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ppt课件
28
35
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00 相对速率
光合作用
0.75
作物生长
呼吸作用
0.50
0.25
0.00 0
10
பைடு நூலகம்
20
30 40 温度℃
图 植物生长—温度曲线
空气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的生长,是有机物质的积累是在连续的、同时 进行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形成的。 即随着温度的升 高,作物的生命过程最初是加快的。当温度超过一定界 限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减弱下来。当温度更高时, 作用就停止了。也就是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他 们各自的最低、最适和最高的温度。
这种反应在植物的花芽形成期最为敏感, 是植物内部节奏生物钟的一种表现,是由系统 发育所决定的,它是植物利用对光长的测量而 控制植物生理反应的现象。
根据光长影响植物开花情况对植物的分类
(1)长日性植物。是指只有在光照长度超过 一定临界值(临界光长)时开花,否则即停留在 营养生长状态的植物。例如麦类、豌豆、亚麻、 油菜、胡萝卜等原产于高纬度地区的作物。
(5)毛管断裂含水量 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由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和土
壤的蒸发作用,其数量不断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 度时,其连续状态断裂,从而停止了毛管悬着水的 运动,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断裂含水量可视为土壤水分对作物有效性 的一个转折点。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可 以此作为灌水的下限指标。
土壤水分常数 1、定义 土壤中水分从受一种力的作用转到受另一种力 的作用时的土壤水分含量。 2、常用的土壤水分常数 (1)吸湿系数(最大吸湿量) 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吸湿系数以下的土壤水被土粒牢固吸持,不能 被植物吸收利用。
(2)凋萎系数(凋萎含水量、凋萎湿度) 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全部 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凋萎系数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约为最大 吸湿量的1.5~2.0倍(p=1520 kPa)。 不同质地的土壤,凋萎湿度有明显差异,即随 着土壤砂性增加而减小,随着土壤粘性增加而增加。
第一章 绪论
1.2 农业气象
(1)太阳辐射与农作物 (2)热量条件与农作物 (3)水分条件与农作物
(4)二氧化碳与农作物
第一章 绪论
(1)光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植物产生影响: ● 光长,即光照时间的长短。 ● 光强,即光照的强弱。 ● 光质,即光谱组成的不同。
日照长度和光照长度 ● 日照长度。是指一地每天从日出到日落
1000
1700~ 1800
2100~ 2400
2300~ 2600
2600~ 3100
中熟型 1400 2200~2400 2500~2700 2800~3500 3200~3600
晚熟型 1800 2400~ 2600
>3000
3500~ 4100
4000
低温危害
(1)冷害 冷害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在 0℃
膜状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它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膜状水,约为最大吸湿 量的2~4倍。
(4)田间持水量(土壤最小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是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自然条件
下所能保持的土壤水分的最大数量指标。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中对植物有效水分的上限
和计算灌水定额的依据。
(6)毛管蓄水量(最大毛管水量) 土壤毛管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 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上升水。 毛管蓄水量比田间持水量高1/4~1/3左右。
(7)全蓄水量(全持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 土壤所有孔隙全部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 全蓄水量的数值主要取决于土壤孔隙度。
土壤水分常数及其有效性 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常数不同,主要决定于土 壤质地及结构。 土壤有效水分含量 = 土壤贮水量- 凋萎湿度时的土壤贮水量
(2)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 ● 估计值 光合有效辐射约占太阳总辐射的50%。 ● 求算方法 a.进行严格的对比观测; b.以点推面,通过气候学计算来求取。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下列简便公式来估算 光合有效辐射:
Q0.43S00.57D前苏联 Q0.41S50.56D中国华北
(2)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主要方式
水分过多的危害-洪水、涝害和湿害 1)洪水是大雨、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水泛滥, 淹没农田,毁坏农舍和农业设施的灾害; 2)涝害是雨量过大或过于集中,造成农田积水而使 作物受到危害; 3)湿害是连阴雨实践过长或洪水、涝害之后排水不 良引起的,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 因缺氧而受到危害。
干热风 是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指引起作物大量 蒸腾的高温、低湿、较大风速的综合气象现象。 干热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枯 熟型、旱风型。
(4)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
植物吸收利用CO2的状况,与周围空气 的CO2浓度有关。即浓度不同,CO2向叶内扩散 量不同,则光合速率不同。
a、CO2饱和点 在辐射能充分满足的条件下,植物光合 速率不再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时的CO2浓度 称为CO2饱和点。
b、CO2补偿点 植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 的CO2达到平衡时,环境中的CO2浓度称补偿点。 ● CO2补偿点时的光合速率等于零。 ● CO2补偿点是了解和衡量作物光合作用与 呼吸作用关系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所以低CO2 补偿点往往可以作为作物高光合效率的指标。
作物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有三个基本 点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 最低(下限)温度 ● 最适温度 ● 最高(上限)温度 对于作物的生长,在最适温度下生长迅速而 良好,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但是 仍然能够维持生命而不受害。
致受最最最受致
死害低适高害死 低低温温温高高 温温度度度温温
三基点 五基点
以上,有时甚至在20℃左右的条件下对农作物 产生的危害。 根据农作物受害情况可将冷害 分成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冷害。
(2)寒害 寒害是指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作物在 冬季遭受0℃以上(有时稍低于0℃)的低温 危害的现象。危害的作物有橡胶、椰子、咖啡、 可可、胡椒和剑麻等。 根据寒害发生的天气条件,可将其分为 平流型、辐射型和混合型寒害。
根据冻害发生的天气条件可以将其分为冬 季严寒型、入冬剧烈降温型和早春融冻型。
高温危害 温度过高的危害,即高温危害。 一般意义上的高温危害,指农业生物因高温 出现超过其生长发育甚至生命活动的上限温度而 导致伤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3)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物理形态:固态、气态、液态 按土壤中某种吸力对水分的吸持和对水分 性质的影响分为:紧束缚水、松束缚水、 毛管水 和 重力水
表 不同作物的凋萎湿度(南京,%) —————————————————————— 作物名称 冬小麦 棉 花 向日葵 玉 米 大 豆 —————————————————————— 凋萎湿度 6.99 7.36 8.41 9.41 9.32 ——————————————————————
(3)最大分子持水量
七基点温度
温度
图2 作物三、五或七基点温度范围示意图
● 几种主要作物的三基点温度
作物 牧草 小麦 油菜 玉米 水稻 棉花
最低温度 3~4
3 ~ 4.5 4~5 8 ~ 10 10 ~ 12 13 ~ 15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26
30
20 ~ 22 20 ~ 25 30 ~ 32 30 ~ 32
30 ~ 32 30 ~ 32 40 ~ 44 36 ~ 38
农田上CO2浓度的垂直变化:
晴朗无风天气下,近地层CO2浓度呈现 明显的昼低夜高的变化规律,夏季尤为突出。
白天,群体是CO2的汇而大气是CO2的源,这时 CO2由大气向群体中输送,这种CO2浓度随高度 而递增的分布型称之为光合型;夜间,群体是
CO2的源而大气是CO2的汇,这时,CO2由群体向 大气输送,这种CO2浓度随高度而递减的分布型 称之为呼吸型;而在傍晚、清晨相互转化。
积温学说:
● 在其他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物 的发育起着主导作用。
● 作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而根据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在高温季节完成的发育期还存 在有上限问题。
● 作物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需要一定积温。。
● 几种主要作物所需10℃以上活动积温
作物 马铃薯 谷子 玉米 水稻 棉花
早熟型
蒸散即植物叶面蒸发(蒸腾)和棵间土壤 蒸发之和。蒸散是植物失水的主要方式。
估算作物的蒸散可确定作物的需水量 。于制定灌 水计划,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提高灌溉效益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分过少的危害-干旱 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使农作物体内水分发生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可见光(光合有效辐射)对植物的影响
(1)光合有效辐射的概念 ● 生理辐射 决定着最重要的植物生理过程(包括光合
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它植物生理 现象)的光谱区称之为辐射的生理有效区,或 称为生理辐射。
● 光合有效辐射 使得光合作用进行的光谱区辐射,称之为 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 ● 光合有效辐射的波长范围 光合有效辐射的波段大体与可见光(400 ~760nm)范围一致,即400~700nm(欧美) 或380~710nm(俄)。
之间的日照时数,是一种在一定地区各年之间 比较稳定的气候要素。
● 光照长度。它和日照长度不同,它包括 日照长度及只有漫射光的多云、阴天时段和 曙暮光时段。
第一章 绪论
● 光周期现象 白天光照和夜晚黑暗的交替及其持续时间对
植物的开花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光周 期现象。
● 光周期现象实质上是指植物的生长发育 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
(2)短日性植物。是指只有在光照长度短于 一定临界值时开花的植物。如水稻、玉米、棉花 等原产于低纬度地区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