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评估
工作日停车量 1200
停车量(辆)
休息日停车量
两日平均停车量(辆)
广场停车量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道路停车量 631
地下停车量 598 357
1060 814
1000 800 600 400 200 0 8:00 366 316
1004 853 578 489
252 67 22
工作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活动分布
休息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活动分布
3.活动时间特征分析 对活动量的分时点统计显示: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活动峰值均出现在下午 16:00同时中午(13点)的活动量与下午(16点)也相差无几,可以视为活动 高峰。两天中活动低谷分别出现在早 7:15 和晚21:30(高峰值与低谷值之比 分别为3.79:1和4.92:1)。两日对比,休息日对应时点的活动量均大于工作 日(晚上除外),差值最大值为 220人次,出现在下午13 :00 ,而上午10 :00 左右,下午16:00,18:00的活动量也有明显差距。 从时间角度分析,户外空间活动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中午和下午是活动的 主要发生时段,早晚活动量较少;休息日对应时点的活动量大于工作日。
212 94 11:00 时间
241 90 15:00 135 42 18:00
11:00 时间
15:00
18:00
8:00
燕园主校区分时点停车量分析 燕园主校区各类型停车量分析(各数值为工作日和休息日平均值)
7.绿地活动适宜性分析 分析绿化草种的耐践踏性:很多人工草坪出于美观需求,选择种植不耐践 踏的冷季型草(约占人工草坪的 45%),而未充分考虑人的使用需求,这在加 大管理成本的同时也限制了师生的活动空间。尤其是南部教学科研区,在人员 密集、绿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耐践踏性差的绿地反而占较大比例。
成果举例
1.活动类型特征分析 对活动的分类统计显示:体育活动是校区内的主要活动类型,此外,休闲、 交流活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旅游活动和户外学习活动的比例较低。两日数 据对比,休息日休闲活动量比工作日增加 117.94%;旅游活动量增加 15.36% ; 学习活动量基本持平;交流与体育活动有所减少。 从类型角度分析,户外空间活动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体育活动为主导,学 习活动较少;休息日从事休闲活动的人数激增。 活动量按类型分类统计 工作日 活动总量(人次) 比例 学习活动 交流活动 体育活动 休闲活动 旅游活动 总计 63 812 1669 496 280 3320 1.90% 24.46% 50.27% 14.94% 8.43% 100.00% 周末 活动总量(人次) 比例 67 715 1545 1081 323 3731 1.80% 19.16% 41.41% 28.97% 8.66% 100.00%
绿地耐践踏性分析
7.绿地活动适宜性分析 分析绿地可进入性:管理上不允许进入的绿地比例较大(包括设有栏杆和 绿篱的强制性阻隔绿地和未设置障碍及标志的禁上绿地),尤其以南部区域最 多。实际中这类绿地却常有大量人群活动,包括穿行抄近路、拍照、休息等行 为时有发生。
绿地可进入性分析
8.绿地活动适宜性分析 分析绿地的遮荫状况:大部分绿地种植有乔木,可以为师生在绿地中活动 提供足够的遮荫。只有新建理科楼群周围缺少乔木种植,需要改善。
2.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两天的观测中共有7051人次参与了场所性户外活动(工作日3320人次,休 息日3731人次,燕园主校区的活动主要集中于未名湖沿岸、湖心岛、西门办公 楼区域、五四运动场、二体周边运动场、34B楼东室外乒乓球场地、讲堂广场、 三角地、静园、理教天井等区域) 。 从空间角度分析,户外活动具有几个显著特征:体育场地与未名湖区活动 量最大,存在过度使用问题;北部古园林区利用效率低,景观和设施缺乏设计 和维护;燕园主校区外的教工住宅区缺少活动空间,户外活动强度小,空间利 用率低。
工作日活动量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7:15 10:15 13:00 16:00 时间 18:00 21:30 239 230 590 523 971 751 休息日活动量 983 871
活动量(人次)
748 636 309 200
分时点活动量统计
4.活动群体特征分析 在本次户外活动调查的两天共 12 个时点中,学生群体活动量占总量的 74.66% ,教职工和附近居民(居住于校区内的人员)群体占 9.02%,校外人员 群体占16.32%。可见,学生仍然是参与活动的主体。而从校外人员群体的活动 占16.32%的角度来说,北大校园已经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教职工和附 近居民群体的活动较少 . 两日数据对比,休息日参与户外活动的学生人数比工 作日增加10.56%,但其占当天活动总量的比例略有下降;休息日校外人员活动 量增加33.47%,而教工与附近居民活动量则减少5.50%。 从活动者的群体特征角度分析,户外空间活动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学生是 户外空间的主要使用人群;休息日校外人员的活动量激增。 活动量按群体特征分类统计 工作日 活动总量(人次) 学生 教职工和附近居民 校外人员 总计 2500 327 493 3320 比例 75.30% 9.85% 14.85% 100.00% 周末 活动总量(人次) 2764 309 658 3731 比例 74.08% 8.28% 17.64% 100.00%
调查与评价
• 观察法 • POE理论与案例分析1源自• 使用状况评估(POE)概念
• 相关方法
• POE评估的内容与目标 • POE评估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 校园开放空间POE研究
研究方法
①户外公共空间行为活动分析。在一周的时间内,选择工作日、休息日各 一天,每天选择六个典型调查时点(7 点15分、10点15分、13 点、16点、18 点、 21点30分),对以上户外活动空间中的场所性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内容 包括:活动的类型(包括参观、拍照等旅游活动;网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小 坐、驻足观望等非体育类休闲活动;聊天、谈恋爱等交流活动;看书、读英语 等学习活动共五类)、活动人数、活动人群属性(包括学生、教职工及附近居 民、校外人员共三类)以及活动地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属性提取、 分类统计功能,对数据进行归类与分析,得到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 特征,类型特征,人群属性特征等结论。 ②机动交通系统动态分析。校园机动车出入流量分析。数据收集工作分休 息日和工作日两天进行。两天中对校园各机动车出入口进行连续 15小时(7: 00-22 : 00 )不间断观测,分别记录校内车辆和校外车辆(社会车辆)的进出 量。后经 Excel 统计,得到校园机动车出入口工作日和休息日通行交通量特征。 校园机动停车分析。数据收集工作分两天开展,方法为观察并记录每日上午 7:30-8:30时段,10:30-11:30,下午14:30-15:30,17:30-18:30四个典型时间 断面上校园内机动车停车的分布和数量。 ③绿地活动适宜性分析。从使用角度出发,绿地的耐践踏性、遮荫状况、 可进入性是直接影响使用的主要属性。通过大量现场观测,对校园绿地的草种、 养护和生长情况、乔木遮荫状况、管理状况进行分类记录与分析,最后对上面 提到的绿地的三种属性进行分级评价。
4月1日各校门机动车出入量变化趋势图
4月7日各校门机动车出入量变化趋势图
两日机动车通行量随时间变化的分析。西门的通行量变化较多,规律性不 强。东侧门在中午 11 :40-12 : 20间出现明显的高峰,其他两个门通行量较少, 曲线也较为稳定。
时间
南门 东侧门 西侧门 东南门
南门 东侧门 西侧门 东南门
5.机动交通流量分析 各出入口校内车流量均为T工作日(校内车)>T休息日(校内车)(T表示 车流量),社会车辆流量则明显 T工作日(校外车)<T 休息日(校外车);允 许所有车辆进出的校门(东侧门,西侧门)两天中社会车流量均明显大于校内 车流量(T 校外车>T校内车),社会车辆是主要通行群体。只允许校内车进出 的校门(南门,东南门)工作日车流明显较大。
100
120
140
20
40
60
80
0
120 100
7:00-7:10 7:40-7:50 8:20-8:30 9:00-9:10 9:40-9:50 10:20-10:30 11:00-11:10 11:40-11:50 12:20-12:30 13:00-13:10 13:40-13:50 14:20-14:30 15:00-15:10 15:40-15:50 16:20-16:30 17:00-17:10 17:40-17:50 18:20-18:30 19:00-19:10 19:40-19:50 20:20-20:30 21:00-21:10 21:40-21:50
时间
160 140
单位:辆
80 60 40 20 0
单位:辆
7:00-7:10 7:50-8:00 8:40-8:50 9:30-9:40 10:20-10:30 11:10-11:20 12:00-12:10 12:50-13:00 13:40-13:50 14:30-14:40 15:20-15:30 16:10-16:20 17:00-17:10 17:50-18:00 18:40-18:50 19:30-19:40 20:20-20:30 21:10-21:20
1459 222 2
南门
东南 门 西侧 门
384
512 759
428
289 408
812
801 116 7
0
0
0
0
0
0
254
257 429
323
146 374
577
403 803
0
0
0
0
0
0
3243 3047 629 0
3596 2900 64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