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备课232425

传统文化备课232425

第23课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
教学目标:
1、结合解析理解诗句意思。

2、能够熟练背诵《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节选)》和《书院》两首诗。

3、简单了解唐代诗人韩愈的生平。

4、养成读书思考的好习惯。

5、学习古人虚心读书、努力实践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欣赏图画:这是一幅深夜思棋图。

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情景?
二、课文分析
这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诗。

原诗有88句,课文节选了其中的4句。

患的意思是担心。

足的意思是满足,不思进取。

已是停滞不前的意思。

既的意思是已经。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读书只怕不够多,文章的含义是只怕理解得不够透彻,还怕骄傲自满不思进取。

对已经学到的东西,只怕不能实行。

诗人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读书的四美:多读、深思、虚心,实行。

三、学生熟读诗句。

采用自己朗诵,小组合诵,集体朗诵等形式。

四、名言警句:
诗人提出的读书四美有着深刻的道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名言与此观点相通,例如:
1、关于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关于深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

3、关于虚心: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关于实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说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说说你对读书的看法。

二、日积月累
介绍韩愈:
1、韩愈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韩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学巨公,百代文宗的美称。

2、韩愈作品的特点:他善于使用和提炼前人的词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语句。

三、拓展活动:
背一背:作者刘过在这首诗中,把读书比作农民种地,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

这首诗的意思是:致力于治学如同致力于开垦耕种,是勤劳是懒惰你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积累下大量的书本知识就好比农民春天播下大量种子,总有一天会等到丰收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说,读书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24课读书
教学目标:
1、结合解析理解诗句意思。

2、能熟练背诵《读书》《劝学》这两首诗。

3、简单了解宋代大学问家陆九渊的生平。

4、学习古人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诗句,说一说。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诗,也是写读书的。

二、分析课文:
(一)自读诗句,提出问题:
1、诗的作者是谁?
2、诗句写的是什么内容?
(二)再次读诗,理解诗句
读书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反复体会,反复品味,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不妨暂时放在一边,从容易的地方学起,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最后必能融会贯通,豁然开朗。

(三)从朗读诗句中,你还了解到什么内容?
说一说。

作者对读书的见解颇多,这四句诗就是作者在和学生谈话时引用的,主要谈的是读书的方法。

三、熟读诗句,再次体会。

四、课堂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继续学习和了解关于读书的古诗,你还记得吗?齐背《读书》。

你了解作者吗?说一说。

二、日积月累
介绍陆九渊
1、陆九渊是宋代的大学问家,他的许多作品不仅在当时很有影响,而且流传至今。

2、陆九渊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边学边思,这种读书方法很早就有人提出和实践过。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和几个朋友一同读书,其他几人一定要把书读精读熟,而诸葛亮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大概浏览一下。

三、拓展活动:
背一背: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年轻的时候不懂得勤奋学习,等到变成白发老人时才知道后悔,那就已经晚了。

1、齐读《劝学》,自由朗诵。

2、理解诗意:
夜深人静和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正是男儿读书的时候,在少年时期就要努力学习,不能虚度光阴,等到成为老人时,那就晚了。

四、课堂延伸:
说一说你对现在学习的态度?今后应该怎样去学习?
五、自我检测:
平时你在学校里怎样表现的,给自己打打分吧!
六、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名胜古迹
第25课黄帝陵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帝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了解民间祭祀黄帝陵的人文价值。

2、初步了解曲阜少昊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通过讨论、交流、欣赏、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搜集,整理、分析和呈现资料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4、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5、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成就。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创造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沿着黄河,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胜古迹,陕西桥山上的黄帝陵,骊山脚下的兵马俑,在高山峻岭之上的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

这一单元,我们将一起浏览这些古代的遗址,共同感受古代劳动
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

二、分析课文
(一)自读第一段:
1、黄帝陵是什么意思?
2、黄帝陵在什么地方?
3、黄帝陵有什么美称?
(二)自读第二段:
1、皇帝时代有什么成就?说一说你收集到的资料。

如:最早的指南针——指南车,文字、乐器的发明等。

2、为什么后人尊称他为皇帝?为什么尊奉他为华夏民族的祖先?
(三)自读第三段:
1、祭祀皇帝的活动是怎样的?
2、什么时候举行?
人们自发的到黄帝陵祭祀,悼念这位华夏民族的先祖,告知子孙后代我们是龙的传人,怀念祖先,不忘祖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揭示课题:
你对黄帝陵有什么印象?
二、知识链接
少昊陵:
在今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有一座“少昊陵”,是北宋时期建造的。

少昊相传为皇帝的儿子,是中国远古时期的五帝质疑。

据说他的陵墓是用一万块石头砌筑而成的,外形像金字塔,有“东方金字塔”的美誉。

三、拓展活动
读一读:
一首民谣,说的是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朝代不断更替,但无论是皇帝,还是老百姓,都不能忘记自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汉朝立庙唐扩建,到了宋朝把庙迁。

不论谁来做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四、课堂延伸:
找一找
收集你知道的皇帝、炎帝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远古时代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和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