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第四册总复习

中国历史第四册总复习

中国历史第四册总复习第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基本知识: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

这个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由国民党一党专政。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1927年8月,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与此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2.1927年4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杀害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3.1928年国民政府发动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

日本帝国主义阻止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4.日本侵略者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5.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史称东北易帜。

它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第 2 课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一.基本知识:1.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稳定财政的措施。

如:整顿税务、控制金融、币制改革等,使中央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其中,币制改革成效较为明显。

2.1935年,国民政府财政部规定,由四大银行发行纸币,定为法币,逐渐代替市场上流通的银元。

3.国民政府开展的经济建设发展最快的是纺织工业。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势力阻扰和官僚资本控制,民族经济发展很缓慢。

二.基本技能:发行法币的四大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第3课红色政权的建立一.基本知识: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紧急会议,称为“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3、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以后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理论。

9月,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起义部队在文家市,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4.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的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这就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会师于井冈山。

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7、土地革命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

]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是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是红军总司令。

首都在瑞金,它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

9.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基本技能:1、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两次武装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物: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朱、贺、叶、刘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2、列举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1)地势险要,易守难攻;2)附近农产品丰富;3)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4)群众基础好。

3、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意义:时间:1927、8、7地点:汉口内容:1)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2)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第4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基本知识:1.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一共发动了五次“围剿”。

2.1933年秋,国民党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重点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于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和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而失败。

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它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4.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在毛泽东建议下,红军改向贵州,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会后,在毛泽东领导下,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入草地,进入陕北。

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6、中央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率领南方八省红军坚持游击战争,后改编为新四军。

二.基本技能:1、列举王明“左”倾错误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表现: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坚固阵地;进攻受到挫折以后,又主张分兵把守,节节抵御;在长征初期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

2、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主要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3)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第5课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基本知识:1、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华步骤。

1931年9月18日,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铁轨。

反诬陷中国军队所为,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奉蒋介石旨意,不予抵抗。

东北沦陷。

3、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爱国将领蔡廷铠、蒋光鼐率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一二八事变”。

4、国民政府破坏十九路军抵抗,同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松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日军留驻上海。

中国主权再次被出卖。

5、1932年,日本扶持清朝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政权。

第6课抗日救亡运动一.基本知识:1.1935年何应钦和梅津美治郎达成协议,签定〈〈何梅协定〉〉,国民政府取缔一切抗日活动,随后,日本又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华北局势危急。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年底在瓦窑堡开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这就是“西安事变”即“双十二事变”。

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最终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二基本技能:1、1935年至1936年,中共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而作出努力的三件大事:1)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2)1935年底,中共在瓦窑堡开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同日本签定的卖国条约或协定:《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第7课神圣抗战的开始一.基本知识:1、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

从此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总指挥是朱德,副总指挥是彭德怀;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军长是叶挺,副军长是项英。

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3、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到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4、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1000多人,史称“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5、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大肆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以上,同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6、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台儿庄消灭日军1万人以上。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7、国民政府害怕人民在抗战中壮大力量,实行不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失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二.基本技能:1、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而发动的四次事变及时间:1)1931年“九一八”事变;2)1932年“一二八”事变3)1937年“七七”事变;4)1937年“八一三”事变2、列举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名称: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8课“到敌人后方去”一.基本知识:1.1937年8月,中共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2.晋察冀是抗战时期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3.陕甘宁边区是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二.基本技能:洛川会议:1)时间:1937年8月;2)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3)主要内容:A、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B、决定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C、开辟敌后战场;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9课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一.基本知识:1、1938年底,日本首相近卫发表“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的近卫三原则,引诱国民政府投降。

2、1940年3月,日本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

3、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石井部队”,害死大批中国人。

4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严密的控制,清查户口,发“良民证”,还制造了大量的无人区。

二.基本技能: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1.原因:1)广州、武汉沦陷以后,日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严重威胁敌人后方;2.表现:对国民党停止大规模军事进攻,而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进攻为辅;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巩固后方;第10 课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选学)一.基本知识:1.国民党消极抗日,一面与日本秘密谈判,进行投降活动,一面把主要兵力放在大西南和大西北。

2.1939年,日军进攻南昌,并使用毒气。

中国军队损失惨重,被迫退守浙赣线。

3.1940年,日军进攻枣宜地区,威胁重庆,抗日名将张自忠为国捐躯,结果宜昌失守。

4.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应英国政府的请求,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

5.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9000人从安徽泾县出发,行至茂林地区,遭到8万多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袭击,新四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留,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