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轮高考物理力和运动测试题

第一轮高考物理力和运动测试题

第二轮复习(高考物理·大纲版)《力和运动提高检测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计48分。

不定项选择,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太阳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C.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D.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图1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A 、F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A一定小于GB.FA 与 FB大小相等C. FA 与 FB是一对平衡力D. FA 与 FB大小之和等于G图13.图2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0~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0~2s内位移大小是3mC.0~1s内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D.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图24.斜坡型的屋顶具有保温、节能、美观等优点,农村的平房大都采用这种屋顶,城市中的一些居民楼也进行了“平改坡”的改造,在进行这种斜坡型房顶的设计中,考虑到下雨时落至房顶的雨水要能尽快地淌离房顶,以减少屋顶漏水的可能.在如图3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最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图35.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若沿如图4所示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则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 )A.不受摩擦力B.方向水平向右C.方向水平向左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图46.如图5所示,三物体A、B、C均静止,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连接且伸直,mA =3㎏,mB=2㎏,mc=1㎏,物体A、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地面光滑,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

若要用力将B物体拉动,则作用在B物体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值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A.3NB.5NC.8ND.6N图57. 如图6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转动时,小物体A与传送带相对静止。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只有a>gsin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B.只有a<gsin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C.只有a=gsin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D.无论a为多大,A都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图68.如图7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沿斜面下滑。

关于物块下滑过程中对斜面压力大小的解答,有如下四个表达式。

要判断这四个表达式是否合理,你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解得合理性或正确性。

根据你的判断,下列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A . Mmgsinθ B. MmgsinθM-msin2θ M+msin2θC. MmgcosθD. MmgcosθM-msin2θ M+msin2θ图7二、实验题(共2小题,第9题8分,第10题10分,计18分。

)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甲图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在一串链条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开始释放链条时其下端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实验操作准确规范,对清晰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后,在坐标纸上作出v—t图像(图乙)(1)观察乙图,请描述小车的运动情况及链条对应的状态---------------- 并求出BC段对应的平均速度为 m/s.(2)若链条质量为0.20㎏,则小车质量为㎏(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现要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如图)、木块、计时器一个、米尺。

⑴请填入适当的公式,完善以下实验步骤:①.让木块从斜面上方一固定点D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处,记下所用的时间t②.用米尺测量D与A之间的距离s,则木块的加速度a=③.用米尺测量长木板顶端B相对于水平桌面CA的高度h和长木板的总长度l.设木板所受重力为mg,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所受的合外力F=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 代入测量值计算求出μ的值⑤.改变长木板的倾角(或长木板顶端距水平桌面的高度),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⑥.求出μ的平均值(2).在上述实验中,如果用普通的秒表作为计时器,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某同学提出的以下方案中可行的是()A.选用总长度为l较长的木板B.选用质量较大的木块C.使木块从斜面开始下滑的起点D离斜面底端更远一些D.使长木板的倾角尽可能大一些三、论述与计算题(共4小题,第11、12、13题各12分,第14题18分,计54分。

每小题均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物理规律,答题时应写出完整的数值和单位。

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不能得分。

)11.有一辆载重卡车,正在结冰的路面上匀速行驶,行驶速度是在正常路面上行驶速度的一半,紧急刹车后行驶的距离却达到了正常路面紧急刹车行驶距离的2倍。

设轮胎与正常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取g=10m/s2,问:(1)轮胎与结冰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2)为保证安全,卡车在结冰路面上刹车后行驶的距离不得超过8 m,则卡车在结冰路面上的行驶速度最大不得超过多少?12.某公共汽车的运行非常规则,先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当速度达到V1=10m/s 时再做匀速运动,进站前开始匀减速制动,在到达车站时刚好停住。

公共汽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均为△t=25s。

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运行至下一站。

已知公共汽车在加速启动和减速制动时加速度大小都为a=1 m /s2,而所有相邻车站间的行程都为S=600 m。

有一次当公共汽车刚刚抵达一个车站时,一辆电动车刚经过该车站一段时间t0=60s,已知该电动车速度大小恒定为V2=6m/s,而且行进路线、方向与公共汽车完全相同,不考虑其他交通状况的影响,试求:(1)公共汽车从车站出发至到达下一站所需的时间t是多少?(2)若从下一站开始计数,公共汽先在刚到达第n站时,电动车也恰好同时到达此车站,求n为多少?13.用一根长L=0.8m的轻绳,吊一质量为m=1.0g的带电小球,放在磁感应强度B=0.1T,方向如图10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把小球拉到悬点的右端,轻绳刚好水平拉直,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便在垂直于磁场的竖直平面内摆动,当小球第一次摆到最低点时,悬绳的拉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试问:(1)小球带何种电荷?电量为多少?(2)当小球第二次经过最低点时,悬线对小球的拉力为多大?图1014.如图11所示,在一次消防演习中,消防员练习使用挂钩从高空沿滑杆由静止滑下,滑杆由AO、BO两段直杆通过光滑转轴连接于O处,可将消防员和挂钩理想化为质点,且通过O点的瞬间没有机械能的损失.AO长为L1=5m,OB长为L2=10m。

两堵竖直墙的间距d=11m。

滑杆A端用铰链固定在另一侧的墙上。

为了安全,消防员到达对面墙的速度大小不能超过6m/s,挂钩与两段滑杆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0.8。

(g=10m/s2,sin37o=0.6,cos37o=0.8)(1)若测得消防员下滑时,OB段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始终为37o,求消防员在两滑杆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2)若B端在竖直墙上的位置可以改变,求滑杆端点A、B间的最大竖直距离.图11附答案:1.BD2.B3.BC4.C 设屋顶宽度为d,斜坡倾角为θ,不考虑摩擦力,则d/(2cosθ)=1/2gsinθt2,化简得t2=2d/sin2θ,当θ=45°时,t最小.5.A如图1 ,假设F与斜面方向的夹角为α.对物体:支持力为F2=mg cosθ+Fsinα,摩擦力为f2=μ(mg cosθ+Fsinα);对斜面体: F2′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F2x′=(mg cosθ+Fsinα)sinθ, f2′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2x′=μ(mg cosθ+Fsinα)cosθ, μ=tanθ,联立得F2x ′=f2x′图16D.7B.当a>gsinθ时,mgsinθ+f=ma,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当a<gsinθ时,mgsinθ-f=ma,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当a=gsinθ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所以选B。

8.D9.(1)小车先匀加速再变加速最后匀速,链条先匀加速后变加速最后停在地面上.1.8m/s(数方格子法求BC段的位移)(2)0.7610.(1)②2s/t2③ mg(h-μ√l2-h2)/l 或2ms/t2 ④h/(√l2-h2)-2sl/(g t2√l2-h2)(2)AC11. (1)设轮胎与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汽车在正常路面的行驶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μmg/m=μg,由vt 2-v2=2as得,在正常路面上:0-v 2=-2μgs,在冰雪路面上0-(v/2)2=-2μ1g ·2s 。

由以上两式解得μ1=0.1(2)若要刹车距离不超过8m ,则有s ′=v m 2/(2μ1g)≤8,代入数据解得v m ≤4m/s12. (1)公共汽车启动时加速所用的时间为t 1 , 则t 1=V 1/a ,得t 1=10s,启动加速时行驶的路程为S 1,则S 1=at 2/2,得S 1=50m 。

上面所求时间和路程同时也是制动减速所用的时间和路程,所以汽车每次匀速行驶所经过的路程为S 2=S-2S 1,得S 2=500m 。

匀速行驶所花时间为t 2,得t 2=50s 。

所以公共汽车在每两站之间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为t=2t 1+t 2=70s(2)电动车到达第n 站所用的总时间为T ,T=n(t+△t)+t 0,所以有:V 2T=nS,代入数据可求得n=1213. (1)设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速度为v ,则由动能定理可得:mgl=mv 2/2 ,在最低点由圆周运动规律得:Bqv-mg=mv 2/l,解得q=7.5×10-2C ,带负电(2)小球第二次到达最低点的速度仍为v. 由圆周运动规律得:F-Bqv-mg= mv 2/l,解得F=0.06N14.(1)设杆OA 、OB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β,由几何关系得:d=L 1cos α+L 2cos β,解得α=5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f=ma,f=μN,N=μmgcos θ,在AO段运动的加速度:a1=gsin53°-μgcos53°=3.2m/s 2,方向沿AO 杆向下。

在OB 段运动的加速度:a2=gsin37°-μgcos37°=-0.4m/s 2,方向沿BO 杆向上。

(2)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L 1cos α-μmgL 2cos β=mv 2/2-o,其中d= L 1cos α+L 2cos β,v ≤6m/s ,可得:h=v 2/2g+μd ≤10.6m,又因为若两杆伸直,AB 间的竖直高度为h′=√(L 1+L 2)2-d 2=√104≈10.2m<10.6m ,所以AB 间最大竖直距离应为10.2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