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实验2-5
Dragendoff试剂(碘化铋钾试剂 KI):在酸性溶液中与聚乙 3. 试剂:聚乙二醇PVA(MW20000) BiI3· 二醇反应生成桔红色沉淀
Dragendoff试剂
醋酸缓冲溶液 蒸馏水
工艺流程
本实验将聚 乙二醇水溶 液-浓缩。料 液经水泵送 入预过滤器, 然后经流量 计调节流量 从下部进入 膜组件,可 原料液 分别得到透 过液和浓缩 液。
目标函数
2 2 F (y1实 y1计) ( y y ) j 2计 j 2实 j 1 m
Wilson模型 推算程序
输入xi、初始压力P0以及平衡温度的初值
输入Wilson模型参数
计算活度系数γi
0 p x i i i yi p0
调整温度T
y 1 <10
i 1 i
是
2. 加料。平衡釜内加入一定浓度的正庚烷(约55mL)-苯(5mL) 混合液打开冷却水,安放好加热器,接通电源。
3. 开始时加热电流0.1A加热,5分钟后给到0.2A,再等5分钟后慢 慢调到0.25A左右即可,以平衡釜内液体能沸腾为准。冷凝回流 液控制在每秒2-3滴,稳定回流15分钟左右,以建立平衡状态。 4. 平衡后,需要记录下两个温度计的读数(t主、t辅),并用微量 注射器分别取两相样品2mL,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其折射率,并在 本实验给定的苯的组成-折射率曲线上确定样品的组成。关掉电 源,拿下加热器,釜液停止沸腾。
经聚砜中空纤维膜组件,20分钟后分别取透过液与浓缩液适量进行比色分析。 3. 固定流量,升高压力(主要通过调节浓缩液出口阀门开度),原料液在 0.03MPa下流经聚砜中空纤维膜组件,20分钟后分别取透过液与浓缩液适量进 行比色分析。
4. 重复步骤3,即总共测取原料液及3个压力下的透过液与浓缩液的吸光度;
预过滤器
E-3
P-9
转子流量计
P-5
透过液
P-10
E-6
P-1
FI
I-1
E-4 E-5
浓缩液
P-3 P-6
P-1
聚砜中空纤维膜
E-2 离心泵
图2 超滤膜分离实验流程图
实验步骤
1. 加料。配50mg/L的溶液 20-30L,倒入料液槽中;
2. 调节浓缩液出口阀门开度,启动泵,原料液在0.02MPa下,一定的流量下流
5)用实际值与计算值绘制苯的温度-组成图(t-x-y)
t平衡
x-折光法(阿贝折射仪) y-y测量值 y计算值(Wilson方程)
影响气液平衡测定准确度的原因有那些?
Ans:①装置的气密性;②平衡温度的读取;③由阿贝折射仪读取混和液折射率
的误差;④在阿贝折射仪工作曲线上由折射率读取气液相组成存在读数误差;⑤
5. 注射器从釜中取出15mL的混合液,然后加入同量的一种纯 物质,重新加热建立平衡。加入那种物质,可以依据你上一
次的平衡温度而定,以免实验点分布不均。(若是降温操作,
取出15mL混和液后加入15mL苯,反之,若是升温操作,取 出15mL混和液后加入15mL正庚烷。)实验重复5次。
6. 实验完毕,关掉电源和水源,处理实验数据。
取样时气液是否达到平衡;⑥是否选取了合理的取样点。
体系的平衡温度与苯的含量有何关系?
Ans:体系中苯的含量越高,平衡温度越低。
二元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超过滤膜分离
反应精馏制乙酸乙酯
萃取精馏制无水乙醇
超滤是介于MF和NF之间的一种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 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 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料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细小的 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成为透过液,而原料液中体 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高压侧,成为浓 缩液,进而实现对原液的的净化、分离和浓缩。
1. 2. 3. 4.
平衡釜一台 阿贝折射仪一台 超级恒温槽一台 50-100℃十分之一的标准温度计 一支、0-50℃十分之一的标准温 度计一支 5. 试剂(苯、正庚烷)为优级品
平衡釜的选择原则:易 于建立平衡、样品用量 少、平衡温度测定准确、 气相中不夹带液滴、液 相不返混及不易爆沸等。 折光法分析两相组成 温度校正
聊城大学2011级化工专业实验讲义
二元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超过滤膜分离
反应精馏制乙酸乙酯
萃取精馏制无水乙醇
冷凝器 蒸汽 加 热
蒸汽循环线
凝液 一定压力下, 控制不同液相 组成,得到温 度t与液相组成 x和气相y组成 的t-x-y数据。
A
B
液体循环线
图1 循环法测气液平衡的原理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balancing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5. 将清水槽中放适量蒸馏水(约10L),打开相关阀门后,在一定压力和较大 流量下冲洗中空纤维膜,目的消除浓差极化现象,关闭电源。
吸光度的测定方法(510nm)
1. 加料 2. 启动泵(40Hz),调节浓缩液出口 阀门开度,使原料液在0.02MPa下以 一定的流量下流经膜组件,20分钟后 分别取透过液与浓缩液进行比色分析。
1. 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通大气
实验中如何证明系统的密闭性? Ans:用与系统相连的针筒与系统相连,并使系统与大气隔绝,针筒缓缓抽 出一点压力,U型管中的两个液柱差不变。 本实验测定的多少压力下的气液平衡数据?实验中应如何实现? Ans:本实验测定的常压下的气液平衡数据,实验中通过三通阀通大气实现。
2
4
否
结束程序,返回温度和组成
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拟合程序如下 function xLsqnonlin bb0=[1,1] [bb,resnorm,residual]=lsqnonlin(@Funlv,bb0) %----------------------------------------function F=Funlv(bb) bb — Λ12 Λ21 x1=[x1 x2 x3 x4 x5]; x2=[1-x1 1- x2 1-x3 1-x4 1-x5]; y1=[y1 y2 y3 y4 y5]; resnorm—标准偏差 y2=[1-y1 1- y2 1-y3 1-y4 1-y5]; p10=[p11 p12 p13 p14 p15]; residual—yi偏差值 p20=[p21 p22 p23 p24 p25]; for i=1:5 F(i)=y1(i)-p10(i)*x1(i)/760*exp(log(x1(i)+bb(1)*x2(i))+x2(i)*(bb(1)/(x1(i)+bb(1)*x2(i))-... bb(2)/(x2(i)+bb(2)*x1(i)))); end for i=6:10 j=i-5 F(i)=y2(j)-p20(j)*x2(j)/760*exp(-log(x2(j)+bb(2)*x1(j))+... x1(j)*(bb(2)/(x2(j)+bb(2)*x1(j))-bb(1)/(x1(j)+bb(1)*x2(j)))); end
2. 加料 赞
液面至加样口1/2处 (为方便取样15mL)
3. 建立气液相平衡
实验中怎样判断气液两相已达到平衡?
Ans:体系温度一段时间内(约5分钟)不再发生变化时,则可判定气液两相
达到平衡,此时汽液两相的温度和压力都基本稳定。
体系首次 平衡温度 的观测
接近苯的沸点 (80.1℃)
加入正庚烷
辅助温度 主温度/℃ /℃
3
4 5
1)实际温度的计算
t实际 =t 主 t 校正值 t 修正值
①
t 校正值 =kn t 主 t 辅
k 水银在玻璃中间的膨胀系数取0.00016 n 露出部分的温度系数取60
t 主 在介质中的温度 t s 露出水银柱的平均温度(即辅助温度计的读数)
② t修正值:通过精查温度计的修正值并采用试差法计算得到,见表2
5. 改变体系组成,再次建立平衡,确定样品组成,记录实验数据
基于首次体系平衡温度,选择合适的纯溶剂,建立合适的温度分布 点,确定苯的t-x-y相图
废液
纯溶液
6. 实验完毕,关掉电源和水源(将电流旋钮调至最小)
表1 组号 1 2
苯-正庚烷二元气液相平衡实验原始数据 气相 折射率 Y 折射率 液相 X
15~84 3~127
4)Wilson方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配偶参数Λ12 、Λ21
12 py1 21 ln 0 ln x1 12 x2 x2 p1 x1 x1 12 x2 x2 21x1 21 py2 12 ln 0 ln x2 21 x1 x1 p2 x2 x x x x 2 21 1 1 12 2
纯组分在常压下的沸点 ( 苯:80.1 ℃
正庚烷:98.4℃)
F=C-P+2
对于二元气液平衡体系,组分数C=2,相P=2
F=2
体系四个变量(温度、压力、汽相组成、液相组成) 指定两个变量,则体系的状态即可确定。
气液平衡
气相可视为理想气体
液相为非理想溶液,且忽略压力对液体逸度的影响
pyi i xi pi0表3 苯-正庚烷二来自气液相平衡的温度数据组号
t主
t校正值
t修正值
t实际
1
2 3
4
5
2)用实验值做苯的温度组成t-x-y相图
实 际 温 度
苯 100% 80.1℃
/℃
0%
98.4℃
苯的组成(x
y■)
苯的t-x-y相图
3)苯和正庚烷纯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的计算 Antoine(安托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