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 三角法与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题相关知识在ABC ∆中,R 为外接圆半径,r 为内切圆半径,2a b cp ++=,则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3,射影定理:cos cos a b C c B =+,cos cos b a C c A =+,cos cos c a B b A =+. 4,面积:211sin 2sin sin sin 224a abc S ah ab C rp R A B C R===== = (sin sin sin )rR A B C ++2221(cot cot cot )4a Ab Bc C =++. A 类例题例1.在ΔABC 中,已知b =asinC ,c =asin (900-B ),试判断ΔABC 的形状。
分析 条件中有边、角关系, 应利用正、余弦定理, 把条件统一转化为边或者是角的关系, 从而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解 由条件c = asin (900- B ) = acosB = cb c a ac b c a a 22222222-+=-+22222c b c a =-+⇒ 是直角A b c a ⇒+=⇒2221sin sin sin =⇒=A A C cA a 是直角⎫⎬⎭C a c Cca sin sin=⇒=⇒. C a b sin =⇒=⇒c b 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1)在△ABC 中,已知cosA =135,sinB =53,则cosC 的值为( )A .6516B .6556C .65566516或D . 6516-解 ∵C = π - (A + B ),∴cosC = - cos (A + B ),又∵A ∈(0, π),∴sinA = 1312,而sinB =53显然sinA > sinB ,∴A > B , ∵A 为锐角, ∴B 必为锐角, ∴ cosB = 54∴cosC = - cos (A + B ) = sinAsinB - cosAcosB =651654135531312=⨯-⨯.选A . 说明 △ABC 中,sinA > sinB ⇔A > B . 根据这一充要条件可判定B 必为锐角。
(2)在Rt △ABC 中,C =90°,A =θ,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当θ为 时,Rr 的值最小。
解答 由题意,R =2c ,r =2a b c+-.(其中a 、b 、c 为Rt △ABC 的三条边长,c 为斜边长)∴Rr =c a b c +-=1sin cos 1θθ+-=12sin()14πθ+-.∵sin (α+4π)≤1,∴Rr ≥121-=2+1. 当且仅当θ=4π时,Rr的最小值为2+1。
例3 在△ABC 中,tan tan tan tan A B A B -+=c bc-,求证:B 、A 、C 成等差数列。
分析 由于条件等式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而要证的结论只有角的关系,故应运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
而B 、A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60°,故应证A =60°。
证明 由条件得sin()sin()A B A B -+=sin sin sin C BC-.∵sin (A +B )=sinC ,∴sin (A -B )=sinC -sinB ,∴sinB =sin (A +B )-sin (A -B )=2cosAsinB . ∵sinB ≠0,∴cosA =12,A =60°.∴B 、A 、C 成等差数列。
例4 ∆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若222a cb ac +=+,:31):2a c =+且,求角C 的大小。
解 由212222222=-++=+ac b c a ac b c a 可得=cosB ,故B =60,A +C =120. 由正弦定理有:213sin sin +==c a C A ,31sin sin ,2A C ∴= 又sinA =sin (120-C )=C C sin 21cos 23+,于是=+C C sin 21cos 2331sin ,2C ∴sinC =cosC ,∴tanC =1, ∴C =45。
∴A +C =120,31sin sin ,2A C =要求C 需消去A 。
说明 解本题时首先要运用正弦定理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从而得关于A 、C 的两个方程链接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己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2)己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它的边和角)。
己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一解或两解。
2.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己知三边,求三个角;(2)己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
3.解斜三角形:要明确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中己知什么,求什么。
再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4.研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及三角变换公式,灵活进行边角转换。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式和三角形形状的判断证明,都可归入条件恒等式证明一类,常用到互补、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情景再现1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如果a 2=b (b +c ),求证:A =2B . 2.∆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3cos 4B =(1)求cot cot A C +的值(2)设32BA BC ⋅=,求a c +的值3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y =cot A +)(C B A A-+cos cos sin 2.(1) 若任意交换两个角的位置,y 的值是否变化?试证明你的结论.(2)求y 的最小值.B 类例题例5 如图,某园林单位准备绿化一块直径为BC 的半圆形空地,△ABC 外的地方种草,△ABC 的内接正方形PQRS 为一水池,其余的地方种花.若BC=a ,∠ABC=θ,设△ABC 的面积为S 1,正方形的面积为S 2.(1)用a ,θ表示S 1和S 2;(2)当a 固定,θ变化时,求21S S 取最小值时的角θ。
解(1)22111sin ,cos sin cos sin 224AC a AB a S a a θθθθθ==∴==设正方形边长为x ,则cot ,tan cot tan BQ x RC x x x x a θθθθ==∴++=2sin cos sin 2cot tan 11sin cos 2sin 2a a a x θθθθθθθθ===++++22222sin 2sin 22sin 24sin 24sin 2a a S θθθθθ⎛⎫∴== ⎪+++⎝⎭(2)当a 固定,θ变化时,1214sin 244sin 2S S θθ⎛⎫=++ ⎪⎝⎭令1211sin 2,44S t t S t θ⎛⎫==++ ⎪⎝⎭则()10,0 1.2t f t t tπθ<<∴<≤=+令,用导数知识可以证明:函数()1f t t t=+在(]0,1是减函数,于是当1t =时,12S S 取最小值,此时4πθ=。
说明 三角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本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通过引入角度,将图形的语言转化为三角的符号语言,再将其转化为我们熟知的函数()tt t f 1+=。
三角函数的应用性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一个冷点,但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例6如图,A 、B 是一矩 OEFG 边界上不同的两点,且∠AOB=45设∠AOE=α.(1)写出△AOB 的面积关于α的函数关系式f(α); (2)写出函数f(x)的取值范围。
解:(1)∵OE=1,EF=3∴∠EOF=60°当α∈[0,15°]时,△AOB 的两顶点A 、B 在E 、F 上, 且AE=tan α,BE=tan(45°+α)∴f(α)=S △AOB =21[tan(45°+α)-tan α] =)45cos(·cos 245sin α+︒︒α=2)452cos(22+︒+α 当a ∈(15°,45°]时,A 点在EF 上,B 点在FG 上,且OA=αcos 1,OB=)45cos(3α-︒ ∴)(αf =S △AOB =21OA ·OB ·sin45°=αcos 21·)45cos(3α-︒·sin45°=2)24cos(26+-απ综上得:f(α)= ⎪⎪⎪⎩⎪⎪⎪⎨⎧∈+-∈++]4,12(2)42cos(26]12,0[2)42cos(22ππαππαπ α α(2)由(1)得:当α∈[0,12π]时 f(α)= 2)42cos(22++πα∈[21,3-1]且当α=0时,f(α)min =21;α=12π时,f(α)max =3-1;当α∈]4,12(ππ时,-12π≤2α-4π≤4π,f (α)=2)42cos(26+-πα∈[6-3,23] 且当α=8π时,f(α) min =6-3;当α=4π时,f(α) max =23所以f(x) ∈[21,23]。
说明 三角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有着紧密的关系,它几乎渗透了数学的每一个分支。
注意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例7 海中相距2海里的A 、B 两岛,分别到海岸线l(直线)的距离AC=BD =P ,使∠APB 最大,求点P 的位置,且求∠APB 的最大值。
解 如图,过P 作l 的垂线PQ 交AB 于Q ,,AC l BD l AC PQ DB ⊥⊥∴、,设,,APQ BPQ APB αβαβ∠=∠=∴∠=+,且,CAP DBP αβ∠=∠=,在直角梯形ABDC中,2,ACBD AB CD ===∴=A 作'AA BD ⊥于','A BA ∴=在'K R AA B ∆中求出'AA =,设CP t =(0t ≤≤tan tan tan tan()0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0,),tan()2παβαβ∴+∈∴+有最大值时,αβ+也有最大值。
令20,1)40y yt t y =>∴-++=0,y t ⎡>∈⎣20,1)4(40y y ∆∴≥∴+--≥,即21410y --≤142y ∴-≤≤∴≤又y>0,0<y 2max 2y ∴=时,122t y +⎡==+=⎣ ∴当t =y 有最大值,即tan()αβ+有最大值,其值为1,APB αβ∴∠=+的最大值为4π,点P 在点D 时,APB ∠最大,最大值为4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