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 (1)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0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半坡人0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03、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等级制04、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05、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A.禹B.周武王C.纣王D.汤06、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A.夏B.商C.西周D.东周0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提倡儒家学说C.教育青年学生D.禁止其他学说08、“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秦穆公09、下列关于秦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B.开凿灵渠是为了便于秦始皇巡游C.修筑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D.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10、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11、下列不属于文景之治内容的是()A.奖励农耕,劝诫百官关心农桑B.提倡节俭,以身作则C.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什么增加D.下令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12、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雕像,他是()A.大禹B.管仲C.李冰D.商鞅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14、下列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1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设立了哪几个官职?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他们是()(1)丞相(2)太尉(3)御史大夫(4)郡守A.(1)(2)(3)B.(2)(3)(4)C.(2)(4)D.(1)(4)16、如果你生活在秦统一后的时代,那么你所接触到的标准文字将会是()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17、秦始皇时期,万里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陇西——东到东海18、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

A、商朝B、清朝C、宋朝D、秦朝19、据考古发现推测,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在“稻花香里话丰年”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入C.半坡人 D山顶洞人20、“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实行的顺序是( )A、舜→禹→尧B、禹→尧→舜C、尧→禹→舜D、尧→舜→禹21、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其建立的时间是( )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1600年C、约公元前1046年D、约公元前770年22、右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他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游牧文明B.和谐秩序C.神话传说D.农耕文明24、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25、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A.治理黄河B.兴修灵渠C.大禹治水D.都江堰2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27、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彩陶B.白陶C.黑陶D.青铜器皿28、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光芒,成为文化之宝。

“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时期。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29、《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30、从夏、商两代的灭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强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两枚门齿,还有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清楚,并且发现大量的炭屑和两块烧骨。

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1)说出材料一介绍的远古人类的名称。

并从材料中找出远古人类已经会使用火的证据。

(2)在材料二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是什么?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

请说出当时各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呈现怎样一种局面?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兼爱”“非攻”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33、阅读下列材料,联系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

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这促进私田的发展,牛耕渐趋普遍。

牛耕技术的发展,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

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材料三:它修筑于秦始皇时期,作为坚固的军事防御工事....,已经永远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但作为伟大的建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2)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的防御都是被称为什么?其修筑的目的是什么?(4)“中央集权制度”是谁首创的?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一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05. CACAC 06-10.AAABC 11-15.DCBAA16-20.DAABD 21-25.BBDBD 26-30.CACCB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1)①元谋人。

(2分)②发现大量的炭屑和两块烧骨。

(2分)(2)群居生活。

(3分)(3)①当时的原始居民已会人工取火。

(3分)②从山顶洞人开始。

(2分)32、(1)①儒家(2分) ②仁(礼)。

(2分)(2)百家争鸣(2分)①、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分)(3)墨家学派。

(2分) 墨子。

(2分)33、(1)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②水利工程的修建等。

(4分)(2)齐国。

(1分) 郡县制(2分)(3)长城。

(1分) 抵御匈奴。

(2分)(4)①秦始皇;(2分)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