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机位与轴线

第四章 机位与轴线


• 三、轴线分类 • 1、关系轴线:由交流着的两个或几个被摄 对象的视线产生。 • 关系轴线的另外一种形态:角色与环境或 道具之间的关系轴线也称为方向轴线。
• (1)、双人交流 • 双人交流轴线也称为“单轴线”,它所涉 及的只是交流的双方,因此在轴线规则的 实际运用中是最简单最基本的。
• A、三角形原理
• B、角色的中性视线镜头跳轴: • 在跳轴前的一个镜头中,剪辑插入一个角 色中性视线(看镜头视线)的镜头,然后 在下一个镜头中改变原来的轴线的关系。 由于中性视线的镜头没有明确的方向感, 也可以使观众忘记前面的镜头的方向,因 此,不会对新变换的方向感到不自然。
• C、摄影机机位运动跳轴: • 在场景中,借助摄影机的运动,在镜头内 部能够看到角色位置、视线、背景以及空 间的同时变化。也称为“真跳轴”,既可 以单人进行,也可以双人进行,不受限制。
• 摇镜头变换镜头主体
• 摇镜头辅助角色位移表现场面调度
• 跟摇镜头表现主体运动
• 甩镜头:镜头从一个物象飞速摇向另一个 物象,这种快速摇镜头俗称扫摇镜头。
• 4、移镜头 • 在摄影对象固定,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摄影 机做某个方向的平移拍摄。 • 横移:摄影机位置横向移动,也称平移。 • 竖移:摄影机位置竖向移动。 • 斜移:摄影机位置斜向移动。 • 弧移:摄影机移动的轨迹呈弧形。 • 前移:摄影机向前移动。 • 后移:摄影机向后移动。 • 跟移:镜头主体在画框中的相对位置基本保 持稳定,背景做移动处理。
• D、角色位置换位跳轴 • 借助合理的镜头内动作改变原来角色位置 关系达到跳轴的效果。也称为“假跳轴”。 虽然角色位置变了,视线变了,单机位拍 摄空间没有变,画面背景、光线方式没有 变。
• E、硬跳轴: • 在一些动作片的方向轴上,可以对轴线有 所突破,但前提是叙事情节应十分清楚, 否则会在视觉、画面上产生方向的混乱。
• 2、运动轴线 在场面调度中,在用摄影机表现被摄对象时, 由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假想出的一条线。
• 3、跳轴----越轴、离轴 • 在镜头视角转场时超越了轴线一侧180度的 范围界限。
• (1)跳轴的典型方法 • A、空镜头跳轴 • 在跳轴前的一个镜头中,剪辑插入一个空 镜头,由于空镜头无角色关系概念,无空 间概念,无视线方向概念,因此在下一镜 头中改变原来的轴线关系,观众不会对新 变换的方向感到不自然。
4号机位是角色1的内反切镜头
5号机位是角色2的内反切镜头
• 2号机位是角色1的 外反切镜头; • 3号机位是角色2的 外反切镜头.
• 切入镜头
• 立足于轴线:主镜头、切入镜头、反应镜头 • 与轴线有关:内反切镜头、外反切镜头 • 不受轴线约束:切出镜头
• 二、轴线规则: • 摄影机在表现被摄对象时不能随意越过这 条假想出来的轴线,而只能在他一侧的180 度范围内进行拍摄。
• 综合镜头运用: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同时进行,如 摄影机一边移动一边推进或拉出;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先后衔接进行, 如推拉镜头,就是将推镜头和拉镜头结合 起来使用的镜头。
第二节 朝向与轴线
• 一、轴 概念 • 在镜头的转场中,制约视角变化范围的界 限。 • 根据镜头调度的需要,处理两个以上角色 的调度时,会在角色之间假设一条直线, 称为轴线。
• B、 双 人 交 流 的 典 型 机 位
图3.46
图3.47 图3.48
图3.49
图3.50
• (2)、多人交流 • A、将多人交流转化为双人交流
• B、多条轴线的处理方法
• 寻求平衡的途径: • 在众多角色中寻求中心角色达到平衡;
• 寻求画面均衡
• 既寻求中心角色有寻求画面的均衡达到平 衡
• F、利用枢轴镜头跳轴 • 也是硬跳轴,在拍摄上利用了场景中的景 物作为贯穿关系,在视觉上有一个参照物。
• G、利用角色运动跳轴 • 跟随角色运动走过轴线,然后再在新的一 侧开始进行拍摄。
• (2)跳轴应注意的问题 • 考虑场景空间存在的可能性; • 是导演处理镜头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风 格,但不能乱用; • 应考虑镜头排列组合的合理性,不要造成 不必要的视觉阻断; • 如果一场戏中有两次以上的跳轴,那么跳 轴方式不能重复。
第四章 机位与轴线
第一节 机位
• 一、概念:摄影机的拍摄位置 • 1、拍摄距离:拍摄点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 离; • 2、拍摄方向:以被摄对象为中心,在同一 水平线上围绕被摄主体360度,已选择拍摄 点或放置机位; • 3、拍摄高度:摄影机拍摄距离,方向不变, 拍摄点的高度变动导致画面的视平线发生 变动而产生的仰拍或者俯拍。
• 二、固定机位与运动机位 • 推、拉、移、摇、跟、组合运动
• 1、推镜头 • 被摄对象固定,将摄影机由远及近推向被 摄对象; • 通过变焦距的方法,使画面的景别发生有 大到小的变化。
• 2、拉镜头 • 被摄对象固定,将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对 象; • 通过变焦距的方法,使画面的景别发生有 小到大的变化。
• 拉镜头表现镜头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 俯视角度拉镜头可以用来表现角色精神的 崩溃; • 拉镜头时,画面景别越来越大,有退出现 场的结束感;
• 3、摇镜头 • 摄像机位置不动,摄影机镜头围绕被摄对 象做各个方向、各种形式的摇动拍摄的到 的运动镜头形式。
• 摇镜头展示广阔空间
• 摇镜头模拟角色的主观视线
六种类型的镜头 主镜头:确定假象轴之后,在轴线的一侧选择一个摄影机位 和角度,然后固定景别,把这一场戏不间断的拍摄下来; 切入镜头:在一场戏分成若干个镜头之后,在前后两个镜头 间插入一个局部细节的特写镜头; 切出镜头:在两个连接镜头间插入一个镜头,这个镜头有的 内容并不在这个画面中,而是交代另一件事情,另一个场 景,或者交代不同的景别,如时间、天气等; 内反切镜头:反切镜头又叫反打镜头,指在轴线一侧拍摄方 向基本相对的两个镜头连接,分内反打和外反打,分别拍 摄两个人叫外反打,分别拍摄一个人叫内反打 ; 外反切镜头:从对面角色肩膀后方拍摄---过肩镜头; 反应镜头:当某个角色对另外角色的动作、台词以及对场景 中某些事物做出反应时,表现这个角色反应的镜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