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课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
第五课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一)轴线
1.动作轴线:与被摄主体运动轨迹相对应的 那条无形的线,就是动作轴线。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一)轴线
2.方位轴线:对于一个不动的人来说,他目 光直视的视线称为“方位轴线”;对于对话中的两 人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位轴线是两人头部的连线。也称“对话 轴线”或“关系轴线”。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二、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
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是拍摄一个场面时,用以指导机位的 分布原理。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各镜头中视觉形象和空间造型 的连贯。 (一)关系轴线的三角形机位
拍摄一场对话,通常可以设置三个机位,这三个机位构成 了一个底边与关系轴线相平行的三角形。在关系轴线两侧各有 一个三角形,拍摄时可以使用其中任何一侧的三角形布置机位, 但只能选用一侧,不能超越关系线到另一侧去拍摄。
2、借助主体自身动作路线的改变来越轴。 即画面上出现主体运动方向的改变。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04主体运动方向改变
3、中间间隔一个骑轴镜头来越轴。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06骑轴镜头越轴
4、中间间隔一个特写镜头,主观镜头或 空镜头而越轴。
07间隔主观、特写、空镜头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5、当被摄体出现两个以上轴线时,镜头 可越过其中一轴线,再从另一轴线获得新的角 度。
镜头 景别 主体方向( 内容
号
左右)
备注
1
利用运动镜头越轴
1
2
借助主体的自身动作路线改 1
变越轴
3
间隔一个骑轴镜头
1
2
3
4
间隔特写、主观或空镜头 1
2
3
5
两个动作轴线、跨越一个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第五课
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
一、轴线与轴线规律
朝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站在不同 的侧面去拍摄它(观察的视点不同), 在屏幕上会出现完全相反的运动方向。 因此在拍摄中就必须遵循拍摄的“轴线 规律”。
01摄像机在人物右侧
02摄像机在人物左侧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一)轴线
在运动的物体或对话的人物中间可假想一条看 不见的直线,这条直线影响着屏幕上物体运动方向 和人物的相互位置关系,这条无形的线,叫做“轴 线”。
在对话双方不同高度的情况下(如一方站着,另一方坐 着),应以平均高度拍总镜头,以交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 仰角度拍摄视点高的人,表现视点低的人的主观感觉;以俯 角度拍摄视点低的人,表现视点高的人的主观感觉。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二)运动轴线的三角形机位
用分镜头表现运动(行走和奔跑),应以运动 路线作为轴线,把机位三角形放在运动路线的同一 侧;在拍摄改变方向的运动时,应在一个镜头中表 现出方向的变化。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3.内外结合角机位
如图,【2】与【5】两个机位,【2】机位取内反角机 位,【5】机位取外反角机位,称为内外反角结合机位;【3】 与【4】两个机位也如此。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 依图显示为3 号镜头和4号 镜头的结合 使用。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4.视平线规则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1.内反角机位
如图,三角形底边上二个分镜头的机位【2】与【3】都 在对话双方的内侧,分镜头都是单人镜头。总机位【1】与 两个分机位【2】与【3】镜头连接后,各镜头中出现的人物 数量分别是2、1、1。 【2】与【3】两机位称为内反角机位。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6、利用淡入/淡出、叠化、划变等特技方 法跳轴。
08特技越轴
09轴线与机位三角形原理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课堂实践
A组:拍摄3组照片,分别表现内反角机位、外反角机位及 视平线规则(共9幅照片)。 B组:本课讲述了六种克服跳轴的方法,在影视剧中找出5 组镜头,使用了前五种克服跳轴的方法。
镜头组 克服越轴方法
(二)轴线规律
轴线问题是影视拍摄中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为 了保持同一段落中人物的视线、行动方向和人物之间 方位关系的一致性,在拍摄时就要求有一定的章法, 这就产生了“轴线规律”。
它是指在拍摄一组互相衔接的镜头时,摄像机 的拍摄方向应限制在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角度在水平 方向上无论怎样变化(竖直方向的角度变化不在此 例),都不允许超越到轴线的另一侧去;如果跳到另 一侧去拍摄,就会产生方向性的混乱,叫做“跳轴” 或“越轴”,这就是拍摄中应遵循的“轴线规03律越”轴。
04人物改变运动方向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 以上机位如按【1】【2】【3】【4】【5】的顺序 组接,各镜头中人物数量构成了3、3、1、2、3的 关系。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三)克服跳轴的方法 1、利用运动镜头来越轴,摄像机从轴线
一侧运动到另一侧。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05摄像机从轴线一侧运动到另一侧
2.外反角机位
如图,两个分机位【4】、【5】都处于对话双方的外侧, 都从对话双方的背后拍摄过肩的双人镜头。总机位与两个分 机位镜头连接后,各镜头中的人物数量分别为2、2、2。 【4】、【5】两机位称为外反角机位。
《教育电视节目编制》
外反角机位构图的空间分配原则是:面对观众的讲话 者占画面的2/3;背向的占1/3,且常常以鼻尖不超出面颊轮 廓线之外为限。如将背向的人调虚一些,则更能突出讲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