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址选择选择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微酸性或中性黏质土壤、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用电有保障的池塘作为泥鳅养殖场地。
养殖池多为长方形,深1m左右,水深保持在0.4m左右,单口面积667~1334m2,池内铺放厚约15cm 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
为防止泥鳅逃逸或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需夯实池壁泥土,并用网片将池塘四周围住,网片上端高出水面20cm,下埋至硬土中。
用密网布将高出水面20cm的进水口和设置在池塘底部的排水口包裹。
为方便捕捞,池中设与排水口相连的鱼溜,其面积约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50cm[1-2]。
2放养准备鳅种放养前20~30d,翻耕池底淤泥,疏通进、排水管道,堵塞漏洞。
用生石灰1050~1200kg/hm2对水化浆,于池塘水深10cm时全池均匀泼洒以清塘。
鳅种放养前10d,加注新水20~30cm,将干鸡粪450kg/hm2均匀撒在池内,或用猪、牛等粪肥900~1500kg/hm2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充分发酵。
用以培养繁殖浮游生物,使鳅种下塘后即可摄食适口的天然饵料。
水质肥度以看不见池底泥土为宜,视具体情况适当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cm左右。
3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5~10min,当4月水温升高至15℃以上且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即可开始放养,放养规格为4~6cm,放养密度为45万~75万尾/hm2。
具体放养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要求同一养殖池中的鳅种规格均匀整齐,以大规格鳅种为宜,其养殖经济效益好且养殖周期短,也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捕捞或进行多茬养殖,养殖池中可适当搭配中上层鱼类,如草、鲢、鳙等夏花鱼种,不宜放养鲤、鲫鱼等品种[3]。
4养殖管理4.1饲料投喂泥鳅食性广,供其摄食的动物性饵料有动物内脏、小杂鱼、鱼粉、蚯蚓、血粉等;植物性饵料有菜粕、麦麸、豆粕、次粉、谷物等。
投喂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以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为主,同时搭配其他饵料,成鳅养殖时,还应培育天然饵料。
养殖初期,日投喂量约为鱼体总重的2%,后逐步增加。
当水温达25~28℃时,泥鳅摄食与生长均旺盛,日投喂量应提高到鱼体总重的10%,以促进泥鳅快速生长;若水温低于12℃或高于30℃时,应适当减少投喂量或不投喂。
每天投喂3次,若苗种未经驯化则以傍晚投喂为主,每次投喂量以次日凌晨不见残饵或略见残饵为度[4]。
4.2水质调控需保持池塘水质“肥、活、爽”,池水质以弱碱性或中性为宜,水色呈黄绿色,透明度15~25cm。
当水中溶氧含量低于2mg/L或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时,要及时更换部分老水,注入新水,以增加池水溶氧含量,避免泥鳅产生应激反应。
一般每隔15d施肥1次,施肥量以225kg/hm2左右为好。
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施用碳酸氢氨37.5 kg/hm2或尿素约22.5kg/hm2,以保持水色。
若水质过瘦,水体透明度过大,则必须适当追肥。
4.3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塘3次,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及池水的水色变化;检查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及时修复漏洞;定期清理、消毒饲料台;在气压低、天气闷热、下雷阵雨、连日阴雨等气候条件下,若泥鳅出现浮头缺氧需及时冲注新水;定期使用防病药物,发现病害及时治疗。
此外,做好养殖工作日志[5]。
5病害防治5.1水霉病病原:水霉菌。
症状:泥鳅受精卵的孵化阶段,水温较低时,受精卵最易得病。
泥鳅受伤时也容易得病,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
体表可见灰白色棉絮状绒毛。
防治方法:①尽量避免泥鳅受伤。
②用1mg/kg漂白粉溶液浸泡3~5min。
5.2寄生虫病病原:车轮虫、三代虫、杯体虫等。
症状:泥鳅幼苗阶段容易发生。
表现为体表黏液增多,离群独游,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
镜检可见虫体。
防治方法:①0.7mg/L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②三代虫可用0.5mg/L晶体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
③2∶5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L。
5.3腐鳍病病原:短杆菌。
症状:夏季流行。
鳍条表皮脱落呈灰白色,基部肌肉糜烂,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漏。
防治方法:①0.35mg/L强氯精溶液化水全池泼洒。
②0.5mg/L聚维酮碘全池泼洒。
5.4气泡病病原:水中存在过多的氧气或其他气体微粒。
症状:泥鳅苗种阶段误食气体微粒过多,聚集在泥鳅的组织、器官里,形成气泡,上浮在水面上,泥鳅失去平衡能力;成鳅在夏季高温时候长期处在水层表面,吸入大量氧气后,在鳍条的表皮下形成小气泡,产生白鳍现象,成鳅的这一现象又称(下转第320页)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张春风(安徽省宿松县水产养殖场,安徽宿松246500)摘要总结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包括场址选择、放养准备、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泥鳅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泥鳅;池塘;高效;养殖技术中图分类号S96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2-0318-01收稿日期2011-12-20318(上接第315页)4参考文献[1]CHUNG E K Y,ZHANG X,LI Z,et al.Neonatal maternal separationenhances central sensi tivity to noxious colorectal distention in rat[J].Brain Research,2007,1153(3):68-77.[2]DONG Y X,HAN Z A,XIONG K H,et al.Fos expression in serotonergicmidbrain neurons projecting to th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hypoth-alamus after noxious stimu lation of the stomach:a triple labeling study in the rat[J].Neurosci Res,1997,27(2):155-160.[3]ZHANG X Q,MEI Y W,LIU C Y,et al.Effect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c-Fos an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of the Cerebral Cortex in Rats with Cerebral Infarct[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7(4):415-418.[4]MONNIKES H,RUTER J,KONIG M,et al.Differential induction of c-fosexpression in brain nuclei by noxious and non-noxious colonic distension:role of afferent C-fibers and5-HT3receptors[J].Brain Research,2003,966(2):253-264.[5]DUALE H,LYTTLE T S,SMITH B N,et al.Noxious colorectal distentionin spinalized rats reduces pseudorabies virus labeling of sympathetic neurons[J].Journal of neurotrauma,2010,27(8):1369-1378.[6]TRAUB R J,STITT S,GEBHART G F.Attenuation of C-Fos expressionin the rat lumbo sacral spinal cord by morphine or tramadol following noxious colorectal distention[J].Brain Res,1995,701(1-2):175-182. [7]DAI J L,ZHU Y H,LI X Y,et al.C-fos expression during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 in rats—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J].Acupunct Elect-rot her Res,1992,17(3):165-176.(上接第318页)“白翅病”。
防治方法:①泥鳅幼苗池塘水质不宜过肥,保证饵料可口、充足。
②发病时大量冲水,缓解病情。
5.5肠炎病症状:多发生在秋季温度下降时,发病率低,但是死亡率高。
病鳅常以腹部朝上、背部向下的形式浮于水面,并不断挣扎企图下沉。
解剖可见肠道前部多为绿色藻类等食物,肠道后半部有气体并膨胀,肠系膜充血。
防治方法:①坚持“四定”原则进行投喂,不要投喂过期或劣质饲料,保持水质清新,严格控制蓝藻过量繁殖。
②用0.3mg/L二氧化氯消毒,每1kg饲料拌诺氟沙星1g进行内服,连喂6d。
5.6敌害主要有水蛇、凶猛鱼类、水蝎子、水禽等。
防治方法:①放养前彻底清塘。
②加强池塘管理,及时扑杀敌害生物。
在池塘养殖泥鳅的管理中有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即鸟害防治。
因水禽喜食泥鳅,而池塘养殖泥鳅的水位较浅,水禽较易捕捉泥鳅,在捕捉过程中会惊吓泥鳅,影响泥鳅正常摄食,也会把各种病原带给泥鳅,如不采取防治措施,将给泥鳅养殖带来较大损失。
实践中以在池塘上离水面1m左右布置尼龙网线的效果为好。
即在池塘的四角固定4根木桩,池塘两边拉铁丝,后面池塘的长边平行拉上尼龙线,网线的间隔为30cm,拉上网线便可。
6参考文献[1]陈胜,王飞,梁毅.泥鳅养殖的研究与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2):95-97.[2]李奇.泥鳅人工养殖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77-79.[3]李达,和民,龙战勇,等.泥鳅与家鱼鱼种无土生态养殖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107-108,112.[4]徐国有.泥鳅的高产养殖技术[J].养殖技术顾问,2011(10):235.[5]张云龙,樊启学.食用泥鳅养殖模式及管理技术[J].养殖与饲料,2011(9):22-24.耳病、猪伪狂犬疫苗、副猪嗜血杆菌:此6种疫苗剂量分别为1mL、2mL、4头份、1头份、1头份、1头份,免疫时间为每隔6个月,除副猪嗜血杆菌采取颈部肌肉注射外,其余均采取肌肉注射。
此外,需注意事项同种母猪免疫程序。
3综合利用生猪排泄物建沼气池,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