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解析版考点07 知识梳理之描写画面一.(2022·广西柳州·八年级期中)古诗词鉴赏,完成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描绘出来。
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远远望去,夕阳笼罩下,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2.尾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题需结合诗句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意思是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结合全诗的内容,从“薄暮”“落晖”等词可想象到,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黄昏,诗人居高远望,看到夕阳笼罩下得树木、山景笼罩着一层金光。
本题加上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即可。
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借用典故“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因此可知,尾联借典故直抒胸臆,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二.(2022·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古诗词鉴赏。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所描绘的画面。
3.尾联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2.号角声在秋天的天空中回荡,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3.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爱国热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城欲摧”是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金鳞”把阳关照射下的铠甲比作鱼鳞,渲染了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暗含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画面描绘。
根据诗句意思,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即可。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示例:号角连天,秋风阵阵,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3.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诗人引用燕昭王筑黄金台典故,写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爱国热情。
三.(2021·山东济南·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宿洞霄宫①宋·林逋②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注解】①洞霄宫:故址在今浙江省余杭县西南大涤洞,被道家认作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洞霄宫。
②林逋,北宋诗人。
此诗写于其归隐西湖孤山后。
1.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一句的妙处。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颈联“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的画面。
【答案】1.那碧绿的山涧,泉水奔流,带来了片片红叶;青葱的树林上空,朵朵白云萦绕飘荡。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红叶随水漂流是动景,天上白云点点是静景,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秋色的动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愉悦、闲适之情。
2.示例一:在树林清凉的树阴中,一只飞鸟不知从何处飞来落下,落日照着山林,到处是秋蝉的歌声。
示例二:一只飞鸟不知从何处飞来,扑腾腾地冲进了树阴;夕阳西下,满山的知了,不停地鸣唱。
【解析】1.考查诗句赏析。
颔联意为:那碧绿的山涧,泉水奔流,带来了片片红叶;青葱的树林上空,朵朵白云萦绕飘荡。
“碧涧流红叶”为动景。
“青林点白云”为静景。
水流红叶,林上白云,作者抓住秋天山中的两个细节,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中秋景的动人。
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山中秋色的喜爱、愉悦与闲适之情。
2.考查描绘诗中画面。
开放类试题,尊重原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即可。
如:树木茂密,洒下片片清凉,一只小鸟像是飞累了,从远处飞来,落在树上。
夕阳西下,给山林染上一层金色,满山的知了鸣声不停,喧闹无比。
四.(2022·湖北孝感·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各题【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两首诗构思精巧。
《次北固山下》首联写“客路”“行舟”,尾联写“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尾呼应;《峨眉山月歌》连用五个地名,__________、__________、清溪、三峡、渝州,精巧地点出行程,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甲【乙】两诗中都有写江流之景的画面,请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其中的美景。
【答案】1.乡书归雁峨眉山平羌江2.【甲】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乙】诗:“影入平羌江水流。
”皎洁的月影倒映在澄澈的平羌江水面上,月影在船头荡漾,船儿也跟着江水缓缓流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提炼。
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提示提炼作答。
(1)《次北固山下》中,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行走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描写的对象有“客路”“行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描写的对象有“乡书”“归雁”。
(2)《峨眉山月歌》的大意是: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了。
出现的五处地名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既写出了诗人的行程,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开阔的图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首先确定两首诗歌中描写江流之景的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中帆船的小景与江水的大景相互映衬,写出了江面开阔的景象,两句诗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白帆高高扬起;(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诗人秋夜行船之事,诗句意思是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
根据诗句的意思,加入合理的想象描绘即可。
五.(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②犹眠。
【注释】①宿雨:夜雨,昨夜下的雨。
宿,夜晚。
②山客:隐居山庄的人。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B.“桃红”“柳绿”“花落”“莺啼”,诗人抓住了春天的特征,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春天夜雨过后清晨美丽的景象。
D.诗歌最后一句,以莺啼声衬托“山客”居住环境的嘈杂与内心的不安。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的画面。
【答案】1.D2.红红的桃花花瓣上还凝结着昨夜的雨珠,碧绿的柳丝还萦绕在早晨若有若无的烟雾中。
【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莺啼山客犹眠”的意思是: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这里是以动衬静,以莺啼声衬托“山客”居住环境的幽静与内心的闲适。
故选D。
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
要了解诗句意思,展开想象,生动形象地描述。
前两句诗的意思: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
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据此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六.(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明·李珣烟漠漠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②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注释】①漠漠:烟雾迷蒙的样子。
②鹧鸪:一种鸟。
1.下列对本词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中烟、雨、落花、鹧鸪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
B.这首词的上片描绘出江南水乡烟雨茫茫的景象。
C.下片写远客乘舟靠近荒野的渡口,表现即将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
D.全词借景抒情,渲染了游子在江南暮春烟雨中的思乡之情。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语言描绘“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画面。
【答案】1.C2.示例:烟雾迷蒙,风雨凄迷,岸边的花儿在风雨中凋零,鹧鸪声声哀啼,鸣声悲切,在凄风苦雨中久久回荡。
【解析】1.C.“即将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有误。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意思是:远方的来客乘着一叶扁舟靠近荒野渡口。
这种地方最容易引发阵阵乡愁。
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静,时间已到暮春时候。
写出了作者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描绘画面。
在理解词的意思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语言描绘画面即可。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意思是:烟雾苍茫,风雨凄迷。
岸边的花儿已凋谢,只听得鹧鸪声声啼。
扣住诗句中的意象“烟、雨、落花、鹧鸪”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漠漠”“凄凄”“花零落”“啼”等分析,可知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
示例:暮春时节的渡口,望向江面,只见烟雾迷蒙,风雨凄迷。
微凉中,看见岸边的花儿已经凋谢,落在地上的花瓣被雨点打湿。
耳畔边传来鹧鸪声声哀啼,鸣声悲切。
七.(2022·山东济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①。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