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生活与哲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生活与哲学》期末综合检测试卷(本试卷共100分)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2分)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阅读原著B.勤于独立思考C.熟记基本原理D.理论联系实际2.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探索者,他为后人留下了卷帙浩繁的科学著作和哲学社会学著作。

特别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创立,使爱因斯坦从一个宗教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一个唯物的理论者。

他相信并努力探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以及作为这种统一性的表现。

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这充分说明( )A.哲学和科学相互印证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科学来源于哲学思考D.轻视哲学必然导致科学的失败3.2005年5月,北京大学数学系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从该校的理科二号楼九层坠楼身亡。

而仅仅在二个月后,北大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也在同一座楼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大学生自杀的惨剧屡屡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说明( )A.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心理意识决定物质世界D.意识第一性4.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

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农家等思想流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这说明( )A.哲学产生于乱世之中B.社会混乱导致思想的混乱C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D思想的多元化推动社会的进步5上述材料进一步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的多元化不利于思想的统一D社会意识总是超越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6最近,路透社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者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困斯坦仅以~分的优势领先于甘地和马克思.这一评选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

这说明( )A,哲学家都是科学真理的发现者和倡导者B哲学家也有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c真正的哲学以真理的力量折服人类,改造世界D英雄人物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7休谟是18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他继承了巴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们无法确认外在世界是否存在,他把世界的一切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吾认心理活动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

这说明,体谟主张( )A不可知论B可知论C唯物主义D蒙昧主义8现代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兴旺,但是在激烈运动和残酷竞争的背后,体育场上的意外伤害、裁判黑哨、兴奋剂丑闻、申办中的金钱交易等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任何事物都有主次两个方面B矛盾的次要方面有时也对事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片j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D认识事物要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9“安不忘危”。

这种思想注意到了“安”与“危”矛盾双方在_¨定条件下的( )A相互区别B相互对立C相互作用D相互转化IO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科学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已初步阐明人类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P16是人类细胞衰老遗传控制程序中的主要环节,揭示了p16基因在衰老过程中高表达的原因,从而初步揭开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谜。

这是我同学者在人类细胞衰老机理上取得的原创性贡献。

这一发现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活动不受客观规律的支配B所有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C揭示事物存在、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D 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世界11.科学家们进一步指出,P16的发现,至少意味着人类某些细胞的寿命.可以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来进行调节。

这一发现在预防衰老和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显然有着积极的前景。

这表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12.由于一些地方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湿地面积遭到很大破坏,使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数量锐减,沿江两岸许多地方水利设施建设过密、过滥,人为地切断了湖泊与长江的天然联系,导致与长江相连的湖泊数量南100多个减少到现在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三个。

这一材料表明( )A.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改变的Bl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发展经济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13.“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同,越国亡来又是谁?”这是唐朝诗人罗隐在《西施》中的名句。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f )A.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B.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C.量变是质变的重要条件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14.有专家给振兴东北“支招”:振兴东北重在改变国有企业的机制.而不仅仅是投入资金。

在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条件下,国家增加投入较为有效:当转人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缺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新的体制和机制。

专家对东北地区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不同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不同的反作用B.振兴东北要改变国有企业的机制C.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D.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15.新启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将原守则第二十条最后一句“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中的“敢于斗争”删掉了。

有关专家指出.新守则切合了中小学教育实际,有着积极的意义。

针对不主张中小学生·-敢于斗争”一事,认识的正确是( ) A.见义勇为是革命时代的产物,先进的思想也会过时B.实践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个人奉献礼会的前提和基础D.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变化发展了的世界16.“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认识和改造世界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不同部分的顺序排列引起不同的整体功能1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深入把握执政规律的过程。

这表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过程是一个( )A.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B.用科学的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C.从矛盾的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过程D.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18.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50年来的历程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新事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C.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具体的、有缺陷的D.认识是不断深化、拓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19.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人在利益驱动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制作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文化产品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此,有人主张限制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正确的态度是( )A.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D.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20.“舍卒保车”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21.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肉类等.频遭绿色壁垒。

但有关专家指出,绿色壁垒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治理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的机遇。

这种认识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C.全面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D.变化和发展的观点二、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18分)22.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

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

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

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

”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

”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B.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C.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D.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2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

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

据说他认为男人的牙齿比女人的多。

对这个问题,只要他数数夫人和自己的牙齿便一清二楚。

可是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

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正确与否B.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D.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24.生产“康师傅”的顶新集团旗下的香港顶益控股公司,在开拓大陆市场的初期曾经开发“顶好清香油”,“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广告语深人人心。

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

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一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康师傅开发“清香油”经历,从哲学上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要坚持从实际出发B.不能超越事物发展的阶段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重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25.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A.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C.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D。

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26.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

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问爬来爬去的小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