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律失常教案

心律失常教案

复习与提问
第四节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概述
正常由窦房结发放激动控制心脏收缩。无论是激动的起源异常、传导异常及其巧合干扰,引起频率异常或节律异常,都称为心律失常。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 激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2、异位心律
(二) 激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传导异常
2、病理性传导异常
3、传导途径异常
二、心律失常的心肌电生理
五、心脏传导阻滞
病因可以是传导系统的器质性损害,也可能是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的功能性抑制或是药物作用影响。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就阻滞程度可分为I度、II度、III度。窦房结的冲动在激动心房的同时经房室交界区传入心室,引起心室激动。
房室传导阻滞 激动从心房到心室之间出现的传导延缓,终止现象。 窦房结的冲动在激动心房的同时经房室交界区传入心室,引起心室激动。房室传导有不同层次;在房内的结间束传导延缓即可引起P—R间期延长;房室结和房室束是常发生传导阻滞的部位.若左、右束支或三支同时出现传导障碍,也归于房室传导阻滞。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 诊断学》
授课教师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临床综合教研室
授课班级
10级临床2班
授课地点
本班教室
日期、节次
5.6节 24/6
课题
第二节Hale Waihona Puke 心律失常教学要

1、 熟悉窦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及ECG特征
2、 了解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扑动与颤动的ECG特点
3、了解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三)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表现:①提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窦性P波可巧合于早搏波的任意位置②期前收缩的QRS波群宽大畸形,T波方向多于主波方向相反;③完全性代偿间歇
四、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QRS波呈室性波形,心室律基本匀齐,频率为140-200次/分,有时可以见到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部位。是一种严重的心率失常,多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病人。
;②Ⅱ型,亦称莫氏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的激动不能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①P波完全不能下传;②P波与QRS波无关系,各自保持固有节律,P波频率高于QRS波频率;③QRS波的形态取决于起搏点的位置。见书287页
总结与作业
根据阻滞的程度分为Ⅰ、Ⅱ(不完全性)、Ⅲ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①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
在成年人P-R≥0.21S;②不出现心脏漏搏,每个P波之后均继有QRS波群。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有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下传至心室,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
分两型:①Ⅰ型,又称文氏房室传导阻滞 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氏,直至一个P波后漏脱一个QRS波群,漏搏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恢复,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五、扑动与颤动
扑动、颤动可出现于心房或心室,频率较阵发性心动过速更高。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同时伴有一定的传导障碍,是主要的电生理基础。
(一)心房扑动 心电图表现:①无正常P波,代之出现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扑动波);②频率为250~350次/分;③QRS波一般不增宽。
(二)心房颤动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①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纤细的f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②R-R间期绝对不规则;③QRS波不增宽。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
三、窦性心律失常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之为窦性心律。在心电图上表现为:①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②P-R间期大于0.12S;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群,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小于0.12s.心率60-100次/分。
分类:(一)窦性心动过速 P—R、QRS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
(二)窦性心动过缓
(三)窦性心律不齐 心电图特点详见教材282页。
(四)窦性静止
?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近些年发现,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变,可主要波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慢性持续发展,以缓慢窦性心律失常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统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其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①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②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结阻滞;⑧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而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发作,故亦称为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④如病变同时波及房室交界区,则窦性静止时,可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或同时出现房室结区传导障碍,此即称为双结病变。
(三)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和颤动均是最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1、 心室扑动 表明心肌受损严重、缺氧或代谢紊乱;心电图表现:①P-QRS-T波群消失,代之出现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振幅较大的心室扑动波;②频率在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2、 心室颤动 往往是心室静止前的暂短征象。心电图表现:①P-QRS-T波消失,代之出现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室颤波;②频率达200-250次/分。
教学
重点
窦性心律失常
教学
难点
ECG诊断标准的掌握
教具
设备
诊断学教材、教案
课后
思考题
1、何谓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失常有哪些?
2、何谓期前收缩?
3、房室传导阻滞及其分型?
4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续页
教学进程
(整体上要体现教学意图、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课后总结)
授课
方式
时间分配
提问技能
讲授
讲解
板书
结束技能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25分钟
5分钟
预习知识安排: 第八篇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三、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或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表现:①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正常P波不同;②P、-R间期>0.12S;③QRS波一般不变形,部分早搏P波之后无QRS波
;④代偿间歇不完全。
(二)交界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表现:①交界区的激动可以逆行上传达心房,产生一逆行P、波;②期前收缩的激动在前向、逆向传导的速度不同,导致P、波可出现在QRS波之前、之后和之中;③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多为完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