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方法审核与认证审核的有效性

过程方法审核与认证审核的有效性

过程方法审核与认证审核的有效性过程方法的审核对于过程方法,ISO 9000中已给出了定义,即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对于“利用过程方法的审核(以下简称过程方法审核)”的定义,目前ISO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

我们可借鉴IAOB (国际汽车行动集团)的关于工ISO/TS16949 过程方法审核指南中的定义,即按照组织的固有流程来审核组织的体系称之为过程方法审核。

组织的固有流程是以组织产品或服务的实现流程为主线的活动过程加上与这一主过程相关的支持和管理过程。

而过程方法审核就是:a) 根据组织已识别的固有流程(过程)及其内在联系策划审核活动;b) 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过程,以顾客为导向;对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过程以法规及相关方的要求为导向;c) 对于质量管理体系,以产品实现过程为主线;对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环境影响因素和危险源的控制为主线;d) 围绕主线对相关的支持、管理过程进行系统的识别与评价;e) 对于每个过程的审核采用过程和活动之间的输出输入的关系进行追踪,并站在体系的高度对每一过程在体系中的作用进行评价;f) 从整体出发,关注顾客、法规、相关方要求的实现,过程间的接口和过程的绩效,对体系做出有效性适宜型的综合评价。

过程方法审核的特点a) 审核与过程有关的活动,关注过程的有效性;b) 按照组织识别的过程及业绩指标,以业绩表现为主要线索经过审核员的判断,不断的调整审核的重点。

从整体上判断过程活动符合标准的情况(是一种动态的判断过程)c) 关注系统的目标及过程间的接口,不仅是每个职能“份内”的执行情况,更关注过程的系统性,系统性强(解决部门目标与过程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即系统与子系统目标不协调的问题,打破部门的隔栅,提高过程有效性).容易发现系统或管理上的问题,接口间的不足,利于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d) 与实际活动的流程保持一致,易于被受审核方所接受(提问的对象是活动本身不是标准条款,容易被受审核方所理解)e) 审核的增值明显如何正确理解ISO 9001标准4.1 的要求无论是ISO9000、ISO9001或ISO9004,“过程方法”和“持续改进”是贯穿标准族的核心。

持续改进是标准族要达到的目标,过程方法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这一点在ISO9000标准中的2.3与2.4,以及ISO9001与ISO9004 标准中的4.1得到了明确地阐述,因此正确理解ISO9001中的4.1是十分重要的。

标准中的4.1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总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受审核组织体系而建立的总要求。

它应具体理解为:1、识别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a) 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哪些过程?b) 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是什么?c) 谁是这些过程的顾客?d) 这些顾客的要求是什么?e) 谁是该过程的“所有者”?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a) 业务过程的主流程是什么?与主流程相关的分流程或子过程是什么?b) 这些过程间的接口是什么?c) 需要哪些文件来完善接口管理?3、确定这些过程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a) 所期望的和不期望的过程结果的特征是什么?b) 监视、测量和分析的准则是什么?(如:用哪些指标和目标来判断?)c) 如何使其与我们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以及产品实现过程相结合?(如:指标和目标的相关性,方针和目标的分解);d) 有哪些适宜的收集数据的方法?e) 需要收集哪些数据?f) 需要保存哪些记录?4、确保实施体系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包括监视和支持过程运行的手段)a) 确保过程监视和运行的资源和信息b) 每个过程需要哪些资源?c) 沟通的渠道有哪些?d) 如何提供关于该过程的外部和内部信息?e) 如何获得反馈信息?谁对相关信.息来分析处理?5、监视、测量、分析这些过程a) 怎样监视过程的业绩?(过程能力、相关的目标指标、顾客满意)b) 需要什么样的测量手段?c) 如何用最好的方法分析所收集的信息?(统计技术)d) 从分析的结果得出了些什么?是否为改进提供了必要信息?6、持续改进这些过程a) 如何改进该过程?b) 过程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否找到了?c) 需要采取哪些纠正、预防措施?d) 这些纠正、预防措施得到实施吗?以上这些要求是标准中提出受审核组织必须满足的,也是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一个符合ISO9001: 2000 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所应遵循的PDCA循环过程。

根据顾客要求策划并建立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体系,通过对预先设定的指标和目标进行监视和测量,找到过程改进的机会,并基于过程测量的数据不断地改进过程的绩效增加顾客的满意。

标准4.1对管理体系总的要求既适用于对整个管理体系过程也适用对单个过程,是每一个过程应达到的要求过程方法进行审核策划审核组特别是组长和专业审核员应理解组织的过程,先期应对组织的产品及活动要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一般通过评审文件/向组织了解/初访或一阶段审核获得。

审核员应根据组织已识别的固有流程(过程)及其内在联系策划其审核活动,即:a) 依据组织已识别的过程的输出、输入的关系及审核的关注点策划审核顺序和审核分组;b) 按过程编制审核计划,考虑部门集合、相关过程的集合(应注意:过程≠部门、过程≠要素);c) 如果组织已按过程方法建立体系可以按相关过程编制审核计划;如没有,可根据审核员对组织的管理体系过程的理解来编制审核计划;d) 分组安排审核时,考虑组织规模特点、过程间关系和信息沟通的便利(过程活动职责间的关系);e) 开始时,审核管理过程和目标的展开及实施情况,总体了解体系及业绩的情况,来判断在下一步审核中的关注点;再按实际流程审核产品实现过程,并纳入相关的支持过程一并进行审核;f) 把主要审核时间用在产品实现过程方面,并始终关注顾客的要求。

不同类型组织的审核策划大型制造组织a.特点:通常情况下,这类组织部门层次较多b.审核员宜根据主要过程活动的职责情况对相关部门按过程的实际进行组合,如:设计开发过程涉及总工办、设计科和工艺科,编制审核计划时可将三个部门放在一起进行审核。

c.安排这样的审核计划通常要分组进行审核,分组时既要考虑过程的关联性又要考虑审核员的能力问题。

当分组过多时,关联程度可能会减弱,这样,每天的审核组交流和讨论的时间应留得比较充足。

在此种情况下的交流会除了进行对不符合的综合评价之外,重要的是要沟通有关的需要其他审核员到不同部门要追踪的信息。

小型组织a.特点:通常情况下,这类组织部门层次较少。

有时,虽然组织机构存在许多的部门名称,但实际的责任人只有一个。

也就是活动的责任人相对较少,并较集中,可以按照实际过程将有关部门进行整合。

b.对这类组织的审核通常不分组,那么只要根据管理体系的流程特点,先审核组织体系的主要业绩及管理情况,再按照产品/服务的实现流程审核相关的产品/服务的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

典型制造业过程方法审核方案策划的实例审核员应有清晰的审核思路,并对不同组织的流程有一定的理解。

下面举例来说明一个较复杂组织的审核计划的策划。

例如:某集团公司总公司所在地有3个产品生产,在外地分别还有3个分场所生产不同的产品。

审核组安排共有6名审核员,每2名审核员先到3个不同的场所进行审核,再由5位审核员对总部所在地进行审核,下面展示的是对总部的审核计划,见表-2V型循环审核方法该方法是指基于过程的资源、岗位、职责实施审核。

如图所示。

图一:V型循环审核方法在审核思路上,针对每一个主过程或过程网络,在过程的策划与实施方面,采用自上而下的过程,突出过程策划的重要性,强调过程识别的充分性和过程策划的合理性。

基于风险分析,控制风险、降低或减少风险是过程实施的最终目标,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

而在过程的改进方面,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即基于过程运行、监视与测量绩效表现的数据分析,发现改进机会,体现了基于事实决策的理念。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审核思路,已被许多审核机构所采用。

采用CAPD 方法该方法是从过程的绩效切入审核,关注的是过程的管理和过程间的接口和相互联系,关注过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审核中随时进行不断的判断,根据审核活动的发展追溯管理上的原因的一种审核方法。

由于目前大部分的组织并没有对自己的过程的业绩指标和目标进行识别和监视,因此,审核员应引导每一个区域的负责人,向其了解实际是根据什么进行该区域有关过程的持续改进的?对于过程的表现得好坏是如何评价的?等问题,促进其对过程方法及标准4.1要求得的进一步的理解。

下面只是对CAPD 审核方法作一简单介绍它是基于组织已按过程方法建立了体系的基础上的,那么,如果组织并没有按照过程方法来建立体系,这一方法的运用可能会存在交流上的问题。

CAPD审核方法提问表说明:C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将绩效指标与总体目标相关联A 分析---根据指标的结果组织的纠正措施/持续改进计划P 按照过程策划的《过程的描述》对过程进行审核D 现场实施---去现场证实采用CAPD实施现场审核的基本步骤对管理过程的审核a.评审顾客名单及其特殊要求,可链接到进一步的审核中去跟踪落实(关注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以外的要求及顾客对标识、包装、运输、体系等方面的要求);b.评审组织对过程的识别及过程间输入输出的接口关系是否明确,如何进行有效性沟通(过程流程图,过程识别卡);c.评审组织战略目标和过程的指标是否建立并得以实施和监视,通过指标表现确定准备审核的重点过程(方针目标展开及目标落实情况所反映出来的可能存在的问题);d.识别并确认过程的负责人及其职责和权限(职责及授权书); e .评审过程质量目标和测量结果及趋势,以此来识别出过程中可能导致指标不佳的地方(重点是与顾客相关的重要衡量指标);f.对管理评审的审核,要看战略目标是如何实现?领导对体系的支持程度,如何根据内审和过程审核结果对体系进行评价和决策,促进体系的持续改进。

λ对产品/服务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的审核a.询问建立该过程的基础活动(如策划、分析和评审活动等)及该过程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连接到顾客的相关要求);b.始终关注顾客要求的实现和风险的控制;c.确认过程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否得到执行;d.对每一过程应评审过程绩效的测量结果(重点是与顾客相关的重要衡量指标)。

λ根据过程的绩效指标状态确定以下审核内容1)当过程绩效指标满足目标要求并且没有不良趋势时:a) 评审过程间的接口及相互作用,如:人员到人员、过程到过程、职能到职能、班次到班次;b) 询问建立该过程的基础活动(如策划、分析和评审活动等);c) 询问对该过程的有效性是如何测量的,过程的负责人怎样解释测量结果;d) 询问如何策划并实施持续改进的活动;e) 询问是否达到持续改进的目标或进展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