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办优质教育一、学校概况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老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水南学堂,此后曾多次更名办小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外贸部长叶季壮同志曾在水南学堂旧址设立中国共产党新会支部和工会,领导过江门、新会一带的土地革命,组织工人、群众支援省港大罢工。
1973年,升格办初中,为江门市第九中学,属江门市教育局管理。
1996年,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
目前全校有教学班24个,学生1236人。
全校在编教职工74人,专任教师64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38人,本科学历达标率62.5%。
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7人,中级职称46人。
学校现有用地面积15000 M2,生均占地12M2,建筑面积10667 M2,生均面积8.63M2。
学校依山而建,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错落有致;教学区、运动区分开;学校环境优雅美观,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多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学校以创建省一级学校为目标,努力加强校园的硬件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促进办学条件的现代化。
同时,学校全体师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开拓创新,确立“德育为首,智育创优,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科研先行、改革创新”的路子,积极开展人事制度和教材改革,在生源素质总体偏低的条件下,教学质量却稳步提高。
近三年,中考成绩保持上升态势,各科平均分稳居江门市直同类学校前列;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就达326人次,其中国家级153人次,省级28人次,市级145人次。
我校成为江门市直优质初中,办学效益高,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门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禁毒示范学校”、“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市直普教系统“安全文明学校”、江门市教育局“先进工会”、“先进团委”,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市妇联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单位”光荣称号,2004年被评为市“绿色学校”,2005年被评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并荣获“江门市先进集体”和广东省“女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评为江门市安全文明校园、江门市“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广东省“巾帼文明岗”、江门市中小学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多年来,我校紧跟时代步伐,追求卓越,成为一所校园美、管理严、校风好、发展快、进步大、声誉高、受社会瞩目的学校。
二、主要办学经验及办学特色(一)优化办学条件,打造一流环境自2004年投入270万元加强学校建设,顺利通过江门市一级学校第二次复评后,学校根据评估组提出的整改意见,修订了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向省一级学校迈进”的目标。
我们对照省新颁行的评估标准,逐项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扎扎实实进行整改,又投入230多万元用于改造实验大楼,添置教育教学仪器。
学校教学设施配套,设有教学辅助用室33间,教室与教辅室的比例达到1∶1.3,完全满足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学校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教学设备较为先进,拥有电脑255台,其中教师用机70台,达到每人一台的要求;设有多媒体电教平台35个,建有校园信息网络系统,教学、管理和信息传递正向数字化迈进。
学校图书馆藏书达4万册,生均33册,电子读物3.5万册,报刊81种;各学科常规教学设备及体育卫生器材、医务室常用药品均按省标准配齐。
校园运动区建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有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台12张,风雨活动场353平方米。
学校还致力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全面构建,立体布局,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努力营造让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文化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
以校风、教风、学风、修身、立志等内容布置校园,催人上进。
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名家书画、艺术长廊等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以学校办学理念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和校园中心雕塑激励着全体师生拼搏奋进。
(二)创新办学理念,努力追求卓越我校遵循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的办学意识,明确“创一流学校,办优质教育”为办学目标,“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立足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严谨治校的办学特点。
学校突出“德育为首,智育创优,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重德育、促智育、发展人”为核心,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优秀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活校,质量强校,笃行“三个严谨”(严谨治校、严谨治教、严谨治学),致力“三大工程”(队伍建设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教学质量管理工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育人体系和评价体系。
(三)建立高效机制,激发昂扬斗志我校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以人为本,情感激励,体现现代办学理念,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理校,建立和完善“校长负责,党组织保证,教代会民主监督”的体制。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开展“学党章,葆党性,明使命”活动,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
学校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和责任管理,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和校长任期目标,每学期有工作计划,每阶段有任务布置,每星期有工作日程,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做到长期目标为短期计划定方向,短期计划为长期目标打基础,并将它分解到处室,再由处室设岗、定位、定人、定责,实行岗位责任制。
实施合作竞争性管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教职员工实行聘任制度,制订《江门九中绩效工资奖励方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顺利开展。
(四)实施建设工程,造就一流队伍我校能够快速发展,靠的是一支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
1、率先垂范,建设行政班子学校领导班子年轻力壮,充满活力,学历高、能力强。
现有校长1人,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2人,中层干部6人。
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3岁,全部具有本科或大专学历和高、中级职称,校长和各位主任都是按德才兼备的标准通过严格的选拔或激烈的竞争上岗。
九位领导班子成员务实勤政,业务能力强,骆昌云校长被评为市侨乡建设突击手、市优秀教师;吕锦炎书记被评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其他六位中层干部都分别获得过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谢萍副校长是省级骨干教师。
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施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创新领导方法,做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
学校制订了《行政值周制度》和《领导岗位职责》,要求所有领导成员都要以严格态度治校,严明的作风处事,发挥严谨的组织效能,形成团结、开拓、求实、民主的领导集体,树立起“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热情为家长,为全校师生服务,在师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2、优化师资,打造强校之本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师队伍,大力推进人才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教师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的五个“平台”。
(1)铸造师魂平台。
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会议制度,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写师德体会,汇编成册。
采取观看电视片、办讲座、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以富有特色的教师座右铭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树立“爱学生如爱亲子,敬家长如敬亲朋”思想;倡导“四业”(勤业、敬业、精业、创业)精神,鼓励教师献身党的教育事业,形成了“严谨治学,善教启智,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良好风范。
我校每年师德考核优秀率达30%以上,称职率达100%。
谢萍老师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蒋青老师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学校涌现出吕丹娜、林慕贞、骆昌云等一批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
(2)继续教育平台。
我校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全校教师都参加了各级各类的进修培训,其中,有3人参加研究生课程班进修, 1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人参加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
先后有140多人次参加新课程、信息技术、职务等培训。
(3)校本培训平台。
实施“青蓝工程”即“老带新导师制”,由同学科、同年级资深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帮一”师徒对子。
要求青年教师“一年成为合格教师,三年成为骨干教师,八年成为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我校结合教改,先后开展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计算机初、中级技术培训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
现在,学校教师都能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50﹪以上教师能熟练制作课件,有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
(4)信息交流平台。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校门,取经借鉴,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
聘请校外富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到校讲学。
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多方面的交流与学习,培养教学骨干,有力地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5)全师互动平台。
积极构建学习型学校,全面开展“全师课堂教学互动”活动,落实“互学、互听、互评、互促”要求,全校教师在各个平台上展示着园丁风采。
近三年,4人被评为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被列为市级名教师培养对象,10人在市级教学评优课中获奖,31人次被评为江门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党员。
钟雪坤、伦炳泉、李美玲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钟雪坤老师获得市中小学教师优秀环保教案评选一等奖,伦炳泉老师的《现代文阅读:亲近自己的双腿》获市2004年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示范“课例研讨会”一等奖。
李美玲老师的《看云识天气》获市初中语文新课程实验优秀课堂实录评比一等奖。
一支师德高尚、教风良好、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迅速成长,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坚持德育为先,培养高尚情操我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江门日报在2004年9月11日对我校德育工作作了题为“以德育端正‘帆船’的方向”的报道,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所作的努力。
1、健全架构,打造精良德育工作队伍(1)建立“校长—政教主任—级组长”的纵向管理以及“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横向管理体系,实行条块结合,完善学校三级管理。
落实校长、政教主任、级组长、班主任岗位责任制度。
制定德育计划和具体的管理细则,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细化,并形成由下向上汇报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2)把德高业精的教师放到班主任这个德育管理最前沿的岗位上,每学年开学前,学校召开行政干部工作会议,确定班主任人选。
学期初,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培训。
学期末,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提高水平。
此外,还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班主任工作的思路。
2、突出重点,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我校紧紧抓住当前社会思潮的特质,围绕当前未成年人尤其是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的任务,向学生提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三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