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0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案《文化生活》第六课射阳中学顾建龙一、课程标准学习要求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文字:(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B、史书典籍: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1)内涵:(2)意义: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1)文学艺术:A、文学艺术的独特作用:B、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2)科学技术:A、科学技术的地位:B、科学技术的特点:2、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特性。

B、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文化。

C、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感和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三、知识结构图解:1(1(2)从内涵上看: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方面看出。

2、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虽历经磨难,却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其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中的积极成份。

包容性的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文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同时,这种包容性,这种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五、典型题解题分析:考点1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与其他的古老文明相比,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最好见证,故选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故②③正确。

2、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解析]本题为一传统题目,对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把握清楚了其指向便非常明确。

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发展的民族,必然要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

一个前进的时代,必须要有向上的精神。

我们实现全面的小康,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是:①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③史书典籍的传承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有三个即②③④。

①不是原因而是表现,故应选D。

考点24、“各民族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并不是说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就形成了中华文化,而是说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B、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C、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构成了中华文化D、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解析]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构成的,但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简单地相加,故C说法错误。

5、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以一种文学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髓。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

这说明: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①表述错误;材料通过介绍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显示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应选B。

6、中国人的饮食有所谓“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地域性B、差异性C、民族性D、结构性[解析]此考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东、南、西、北”显然是地域概念。

CD项不合题意,B项表述太笼统,故选A。

7、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这说明: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B、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C、我国文学艺术展现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D、我国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表现[解析]材料中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的一面,故选A。

六、贴近实际:1、北京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中国印——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

它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漂逸,充满张力,寓意的是舞动的北京。

这是13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诺。

盖下这印记,意味着用我们中国最庄重、最神圣的礼仪,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地承诺,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说说你看到的奥运会会徽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哪些?汉字在中国文化中有何作用?答:(1)中国奥运会会徽有中国红、中国字、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篆刻、中国印章,中国印泥、用毛笔字写的拉丁字母“Beijing2008”。

(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到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标识。

2、很久以来,中国就有通过符号传递祝福的传统。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每个娃娃分别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

“福娃”向世界各地传递中国人民友好、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这说明: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B、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C、世界各国文化应该相互融合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特有的包容性七、巩固练习1、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句话所体现的中华文化()A、从未衰微B、盲目自大C、源远流长D、博大精深4、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亚非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文化上,亚非国家要成为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共荣。

亚非文化之所以能友好相处、发展共荣是因为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亚非文化不存在冲突C、文化具有包容性D、亚非人民有深厚的友谊5、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了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是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人所钟爱,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②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

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

回答7~8题。

7、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文化是各地区文化的松散集合D.我国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8、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学。

三大英雄史诗A、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和斗争B、体现着不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C、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标准D、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说法不正确的有A、它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B、其发展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C、注重实际运用,实用性和整体性是其特点D、其成果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

10、各民族同文是指各民族统一使用汉字。

下列关于汉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字出现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D、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唯一纽带二、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1、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A、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阻碍作用B、融合了世界所有民族的文化C、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D、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12、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A、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C、维新运动出现D、洋务运动13、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A、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B、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C、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份争和兴衰过程D、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第一14、2005年6月10《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多元一体的,就是说不只有一个源头。

比如,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以及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

相关主题