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材料作文怎么写——行之有效的应试作文训练材料作文是继话题作文之后的高考作文新宠。

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材料作文的水平?与其给学生太多你可以这样写、可以那样写的模棱两可选择的训练方式,不如找出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供学生借鉴与参考,使训练的针对性更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进而举一反三,写出适合自己风格的优秀作文。

本课题将从几个方面去探究写作的方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材料作文就是给了考生一个背景材料,不限定话题,但考生要做的是从所给的材料中准确地概括出一个话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

快速正确审题、立意是在写作材料作文中至关重要。

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前功尽弃。

如何审题?一般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一、通读材料,全面理解材料,抓中心话题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但作为考场作文,不是写什么都可以,按出题者的意图,作文范围会有一定的指向性。

所以考生一定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抓中心话题去写作。

举例: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

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

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从材料来看,审题的突破点在于爸爸回答汉克“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

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关键词:“保护弱小”。

所以,本篇文章最佳的立意是以“保护弱小”这中心话题展开。

在此基础上可以有以下的立意:1.保护弱势群体,对贫弱同情悲悯;2、矜悯孤弱,3、心怀的人是幸福的4、能力有多大,护弱的责任有多大5、你、我、他,人人都可以成为护弱的天使一些学生过于关注汉克最后的举动,或者关注汉克保护的对象,没全面理解材料,抓住中心话题,将材料理解为是保护大自然,保护植被,热爱生命(这种立意仅仅体现了材料最后一句话,不能体现父、母、哥和汉克之间的爱护)等,甚至有学生为了让立意出新,反弹琵琶,剑走偏锋,将立意确定为“弱者”不“弱”,“弱者”也可以强大等。

训练题:材料一:有个要卖马的人,一连卖了三天都无人过问,他就去见相马专家伯乐,说:“我要卖马,可一连三天都无人过问,请您无论如何帮助我一下,您只要围着我的马看几圈,走开后回头再看一看,我奉送您一天的花费。

”伯乐同意了,真的去市场上围着马看了几圈,临走时又回头看了看,伯乐刚一离开,马价立刻暴涨了十倍。

材料二: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联系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现实,自定角度,自主利益,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

中心话题:面对利诱立意:面对利诱,人需要坚守心灵的底线。

二、围绕中心话题,多角度立意的几种常见方法如何多角度开掘观点、立意,把写作文章的方向引到考生熟悉的领域?学生需掌握如下几种方法:1、找关键句法入上则材料中的关键句“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所在。

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法。

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2、提问法提问法适合有角色对话的材料,提问的角度可以就不同的角色提问。

提问的步骤有3步A、他、她的说法、做法对不对?B、为什么?C、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举例:2006年全国一套作文n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n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n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n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n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n ①从牧羊人的角度来看:n 第一步提问:乌鸦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呢?n 牧羊人的态度很鲜明: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显然是否定的。

n 第二步提问:否定乌鸦的什么?n 答:头脑发热,不自量力,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

n 第三步提问: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n 答:n 人要有自知之明。

n 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n 不能盲从、蛮干。

n 指引一个人成功的道路可能将另一个人引向失败。

n ┅┅┅┅n ②从孩子的角度来看:n 第一步提问:乌鸦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呢?n 孩子的态度也很鲜明:它也很可爱啊!显然是肯定的。

n 第二步提问:肯定乌鸦的什么?n 答:它羡慕鹰的本领,它拼命练习,它要改变自己,它为了梦想而努力,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n 第三步提问: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n 答:n 让梦想指引人生,虽然有时可能失败,但倒在为理想而努力的路途中,也是一种壮美。

n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奋斗可能失败,自甘平庸永不会成功。

n 勇于挑战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n ③从第三者的角度看:n 综合父子二人的评价,指出二者所言均有道理又均有不足,从而得出偏重一方或肯定双方的结论。

n 如:n 人应该志存高远,人应该充满热情,但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选择道路的时候要切合自身实际,不要盲从他人。

n 人应有自知之明,但更要有梦想和勇气。

n 人既要有理智又要有梦想。

n ┅┅┅┅3、由果溯因法果溯因法就是指对材料提到的结果进行思考,看早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展开立意。

举例: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渔翁第二天以后什么也没捞到原因: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启示: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训练题: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优良种羊。

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送些来。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扶贫送了优良种羊村民说羊肉好吃再送些来原因: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扶贫工作治标不治本启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3、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结果:不起立领奖单独和厂方谈判合作的成果原因:有才无德启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审题立意常出现的问题常见的审题立意错误 (跑偏多丑旧)①对话题的指向性弄不明白,硬要反弹琵琶.(跑)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又如上面关于汉克的材料:弱者”不“弱”,“弱者”不需要保护② 只看话题不看材料和导语,抓住一个敏感字词,不全面考虑各种限制,造成偏离题意;如汉克一家的故事的材料,单写“爱”,如《世间需要传递爱》〈爱的力量〉,把爱等同与“护弱”,如《强大了就要毁灭(估计这个同学只看到这个词就信笔写了,什么都不想),如〈保护环境〉③偷换概念。

(偏)如:把庇护留给需要的人(“需要的人”不等于弱者,偷换概念)④审题虽准,但立意虚、浅、俗。

(丑)⑤缺乏现实意义.(旧)材料作文开头怎么写公式:引用材料内容+你的评价+观点(字数不超过150字,不超过6行)1、如何引用材料:在正确把握材料的核心话题的基础上进行概况或引用,最好2两句话构成,不超过60个字。

为什么要引用材料?使作文符合出题者写作范围与方向,使论点有据可依。

2、你的评价有两种模式——或“顺”(肯定)或“逆”(否定)你的评价必须要简洁、精准,为引出观点蓄势。

3、观点:可接在评价后,也可另起一段。

[高考作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发现,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又生成了一种新的作文模式,比较突出的代表,如2010年高考上海卷,以及2009年高考两套全国卷等都是这种题型。

本市闵行第二中学高级教师许织云表示,它们的相似点大致是由“材料+要求”两部分组成,命题者提供简短的材料,明确写作的具体要求,但没有确切的作文话题指向,考生要根据材料确定题目与表达主旨进行写作,这种形式的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等。

这种作文模式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比材料作文宽泛了写作的思维张力,给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大。

[写作技法]更具开放性与灵活性,便于学生发挥许织云表示,在认识了“题意作文”或“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之后,我们就有必要对它的概念做一粗线条的界定。

所谓“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即是指命题者提供一则寓意深刻、丰富的短小材料或简明图画,有的还稍加提示点拨,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画面,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认识、剖析、理解、开掘与感悟,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就其实质来看,这种作文形式,大致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和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也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一种“变式”。

相对来说,该种作文,较之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与灵活性,更利于学生发挥出水平,展现个性才华。

缺陷是,有的材料比较艰涩难懂,可能会加大部分学生的审题难度,如湖北省2005年高考作文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