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立体图形》课堂实录

《认识立体图形》课堂实录

《理解立体图形》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其特征,在体验中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水平和操作实践水平。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感知其特征,在体验中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水平和操作实践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素描画各一幅教学过程:
一、实物操作,教学新授
1、理解球
师用球拍拍球:老师带来了乒乓球拍和球,大家看到了球在球拍上跳动。

想玩吗?师举起拍拍球,哪些小朋友带来了像老师这样的物体,玩一次就坐正。

举起来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圆溜溜的)
像这样圆溜溜的物体我们就叫它球。

像这个小朋友手中的物体样子也是圆溜溜的,我们也叫它——球。

板书:球。

生齐读。

你还知道哪些也是球?
师示范滚球:我借它一点力,它就怎么样了?(滚动)
板书:球能滚动。

生练说。

2、理解圆柱
出示茶叶罐:有跟这个形状一样的举起来。

摸摸它上面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再摸摸它下面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你发现了什么?
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一样大。

练说。

看看这个不平的面,我们叫它曲面。

学生说曲面。

好好摸摸。

大家看到的像茶叶罐一样的物体,上下两个面是圆形,一样大,我们就叫它圆柱。

出示圆柱的素描画,板书:圆柱。

生齐读。

亲热地再叫一声。

圆柱站着,我借它点力,它会滚吗?
这样站着呢?
想一想,怎么放,再借它点力,它才会滚动呢?
指名,一生边说边示范。

也就是说圆柱躺着能滚动。

师示范,生模仿。

圆柱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它还能躺着滚动。

指名说,小组说。

圆柱会滚动,球也会滚动,它们滚的时候哪里不一样?
圆柱只能躺着滚,球能自由自在地滚。

学生练说。

3、理解长方体
在生活中我们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盒子。

师随手举起一个牙膏盒:类似这样的盒子你有吗?
你能给它取个名吗?
……
老师来协助你,像这样的盒子叫长方体。

请举起你手中的长方体,亲热地和它打个招呼。

来学老师的样子摸摸,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再学老师的样子摸摸,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想想长方体有几个面?
这六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六个面有大小)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我们再摸摸上面、下面,你发现了什么?(上面、下面一样大)我们再摸摸前面、后面,你发现了什么?(前面、后面一样大)左面、右面呢?
那刚刚有小朋友说长方体六个面有大小,是不是每个面都有大小?
上面、下面一样大,前面、后面一样大,左面、右面一样大。

出示长方体的素描图: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有六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前、后两个面一样大,左、右两个面一样大。

学生练说。

4、理解正方体
出示魔方:谁知道它的名字?正方体
正方体有几个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都有六个面,,他们完全一样吗?引导观察。

来学老师的样子摸摸正方体,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你发现了什么?(正方体六个面一样大)
而我们知道的长方体也是六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前、后两个面一样大,左、右两个面一样大。

二、仔细观察,辨认物体和图形
师指着长方体、正方体素描:我们理解了正方体,说说你知道的正方体是怎么样的?
我们理解了长方体,说说你知道的长方体是怎么样的?
师指着圆柱图:大家都知道圆柱能躺着滚动。

师指着球的素描图:球能自由自在地滚,圆柱和球都能滚动。

但是长方体、正方体会滚吗?
我借它们一点力,它们只能移动,不能滚动。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有一个总的名称,叫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师在黑板上画图:这是什么图形?为什么不是圆柱?
圆柱必须上下两个圆一样大。

师出示油画棒盒:请用数学的知识告诉我,这是什么?
有六个面,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前、后两个面一样大,左、右两个面一样大,我们叫它——长方体。

师再出示其他实物,让学生辨认是什么立体图形。

2、生生:4人小组合作,把你自己带来的东西用数学的知识一一告诉你的好朋友是什么立体图形?
3、游戏:师出示一样,小朋友快速举起和老师一样的图形并亲热地和它打招呼。

将实物图与素描图一一对应,加以巩固。

四、课堂总结
自我反思:
1、“混乱”是物品多吗?
要求学生所带的物品种类比较多,注意力有所分散。

一旦进入玩物品,如球能自由自在地滚动,圆柱能躺着滚等等,学生就出现混乱状态。

是物品多吗?我的想法是一样一样地出示,,按要求玩,玩完后指导怎样摆放不会掉下,可能效果会好些。

2、立体图形搭成的图案既漂亮又美观,有利于学生体验空间位置,有利于理解空间观点中的立体图形,更有利于对各种立体图形的区分。

3、通过滚一滚(转一转、跳一跳),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征。

4、“6个面”中的“2个面”
对“长方体”中的其中两个面是相等的且是正方形,这种情况学生中出现了,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个契机,对6个面没有一一加以区分。

其实6个面全是长方形,6个面中有2个是正方形,4个长方形,有体验的话,学生还是能理解的。

关键时候一笔带过……
5、“两个半球”正中下怀
一开课,通过玩球,理解球,在将球上下跳动,多向转动,自由自在滚动等体验中,将球是圆溜溜的,能滚动等大致的形状特征描绘出来了。

接着学习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在学习理解这3个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始终将“面”、“体”放在一起学习,在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中初步理解到:圆柱体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形,中间一段粗细均匀等。

在体验圆柱体空间位置的过程中,“面”的出现“上下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2个面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正方体6个面大小相等,全是正方形……这样学习既有空间观点的理解,又有平面图形的融合,使学习始终发生在相互联系之中……苦于“球”稍微单薄一些,能否再增加些什么来加深对球的理解时,学具中两个半球跳入我的眼帘,欣喜之中我立即将“球”正中剖开,展示给学生观察。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将球正中切开,出现两个圆面,这样的两个半球再组装又回到原来的那个球……这个细节的插入,让学生对球的理解更丰富了些,同时也初步理解到球与另外3个立体图形与众不同,比较独特,它的面不在表面,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许思维深刻不到我们想要的,但对于培养他们全面观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可谓是“两个半球”正中我的下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