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3--16课导学案 谢晓丽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3--16课导学案 谢晓丽

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教师自我评价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导学案设计
课题
13、钓鱼的启示
课时
2
授课日期
课型
讲授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重点
难点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2,、《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3、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学生体会父亲的情感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自读,导入课题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小结、拓展、反思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教师自我评价
姚村学区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4课导学案设计
课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课时
1
授课日期
课型
阅读课
学习内容
五年级第四单元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习
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③那朵幸福的者的心情。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板书课题。
激发兴趣,导入
自主学习、标注问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合作交流与指导: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二、初步了解课文,粗读课文。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1、初步了解情感
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教师制作课件。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重点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内容补充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
同桌互读,提出问题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初步了解文中的“我”的情感的变化。
反馈展示、激励点拨
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拓展实践,达标检测
归纳总结、自我反思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结合上下文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初解疑难
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