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炎鼻窦炎课件PPT

鼻炎鼻窦炎课件PPT


五、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 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发展缓慢,病程 长.女性多见.本病发 达国家少见,发展中国 家发病率相对高.我国 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 在贫困和边远地区较多.

1.病因: (1)原发性:传统观点认为与内分泌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A,B,D,E)、 遗传因素、血液低胆固醇有关,也认为与臭 鼻杆菌、类白喉杆菌感染有关。近年认为与 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衡有关,大部分病人有免 疫功能紊乱。该类患者病因未确定。 (2)继发性:长期慢性鼻炎、慢性鼻窦 炎,有害粉尘、气体的刺激,鼻腔结构手术 切除过多,结核、梅毒和麻风对鼻粘膜的损 害。
二、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 (1)家族聚集现象:报告广州地区一个 家族三代9人中有5人患鼻咽癌;湖南一对 同卵双胎兄弟先后患鼻咽癌. (2)种族易感性:主要见于黄种人。 (3)免疫遗传标记观察:证实人类白细 胞抗原有与鼻咽癌发生有关的位点存在。
2.病毒感染:已证实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 生高度相关.1964年,Epstein与Barr发现一种人 类疱疹病毒,命名为EB病毒,1966年,Old发现鼻 咽癌患者血清中有EB病毒抗体。 3.环境因素: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镍的含量较低 发区高,鼻咽癌患者头发中镍的含量高于正常,动 物实验证实镍可以促进亚硝胺诱发鼻咽癌,维生素 的缺乏和性激素失调可以改变粘膜对致癌物的敏感 性。也与广东人喜食咸鱼、鱼干、广东腊味有关, 内含亚硝胺类化合物。 4.微量元素异常:饮食中镍、铅的含量高,钼、 铬、镉的含量低,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2)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扁桃体炎,腺 样体炎,上牙列第2前磨牙和第1、2磨牙的根 尖感染,拔牙损伤上颌窦,龋齿残根坠入上 颌窦, (3)创伤性:鼻窦外伤骨折或异物进入上 鼻窦,游泳跳水不当。 (4)医源性:鼻腔内填塞物留置过久。 (5)气压损伤:航空性鼻窦炎

三、临床表现


(2)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花粉症) 3 .临床表现: (1)鼻痒: (2)喷嚏: (3)鼻涕: (4)鼻塞: (5)嗅觉减退: 4.诊断:依据病史和检查,诊断不难,应 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鉴别。


5.治疗:
原则是:采取阶梯式治疗①避免接触过敏 原;②药物治疗(非特异性治疗);③免疫 治疗(特异性治疗)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在世界各 大洲均有发现,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较 少,非洲属中发地区,东南亚国家高于非洲,我国 是最高发地区之一。国内分布有地区差异,以广东、 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台湾为高发区,其中广 东的肇庆、佛山、中山、广州等珠三角地区以及广 西东部的梧州为高发中心,四会市最高。侨居世界 各地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广西和福建)发病率 高于当地居民。因为广东发病率高,鼻咽癌从前被 称为“广东病”或“广东肿瘤” 。男女之比为2-3: 1,40-50岁为高发年龄组。

四、诊断

根据病史,鼻部检查(内窥镜),鼻窦CT
五、治疗

(一)急性鼻窦炎
原则: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通 气障碍,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 1.全身治疗:一般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 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特应性体质必要时给 予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邻近病灶和全身慢 性疾病.
2.局部治疗:鼻内应用减充血剂,糖皮 质激素. 3.体位引流:引流鼻窦内脓性分泌物. 4.物理治疗: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 5.鼻腔冲洗: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 塞米松(或甲硝唑). 6.上颌窦穿刺:治疗上颌窦炎,同时也 有诊断作用,应在全身症状和局部急性炎症 基本控制后进行.

(3)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免疫治疗Ⅱ): 又称脱敏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吸入变应 原所致的变应性鼻炎。通过反复和递增变应 原剂量的方法注射特异性变应原,提高患者 对致敏变应原的耐受能力,达到再与致敏变 应原接触后不再发病或虽发病但其症状却明 显减轻的目的。但是,疗程需2-3年,往往难 以坚持,长期疗效不确定,一般为每周定期 注射变应原制剂,最近也有舌下含服制剂应 用于临床。该疗法目前存在争议。
1.全身症状:
急性鼻窦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 性鼻炎,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 身不适。 慢性鼻窦炎:轻重不等,时有时无,精神 不振、易倦、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 力不集中。
2.局部症状 (1)鼻塞:单侧或双侧。 (2)流脓涕:大量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 有恶臭。 (3)头痛:急性鼻窦炎头痛较为严重。慢 性鼻窦炎引起的头痛较轻或没有。根据发病 的鼻窦不同,部位可位于额部或颌面部,或 颅底或枕部。 (4)嗅觉改变:减退或丧失。


(2)手术治疗: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 术,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 移术。

忌 用 优 鼻



四、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 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 率为10%-25%。常与支气管哮喘同存。 1.病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空气污染 2.分类: (1)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二)慢性鼻窦炎
1.鼻内应用减充血剂,糖皮质激素. 2.鼻腔冲洗: 3.负压置换疗法:用于治疗额窦炎、筛 窦炎、蝶窦炎。 4.上颌窦穿刺冲洗: 5.鼻腔手术:解除鼻腔内影响鼻窦引流 的病变. 6.鼻窦手术:

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一、发病情况:
4.头痛:是常见的初 发症状(19%). 5.脑神经症状:肿瘤 可侵犯颅神经出现偏头痛, 面部麻木,复视,上睑下 垂,视力下降,软腭瘫痪、 反呛,声嘶,伸舌偏斜. 6.远处转移:可转移至 骨、肺、肝。

五、诊断

医生和患者均应提高警惕
1.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了解症状: 2.体格检查:
鼻咽部检查:行后鼻孔镜、鼻咽镜、鼻内窥镜 检查,如有可疑地方,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肿瘤 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鼻咽癌的唯一定性手段 . 颈部肿快检查:必要时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颅神经检查:了解受累颅神经 全身检查:头颅,肺部,肝脏,脊柱及四肢骨 骼等.
1.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急性炎症性疾 病,又称”伤风”,”感冒”.在病毒感染的基 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 2.治疗:按一般”感冒”治疗:全身治疗,局 部治疗. 3.预防:增强机体抵抗力,注射鼻病毒疫苗, 儿童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儿球蛋白.避免传染.

三、慢性鼻炎
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 1.临床表现 (1)鼻塞:特点是间歇性,交替性. (2)多涕:黏液涕,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涕. 2 .治疗 (1)病因治疗:全身病因处理,局部 病因处理,


(1)避免接触过敏原(免疫治疗Ⅰ): 最简单, 最有效的方法,但前提是病人必须知道自己对 什么过敏.
(2)药物治疗和手术物理治疗: 临床最常用 ① 糖皮质激素: 包括鼻用激素(如伯克 纳、辅舒良等),口服激素短期突击疗法 (如泼尼松)。 ②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 ③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 ④减充血剂:如1%麻黄素,盐酸羟甲唑 啉,滴鼻。 ⑤其他:下鼻甲冷冻、激光、射频、微 波等;翼管神经切断、筛前神经切断等。
3.影像学检查:CT和MRI、PET检查,了 解肿瘤侵犯的范围和颅底骨质破坏情况. 4.EB病毒血清学检查:为辅助指标。

六、治疗 鼻咽癌大部分是低分化鳞癌(98%),应首 选放疗。放疗期间可配合化疗、中医中药及 免疫治疗,以防远处转移,提高放疗敏感性 和减轻放疗并发症。 对以下情况可采取下述治疗: (1)鼻咽癌放疗后3个月鼻咽部仍有残灶或 局部复发,可采用光辐射(激光+光敏剂)治 疗或手术治疗。
了解鼻炎
自由呼吸
自 由 呼

一、鼻炎的分类

鼻腔炎性疾病即鼻炎,是病毒、细 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 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 症。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慢 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药物性 鼻炎、干燥性鼻炎等。
二、急性鼻炎
(2)放疗后仍有颈部肿块,可手术切除残 灶。 (3)放疗后复发者或原发灶仍有残灶也可 以应用化疗。

鼻咽癌放疗后5年生存率为50%左右, 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死亡主要原因。
鼻咽癌不经任何治疗,自然生存期因人而异, 平均为18.7月,Ⅳ期者自然生存时间为7~9 个月。
七、常见误诊原因
文献报告误诊率16.28%-92.00%,基层医院误诊 率最高。 1. 颈部无痛性肿块,易于判为一般良性肿物而 误诊。 2.有鼻咽癌相关症状,但是没有做鼻咽部仔细检 查。 3.耳鸣、耳闷,易于判为一般分泌性中耳炎。 4.头痛没有引起重视。 5.血涕没有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
八、预防 1、减少与致癌因素的接触: 如少食或不食腌制的或霉变 的食物如咸鱼、咸菜、腌肉 等、不吸烟。 2、去除潜在的致癌因素: 对腺样体的重度炎症、鼻咽 部的溃疡等,应积极治疗, 但不要轻信药品广告宣传的 鼻咽炎药物 。

六、鼻息肉 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 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 肉为临床特征。 1 .病因:尚未明确 (1)纤毛形态结构功能障碍: (2)鼻腔微环境变化的影响: (3)嗜酸细胞的作用: (4)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2.临床表现: (1)鼻塞:常为双侧,进行性加重,严重者 可完全堵塞鼻腔;可有闭塞性鼻音,打鼾。 (2)流涕:粘液性,或脓性。 (3)嗅觉减退或丧失。 (4)耳闷、耳鸣、听力减退。 (5)继发鼻窦炎: (6)检查鼻腔可有单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白 色、淡黄如荔枝肉样半透明肿物。




2.临床表现: (1)鼻塞: (2)鼻、咽干燥感: (3)鼻出血: (4)嗅觉丧失: (5)恶臭:臭鼻症 (6)头痛、头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