组、葡萄峪组。

骆驼畔组和何家寨组组成,本区缺少底部兵马沟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