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训练目标:1、掌握人物动作描写的作用、内容与方法;2、进行动作描写的片断写作;训练过程:一、示例——他山之石例一:1、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2、她锁好防盗门,转身走下楼去,走出不远,忽然又停住,愣了一下神转回身又向楼上走去。
走到自家门边,用手抓住那圆形的门把手,左拧一下,右拧一下,当确认锁牢靠时才转身走下楼去。
而转身的一刹那,又回头盯了一眼门把手。
《锁防盗门》思考:这两段文字的人物有什么特点?文章是从哪方面去表现这个特点的?二、讨论——众说纷纭示例:1、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沿,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2、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一颠,球魔术般地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
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绕过对方 3 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入网。
讨论:试比较两段,同是写罗纳尔多进球,两文有何异同?你认为哪段好,为什么?分析:同是写进球,两段对这一过程的分解相同,即:带球——冲击——飞脚——进球。
不同的是,2段比1段写得详细,不但写了人物在干什么,还写了人物怎么做的。
如:“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一颠”,这样的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球技精湛,更能生动展现当时精彩场面。
三、点拨——宝典贴士描写内容:人体部位的动作,既指做什么,更指怎么做。
描写方法:1、分解过程,层次化;2、选好动作,特征化;3、精描情形,生动化;练习提示:1、初次练习,要侧重于“细”,尤其是要把“怎么做”的写细,要不厌其烦,一一呈现;在做到“细”字决后,再求精选动作,表现人物特点。
2、建议拟提纲写作,包括“动作分解”和“人物特点分析”。
四、写作——小试牛刀(一)预备活动要求:请将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较详细的动作描写,并能展示人物的特点.例文;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改文: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扣带还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
蹦跳着,哼着小调就往出走。
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嗖”的一窜,过了马路,拐进一条小街,这才慢慢的往前走,因为前面就是他的家。
(二)作文:篮球场上要求:请以下面的主题写一段话,以动作描写为主,展示一个动作过程。
不少于300字。
吃饭起床进球穿衣五、精彩链接(一)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
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流露和曲折微妙的心情变化,通过人物的动作都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
因此,只有描绘出人物一系列的行动,才能使人物的性格鲜明,形象饱满。
怎样进行动作描写呢?①要注意怎样做,写出行动的过程。
《小橘灯》中这段文字通过对小姑娘做小橘灯这一行动过程的描写,生动写出了小姑娘的特有气质及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生活能力。
如,"她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的四周相对地穿起来,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
②要抓住特点,写出行动的情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抓住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作先后连贯的特点,把捕鸟的一系列步骤,层次井然地描写出来,透露出孩童捕鸟时紧张和期待的情态。
如:"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正吃的时候,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③要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背影》中对父亲背景的描写:"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通过对行动不是很方便的父亲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④要抓住下意识的动作,揭示内心活动。
《范进中举》中写道:"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下意识动作,惟妙惟肖地揭示了范进多年来追求科举,醉心功名,已达到疯狂变态的程度。
⑤要描摹人物肖像的动态,把握人物性格。
如:"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这段描写活现了孔乙己自命清高,故意说些叫人半懂不懂的话,炫耀自己的迂腐性格。
下面是某一学生《学游泳》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
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
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
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
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
过了一个小时。
我们就回家了。
游泳真开心。
“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走到”等动词,可以装满一箩筐。
但读来枯燥无味,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
毛病的病根在哪里?原来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去写。
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下面是经过老师指导后修改的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
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
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
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
”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
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
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来体现学游泳的感受。
“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里。
“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二)作家莱辛说:“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俄国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也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
(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必须首先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
”可见,动作描写是展现人物的身份、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思想品质的重要手段,而且,写记叙性的文章很少不通过描写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人物动作呢?一、巧作人物动作描写的“辅助线”。
这里说的作“辅助线”是指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时,以人物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来配合人物的动作描写,使笔下的人物更有立体感。
(1)用语言、神态和心理等描写来辅助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动作时可用表情神态及语言心理等描写来修饰辅助配合,即把人物行动时的语言、神情、心理等描绘出来。
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作者把“看”“念”“拍”“笑”“跌倒”“咬”“爬”“跑”“踹”“挣”等动作与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融合着写,把范进中举后的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腐儒形象描画出来了,活灵活现,入情入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来辅助动作描写,既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又能使人物形象逼真鲜活、立体可感。
如,“黄冈,赤壁,长江。
清风,明月,苏轼。
他伫立江边,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思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诏令,那洛阳亲友的牵挂,于是他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名句。
他还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往事是如此让他感慨。
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这位豪放的大词人决不会被磨难压垮,你听,猎猎秋风中一首歌在传唱,‘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段动作描写辅之以精彩纷呈的引用,意味隽永的排比,凸显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宽广博大的胸襟,高洁傲岸的情操,辞工句丽,意蕴丰满,读来如行云流水,佳句迭出。
二、练好人物动作描写的“硬功”。
即借鉴武功中的练功之法,来领悟人物动作描写的一些方法技巧。
1、“一指禅”法。
一指禅是少林秘传功法,用此功法时,需将全身的精气神力聚于一点,然后通过一指发出,攻击对手。
此功看似简练,却让对手难以抵挡。
借鉴一指禅法描写人物动作,就得抓住人物最准确的动作特征,用少量的文字,简洁传神地对人物进行描写。
这样的描写方法,看似简笔勾画,实则可以让人物栩栩如生。
例如著名吝啬鬼葛朗台在临死之际,看到“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时,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鲁迅笔下长妈妈“切切察察”时,“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晃”,都可谓是动作描写“一指禅”法的精确妙用。
2、“八卦连环掌”法。
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为主的拳术。
行此功法时,只见人掌纵横交错,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
这是一种复杂优美,攻防兼有的高超功夫。
在借鉴“八卦连环掌”法描写人物动作时,就是要不惜笔墨描写出人物的“连续性动作”,把人物的“活动情形”一口气地展现给读者,给人留下“叹为观止”的印象。
例如《范进中举》中“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的“攥”“舒”“缩”“揣”等几个连续动作。
朱自清《背影》中父亲去月台买橘子时的“蹒跚”“探”“攀”“缩”等一连串动作,都是动作描写“八卦连环掌”法的具体妙用。
六、优秀作文展示吃饭1、他回来了,一只手端着饭盆把儿,另一只手托着饭盆底儿,直至把饭盆小心翼翼的放到桌子上。
从抽屉里拿出了两根筷子,上下的看了看,用手左右捋了捋,又上下看了看,确认真的干净进,他才把筷子伸进饭盆里,匀了一筷子米饭,小心翼翼的夹起来,放在了眼前。
眼睛死死的盯着筷子,舌头舔了舔嘴唇,向下吞了口唾沫,猛的一下,像是疾风掠过海面,他把筷子插进了嘴里。
接着,两根筷子又夹起一个米饭团,平行地向嘴里移去,眼睛还是死死的盯着筷子中的饭团,仿佛想要代替嘴的工作。
从远处看,眼睛似乎镶在了饭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