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务实奋进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根据《登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意见》(登政…2009‟19号)文件,登封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一二三四五六”教育振兴战略,努力争创人民满意的政府部门,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促进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创新管理机制,全面实施教育振兴战略为准确把握登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搏,2005年,市人大、市政协及教育局专门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进行了为时四个月的调查研究,完成了“登封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这一调研课题,出台了《全面振兴登封教育的实施意见》、《登封市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近年来,教育局相继出台了33改革措施,立规以束,以研兴教,建立健全了“一二三四五六”教育振兴战略。
“一二三四五六”教育振兴战略即:一是坚持一条治教方略。
认真实施“树立起自信心,激发出积极性;向课堂要效益,以质量论英雄;用表率带作风,靠实干出成效”的三十六字治教方略。
二是坚持“两手抓”的工作思路。
一手抓制约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理顺大家的情绪;一手抓基础工作,为登封教育的腾飞打好基础,修好路。
在抓基础工作上,一手抓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手抓内部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
在内部管理上,一手抓队伍建设,按“思路清、眼光远、胸怀广、胆子大、作风实”十五字方针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一手抓机制建设,靠机制保障工作的有序运行。
三是推进三大改革。
落实“新、细、实”工作作风,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应付型向务实型转变;改管理为“三个三”,就是“三严”政策(严格学籍管理、严禁私自招生、严禁招收往届初中毕业生复读)、“三限”政策(高中招收择校生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三生”政策(高中招生实行分配生、推荐生、保送生)。
“三严”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市区学校招生压力,稳定了招生秩序;“三限”政策的实施,提高了高中段生源质量;“三生”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调动了农村办学的积极性。
改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强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四是着力打造四项工程。
即教育硬件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五是坚持管理即服务这一理念,把服务基层作为天职,严格推行机关作风“五项制度”。
即周一、三、四、五无会日制度、挂牌上岗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六是健全“六大机制”,即目标考核与督导评估机制、名师机制、教学教研机制、分配机制、奖励机制和用人机制。
靠机制说话,靠机制办事,靠机制推动工作。
通过一二三四五六教育振兴战略的实施,登封教育系统聚了人气、鼓了士气;消了怨气、树了正气。
学校管理规范有序,校园文化内涵深厚,教师素质明显提升,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二、加强基础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创造教育发展的良好平台,我们重点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农村新一轮布局调整。
自2006年7月以来,登封市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项建设共投入资金9860.1万元,增加学校占地面积152870平方米。
目前,共撤并中小学105所(初中20所,小学85所)。
通过新一轮布局调整,优化了城乡教育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二是加大学校建设工程。
2009年,对我市8所学校的厕所进行建设改造,共建设改造厕所2506.83平方米,建沼气池724.64立方米,总教投资240万元;为9所学校装备实验室设备及教学仪器,总投资294.46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增多媒体室300多个;实施2009年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唐庄初中宿舍楼1567.15平方米、徐庄中心小学食宿楼2105平方米,总投资160万元;积极推动2009年市政府“十件实事”工作,滨河路小学扩建教学楼工程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市区新建小学选址在市区书院河路与南环二路交叉口西南角,占地28.28亩,已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准备破土动工;为全市51所小学配备体育器材,总投资25.5万元;为聋哑学校建设一栋综合楼,建筑面积1392.65平方米,投资100万元;投资200万元,完成聋哑学校功能教室教学设备配备工作;为登封中专建设一栋实验楼,建筑面积4061.4平方米,投资400万元;积极推动东区学校建设工作,学校选址在东区龙腾大道东侧、玉带路北侧,占地118亩,已完成立项、可研、环评、勘界等工作,正在积极准备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招标等工作;积极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根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已完成校舍的排查、鉴定工作,并制定了校舍建设改造的年度规划,通过排查鉴定,我市中小学校舍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有13.2万平方米,需要加固的有39万平方米,需要拆除重建的有33.6万平方米。
三是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了保障。
我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和民办学校贫困生实施免费教育。
春季共有69510名学生享受免费政策,免费资金1291.2万元,秋季共有74979名学生享受免费政策,免费资金1397.2万元。
四是提高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2009年,登封市按照每生每年小学330元、初中530元的标准(含取暖费30元),拨付学校公用经费。
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由150元,提高到180元。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一是加大教师培训。
2009年,举办了教师素质讲坛7期12场,培训教师13000人次,举办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强化培训班,培训教师320名,举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4期,培训人员320人,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中级共培训340人;名师工程建设,通过业绩审定、课堂展示和面试答辩等程序,评选了第一届教学标兵30名,第三届教学能手115名,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了以“我为祖国站讲台”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师德征文、演讲比赛、师德“三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教师、家长评教师)等活动,引领和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依法执教,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三是进行教师业务素质测试,2009年8月15日、16日,教育局组织全市4669名教师进行了业务素质测试。
测试成绩按学校、个人分别排出名次,在全市进行了通报,使每一个单位和个人清楚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全市同学科教师中所处的位置,形成了教师争学、比学的良好氛围。
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聘用制度,2009年暑假,教育局再次修订完善了教职工聘用制度,结合登组发…2009‟26号文件有关精神,在全市所有学校全面开展了教职工全员聘任活动。
2009年我市办理退休教师手续460人(其中有310名是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教师),同时解聘、辞聘教师10人。
积极推进引才引智工程,优化我市教师队伍结构。
2009年,招聘了90名师范类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又合同签约了110名特岗教师,全部分配到我市农村中小学,有效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五是加大校长培训力度。
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北师大校长高级研修班、西南师大校长研修班和山东大学校长研修班,还多次派校长赴西安、上海等地交流学习,更新了校长的办学理念,提高了校长的办学水平。
六是推行基层述职制度。
各乡镇区办中心学校校长、普教专干,中心初中、中心小学校长,局直各单位校长、业务副校长,教育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定期向局党委进行了述职。
述职评议结果作为对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业绩评定、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主要依据。
目前,已有126人次进行了述职,我市这一做法得到了郑州市教育局的赞赏和推广。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一是努力构建了“二三三一”德育模式。
“二”即落实两个常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班主任工作常规》,第一个“三”即坚持歌声操声读书声“三声”回归校园,第二个“三”即开展经典诵读、行为规范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示范校创建活动,“一”即每一所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在1-2年内创出一个方面的特色。
二是推行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暨体育测试工作。
为保证考试的公开、透明,我市公开发布观摩信息,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100名学生家长代表分别到测试现场进行了的观摩和指导,社会各界对我市2009年中招体育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的组织和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三是实施“分段式均衡生源”招生办法。
为使三所高中(一中、实验高中、嵩阳高中)向内部挖潜,提高竞争力,提升教学质量,根据目前我市市区三个示范性高中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教研水平、教学成绩等已基本均衡的现状,通过下乡调研、召开听证会等方式,我市今年中招实施了“分段式均衡生源”招生办法,即按照保送生、统招生、择校生三个层次录取。
2009年8月7日,我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以现场抽签的形式为三所示范性高中均分了生源。
四是进行中小学评价体系改革。
2009年,我市对小学评价改单一的文化课考评为综合评价(六个方面:文化课测评占50%,督导评估、校园文化建设、行为规范示范校、国学经典诵读、小学生运动会各占10%),评价指标的改革,进一步推进了我市素质教育的实施。
五是建立并完善了推门听课制度。
登封市教育局把各级领导推门听课作为提高课堂效益的一个着力点,把工作重心下移到班级,下移到课堂,校长及班子成员坚持每周听推门课,教育局不定期进行督察,在全市各学校通报。
通过推门听课制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向课堂要效益的目的,优化了课堂教学。
六是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可持续提高。
2008年,郑州市第四届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圆满召开,我市校本教研工作得到郑州市教育局及与会同仁的一致好评。
五、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教育质量步入强势上升通道一是高考成绩大面积提升。
2009年高考,我市本科上线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达2159人。
其中,普通类上本科线1854人,比2008年1359人增加495人,增长率为36.42%,比2005年680人增长近3倍;上重点线人数214人,比2008年139人增长53.95%,嵩阳高中应届生冯梦柯以最高分为664分,超重点线97分,被北京大学本硕连读录取。
专科上线人数4294人,比2008年的3748人增长到546人,增长率为15%;比2005年1471人增长2823人,增长率为192%。
按县市万人上本科线比率,我市达到万分之29.43,超过了新密和巩义(新密万分之26.6,巩义万分之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